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账号开放25+的女性(自我认同非男性即可)象友私信咨询,护肤/彩妆相关的困惑/困扰/购物建议等。一个从带货网红到品牌营销都完全不具备基本学科知识的重灾区,可以说是跳大神+壮骨粉+消费主义+东亚病态审美的终极窒息结合!如果你跟我说你想买一瓶500块的保湿精华,我一定会隔着互联网尖叫求你不要 ,世界上有一百种妮维雅的价格买到Obaji的方式,至少半价再买
Jeanne Dielman, 23, quai du Commerce,1080 Bruxelles
2022年又一个十年Sight and Sound投票新鲜出炉的影视最佳影片,怎么投出一部女人拍的后现代主义作品啊,很多人要跳了我是喜闻乐见反正
光标题就很完美,一个字都不能省略。可以放进画廊的contemporary art. 有哲学概念并且从文本、镜头语言、结构创作都体现了概念,对时间的运用没有废笔,观众像在看画,又像藏在墙里。作为一部女权主义作品,各个层面上的解构是无敌的,琐碎重复的家庭生活是如何构建的,女人如何被男人使用,谁在制造这种生活,跟时代的相关性大概能贯穿此片前后100年,因为人类还没解决性别的问题,观众的反应会一直是创作的一部分。
这部电影实在太好了以至于大部分影评(男的写的)都很抗拒用“女权主义”形容这部电影,但我不知道怎么会有人看完觉得这不是一部女权主义/女权主义作品(feminist film)。200分钟的电影讲一个寡妇的三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家务。灵感来源是导演家里的女性,里面的ritualized的生活方式非常的Jewish,当时参与拍摄的90%的工作人员都是女性。机位固定在正中央光从上面打下来,画面足够框进做饭洗碗铺床需要的空间便不动了。大家习惯了从男的的视角看东西,电影都是男的拍的,male gaze讲得很多,但什么是女性凝视是很难凭空想象出来,而让娜迪尔曼是一部“洗碗和杀人同等强度”的电影。女人没有被从不同角度拍摄切割剪辑,观众被迫观看日常最不重要的活动的全过程,不管你觉得无聊还是引起舒适,这是很多女人的一生。
电影里的女人和男人都是极度简化的,简化成了象征,丈夫在床头相框里,儿子每天吃饭和母亲基本上没交流,开始嫖客们进出只有身体部分没有头,女主大部分时间坐在桌子前只能看到上半身。即便是这样翻看一些(男性)观众的评论仍有一种偷窥感被满足的感觉,也很喜欢讨论性高潮带来的失序,所谓凝视。问题是我不知道一个观众要如何观看这部电影而不照映到自己。里面的儿子仿佛是个婴儿,母亲为他活,桌上有食物瓷器里有钱是理所当然的,钱是从哪来的没必要问,男的不承认自己参与了剥削,我还什么都没获得呢怎么就剥削了,大多数人只是顺势而为的缄默,在电影里很刺眼。很有意思的是儿子和母亲偶有的一次对话却是关于性的,妈宝男本质上有伦理问题,作者轻轻给你点出~
女主既是母亲,一个默默付出的仿佛没有性别无限给予的圣母,也是妓女,除了能提供性之外什么都不是,这个设置不是巧合,第二性讲的所谓物化。这部电影太会用时间了,女主独处的时候那种难捱,氛围一层又一层叠上去,最后的最后她终于能坐下来,静静地感受失序和崩塌,终于有一刻属于自己的时间。有条件去看这部电影的女性包括我自己,都不会过上女主那样的生活,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有特别强烈的cultural phobia,但这种恐惧恰恰也是作者创作的一部分,里里外外拷问男性也拷问女性。激进女权主义讲个人的即是政治的,如果还有很多人在过这种家庭生活,你要怎么别过头去?
