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看到首页讨论的,“在互联网使用私人账户宣传自己、接待来访的咨询师”,表明我使用长毛象和小红书进行宣传的一些立场,并无奈叹气,以及接受监督。 

1️⃣对正在进行的来访和潜在来访的隐私保护,我真的很同意了…有些细节有被警醒到。
在此,我也愿意以Dr.Tim Huang的声明作为我使用社交媒体做咨询师账号的前提。

2️⃣无论是联络还是内容发表,会不会创到来访,真的只能是尽力而为,不存在绝对的伦理,也不存在绝对的真空地带。

某个心理科普直播间:“咨询师只是简单的回复收到也有风险吗?是的,咨询师回复收到也有风险,不回复收到也有风险,回复的时候加句号也有风险,加波浪号也有风险。(来访会不会不满意),只取决于来访今天想不想不满意。”

3️⃣什么是个人账号?关于咨询师的自我暴露程度。

首先并不是每个咨询流派都强调绝对的“空白”“镜映”,后现代和人本都很宽松,偏向于咨询师可以并且也应该真诚一致的表达。
以及我无数次的发现,即使咨询师不那么空白,来访的人生剧本也照样会在咨询中重演。对我来说,保持专业度,灵活和敏锐的进行反映,远比像个空白的假人更重要。

其次是自媒体环境。
在简中环境中,没有有效的监管,2017年咨询师证取消之后,已经没有合法的准入渠道了。
并且也几乎没有黄页服务(据我所知成规模的只有psybyond黄页)。行业几乎被简单心理、壹心理、阁楼这些大平台垄断,对咨询费抽成高达30%-60%。而且无论是psybyond还是以上平台,咨询师证取消后,想进入这些平台,都是通过在对应平台付费购买培训课程获得准入。

所以使用自媒体宣传,几乎是当前试图进入这个行业的个人执业咨询师的唯一方式。

以及,公共空间有很多良莠不齐的发言,如果不想把公共空间话语权让给更混乱的市场,就必然需要表达,甚至需要竞争流量。

在这个前提下,什么算是专业账号,什么算是个人账号呢?评论区回复粉丝,算不算个人账号?如果评论区粉丝之中有生活化的同行互动,算不算个人账号?如果使用账号公开赞同和评论一些泛心理的内容,算不算个人账号?使用专业账号在(没有任何自己的来访的)泛心理群聊中,开玩笑和讨论个人生活,算不算个人账号?

订立咨询伦理规则是因为有些条款出现过剥削和伤害。
但伦理规则如何应用于自媒体,要不要严格套用,又是另一回事。伦理的最根本原则是不伤害来访者福祉,以及保障咨询效果。
我倾向于在这个基础上,保持混乱善良,法无禁止皆可为,随时接受批评,有错再改。

象友 @azul 原文指路: m.quaoar.xyz/@azul/11221631715

欢迎我的来访者和潜在来访者,以及自媒体读者随时对不舒适的空间边界向我提出质疑和讨论。
(正在进行中的来访请在咨询中讨论,公共空间讨论仅限于陌生象友的学术讨论)

· · Web · 2 · 1 · 4

啊啊抱歉改错误title删了原贴(鞠躬)所以您的回复和我回复您的内容都被删了。这是我的补充回复。 

@azul

伦理和创到来访是两件事。
我回答的“尽可能不创到”,是回答的“空间感被冒犯”,并非对于伦理意识的反驳。
任何内容创作者、咨询过程中的咨询师,都无法保证完全不创到来访。
正规的、标准的咨询也会有负性移情。“来访感到空间感和边界被冒犯”可能正是生活里经常出现的警戒感。
作为自媒体博主,我只能尽量尊重,而无法对每个人的不舒适感负责,这也是一种课题分离。而如果是我的来访,我会诚恳的讨论,也的确讨论过我的帖子是否需要删帖。

伦理的理解我确实会和督导讨论,我所有的督导也都不鼓励我因噎废食,鼓励正常的公共空间表达,同时我们也都绝对避免在公共空间暴露来访的隐私和双重身份。如果我的来访需要的话,我可以对简历所述每一个督导小时出具督导证明。

以及,我标记的两年680小时是to individual的时数,北美的记法应该是小时数+文书时间都算上的小时数。680/2/11.5个月/4周<10小时,第一年<10小时/周,第二年10-15小时/周,是新手咨询师非常稳健和正常的速度。如果小时数更多,反而说明我接了超出容量的来访,对来访不负责…

在毛象接受监督,是作为自媒体内容创作者接受监督,艾特友友是作为引用和表示友好,您是否认可我的观点和表达都可以的。您提出讨论的机会和回复,本身也是在帮我明晰,叙述如何更准确,哪些细节可以更谨慎或者更思考。这非常感激!

缩写感谢提醒!我的英文确实还是一写就错的程度!alive.bar不能编辑,我删除重来一下。

对于心理咨询伦理讨论-咨询师专业账号的自我暴露,我再做另一则补充:

上网会遇到来访,所以咨询师主动避免同一场合,这是能做到的合理伦理范围。但如果因为来访会搜索咨询师的信息,所以要求执业咨询师要把网络痕迹全都删掉或者不可以产生网络痕迹,这绝对是过高的道德标准,而非一定的标准。
咨询师在自媒体进行表达要泾渭分明的区分【专业】的部分和【个人】的部分,就属于有点困难的一个【高道德标准】了,咱也没拿外交部的收入,不可能以国家层面的外交指令去呈现官方状态…

就像出门吃饭也会遇到来访,咨询师会避免去来访工作的店吃饭,但不能不出门,比如尤其是在学校工作的咨询师,不能不去食堂吧,最少也有可能和来访在咨询室的电梯里遇到。

咨询师也是人…咨询师身份也有咨询师身份要进行的生活。避免严重的双重关系并非让咨询师生活在真空中,欧文亚隆还回粉丝邮件呢…如果严格避免双重关系,整个行业都没法个人体验了,因为几乎难免会在培训过程遇到。

需要区分的是:我在讨论的是咨询师自身的表达空间。希望【道德期待】作为【道德期待】,而不是【伦理规范】甚至【法律要求】。类似于,如果偷公司一度电判死刑立即执行,强奸怎么判对吧。
至于具体的来访怎么选,如果喜欢比较“空白”的咨询师,来访者不选择自媒体执业的,这当然也是每个来访者作为个体的自由。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