我觉得这也是我们不得不关心新疆的一个理由
https://t.me/silentmarching/53
澎湃近期翻译的《帝国回旋镖效应》系列文章质量很不错,总计会有五篇,目前到了第三篇,讨论的是英国的情报和警察系统从殖民地的管理制度中学习了什么。上一篇的案例则是菲律宾与美国的反恐战争。这个系列文章的好处在于让我们用非常具体的案例体会到,殖民关系并不仅仅是殖民者对殖民地的单向输出。殖民地往往成为政治管理模式的试验田,而在殖民社会建立的暴力关系和治理技术,往往反馈到帝国的大都市里。除去直观的知识价值以外,回旋镖现象实际上也指出,处在帝国中心的抗争政治如果无视帝国的属性、无视帝国与殖民社会之间的双向动态,那无异于放任帝国的政治和管理实验,既危害殖民地社会的人民,也纵容帝国将治理技术有朝一日用在自己身上。
作为一个被内卷思维影响了迄今为止的大半辈子的做题家,我这辈子可能都很难摆脱内卷思维。
我人生中大多数快乐来源于“卷赢了别人”,大多数痛苦也来源于“卷不赢别人”。我不喜欢说“中国人都怎么怎么样”这样武断的话,但我还是想说,中国人真的太他妈喜欢卷了。
内卷国的人不仅自己内卷,还喜欢把不内卷的人拉进内卷的赛道,然后从卷赢他们中获得快感。内卷思维渗透进了内卷国人思维的方方面面。内卷国人要鄙视台湾人的小确幸,因为他们不努力谋求经济发展。鄙视美国人口算小学数学能力差,然后为自己被机械化训练出来的那点破心算能力洋洋自得。我一直以为湾区程序员是全世界最快乐的群体,等国一堆高级做题家跑到湾区接着卷,我总package比你的高,我房子比你的好,孩子比你的有出息。哪怕没有内卷的跑道,内卷国人也要自己铺一条出来。赚了多少钱写出了多棒的代码都不算快乐,卷赢了别人才是真的快乐。
一旦听到身边的朋友们开始讨论起学业或是offer我就觉得焦虑。我很难发自内心的为他们感到高兴,我只会暗戳戳的想“他比我优秀多了我卷不过他”然后越发焦虑。我为内卷国的人,更为我自己感到悲哀。
我的微信朋友圈,还有我的好朋友小群聊中,这两日的发言无不都在“支持新疆棉”。他们对爱国主义叙事接受的轻易程度让我害怕,我知道即使我把来自其他媒体的采访、新疆人自我的生命故事分享给他们,因为当他们把爱国主义当作一种严格的自我要求时,他们自然也能够找到无数借口来维持爱国者这一身份。我想我并非无故的悲观主义,世间有太多不假思索自我说服完成社会化的人,而那些多想了的、多看到了不同视角的人,等着他们的有着一套套精密而高度发达的监视技术架构与逾越人类应有尊严的暴力。不在朋友圈谈论(涉及共产党政权的、狭义的)政治、不与政见不同的朋友辩论,是我近几年来一直采取的态度;对于我更年轻一点、更激进时引起各种争吵与决裂的话题,也不再存在有一个可以谈论它们的环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