由吐槽模仿stereotype爱尔兰口音联想到普通话里的 "平翘舌"
看英国人吐槽说非爱尔兰地区的人(这么说也是个很宽泛的说法因为爱尔兰地区有很多种口音)模仿爱尔兰口音,就会故意把th (father) 发成d (voiced t),但实际上爱尔兰口音里看着像是th发成t的那个音不是标准英语里的t和d,英语里没有这个th和d之间的音素,在爱尔兰当地语言Gaeilge里很常见,所以故意模仿的那种口音在爱尔兰人耳朵里,可以想象脚趾抠到地心(这段人家做了research)
“平翘不分”大概是南方人说普通话最大的一个stigma,但是南方人这里的不分,并不是把普通话里的翘舌声母sh全部发成普通话里的平舌声母s,而是之间的一个音。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因为只有普通话有注音系统,而既然南方人觉得自己的s和sh发得不一样,在他们的直觉里他们就是发了两个不同的音,但由于没有完全一样的音,努力靠了但是不像。而且对于我种讲一堆南方不同方言的人来说,很多南方人发的这个“平舌音”非常不接近普通话里的s,但是我估计在北方人耳朵里因为不像sh所以更像s,所以就是平舌(指简中广义)粤语母语者也可以感受一下,所谓的粤语没有翘舌音,但是用粤语说“上”,不是普通话拼音拼成sang的同一个声母s。延伸到汉学爱好者最爱的(中)古汉语,这里应该也是有“平翘”对位音的,但大概率不会接近当今普通话里的平翘,又回到这个翘舌音是个非常北方话的特征,在大部分汉语书写使用者生命里没有任何意义 (没有做research,懒得查,但我感觉我是对的)
还有就是往东南亚热带走点,有些语言会出现有其他擦音但是没有普通话和英语里这个辅音s的现象,不算常见的现象,如果母语里没有就很难发成这个s,至少一开始很难,但是interesting的地方来了,人家可能边擦音和无咝擦音,无咝擦音就是英语里的voiced th,也就是说,人家发出英语里这个音是没有任何成本的 (这个很好查但是没有reference,长毛象反北方普通话霸权发言第n期结束)
乌鲁木齐之夜 2022年11月25日
2022年11月25日,新疆乌鲁木齐。这个被中国互联网称之为“中国维稳试验田”的城市爆发了自疫情开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城抗议。 11月24日晚,乌鲁木齐吉祥苑小区发生了严重大火。导致10人死亡(官方数字,民间统计数字不一,一说44人)。 此时正值动态清零最为严峻的时刻,一方面,疫情不断蔓延,全国都处在加强封控与方舱建设当中。另一个方面,民众的忍耐到达极限,在全国各地的小区,自发解封事件零星发生。在各地大学中,各种行为艺术式的反抗行为亦层出不穷。 在经历了上海“四月封城”,贵州大巴、兰州“三岁小孩”等事件之后,民众对继续清零的恐慌已经到达了临界点,然而11月18日,新华社发表社论表示,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 这让“动态清零”成为了各地政府必须继续遵守的铁律,同时也让原本就厌倦了长期封控的民众丧失了最后的耐心。 11月24日,人们的恐惧与愤怒,终于被乌鲁木齐的一场火灾点燃。…
【一段酷儿柏拉图关系,一桩法庭案件】
近日在瑞典,发生了一起与针对无性恋的歧视相关的案件。该案件激起了大家对酷儿柏拉图关系的关注。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对拉拉伴侣共同经营着一个农场。她们同吃同住,收入完全共享,支出一起分担。周围有些人只是将她们视为很好的朋友,但也有很多人认可她们的情侣关系。在2018年,这对伴侣中的一名不幸过世了。根据逝者人寿保险的规定,她的遗属获得身故赔偿金。逝者的亲戚们对此很不满意,想要争夺这份赔偿金,并发起了诉讼。逝者的亲戚们声称,逝者与其伴侣并不符合「伴侣」的定义,因为逝者与其伴侣之间并没有发生过性爱。
根据瑞典法律,伴侣关系的定义为:多人同居,并通常带有性行为的关系。瑞典最高法院解释说,瑞典法律定义的伴侣关系,必须包含某种深层次的情感联结。性行为与这种程度的情感联结常常相关,但并非必要。瑞典最高法院进一步解释说,裁定伴侣关系,常常会考虑到信任、联结、和共同生活的意愿。如果一种关系在这几点上与婚姻关系非常相似,则足以认定这种关系为伴侣关系。因此,法院裁定逝者遗属有权获得逝者的身故赔偿金。
这是酷儿柏拉图关系获得社会认可的一大步。这个事件标志着社会对于「伴侣关系不必包含性爱」的接受度,已经越来越高。
https://twitter.com/RedPandaWrites1/status/1547662366308847624
说到骨科
我最喜欢的骨科故事是きょうだい心中 爱上妹妹的哥哥病倒在床,拒绝任何医治,只说想要与妹妹同床共枕,只有这样才能痊愈 妹妹告诉哥哥她有一位虚无僧情人,如果哥哥杀了虚无僧她就会成为哥哥的妻子 哥哥于是找到虚无僧把他杀死,掀开斗笠时却看到了妹妹的脸,绝望之下跟妹妹一起死了 好像是日本各地都有流传的故事,还有歌,挺好听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Q5JGiNVpdI
靓装美女 早日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