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复盘,到底为什么我又如此快速短暂地陷入恋爱幻觉。
主要的欲望是,跟对方聊天,得到关注,获得更多超脱日常生活的幸福多巴胺。
原因可能是觉得对方说话好玩,兴趣好玩,有健身习惯,职业很体面,性格不错。这样的人目前见得比较少(确实是年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了…。
无知无觉中我都明白不必强求&他并不值得过多注意力因为我真的有很多事想做。可我不安的好像是,失去他的认可。仿佛这代表我魅力不足。惶恐之处也在,努力地维持有趣回复,但没有效果时。(这一点,请问为什么我像一个想获得小费的小丑)
鉴于想脱离心理不宁,我还是应该赶紧凝视一下这种幻觉。事实上他的认可不值一提,对我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如果过于关注他(which大多发生在网络),是否代表一种上瘾和避免直视现实的倾向。
那我能做什么。第一我会想要和有经验的女性聊一聊这种心态。绝对能放松很多,说者得救。第二转移注意力。虽然目前并无迫在眉睫的事项,但提几个后面的上来也不错。第三减少对联系的期待值?这个可以实践看看效果。
复盘完我觉得心情又可以了,明天能恢复正常了
有很多具体的例子可以讲。自从语言签被取消、旅游签更别想之后,似乎难度就直线上升了。先不提准备别的文件种种,申请德语授课的留学生大量地普遍地,留在国内考语言。毕竟如果没有至少B1的语言证书,已经很难拿到条件录取,或申请公立语言班。
总结:签证难(->国内读语言),考试少,通过率低。
不变的大背景:
1)申请季一年两次(夏季和冬季),但是夏季学期放出的专业很少。大部分留学生申请冬季学期。
2)德福考试一年三次,官方声称约需1000+学时,通过率不足10%
3)歌德考试算上全国考位(只有五六个城市设立考点),理想状况每月一次,考位多预留给内部学员。
按学习阶段:
1)申master。B2歌德证书几乎成了标配。德福屡次取消,B2考位页面却常常崩溃,考生全国各地跑变成一种常见的“考试迁徙”现象。即使考到了试,也不一定考过。可以去看歌德学院放出的成绩,几十个考生一次通过者经常不足十位。考过了,也不一定申请得上签证。
2)申本科。许多大学本科入学要求的德语水平已经变成歌德C2大语言证书,而德福考试且不说国内考试少,不足10%的通过率让人生畏。没有出国的语言环境,学习语言上所花的时间肉眼可见成本增加。几所申签的工具学校offer被大使馆重点关注。
但并不是劝退大家,只是时代变了。双边政策下出国不容易,各位请都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