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打算写一个简单的回顾巴以冲突的嘟串,内容不会很细节,但是会点到大部分重点——

- 阿以冲突并不是一场长达数百年的宗教冲突,而是可追溯到 20 世纪初的近代史。
- 从根本上说,冲突涉及有争议的领土和合法要求的政治问题。
- 冲突起源于犹太复国主义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居住的领土的要求。
-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是对欧洲,尤其是东欧反犹太主义的回应。
- 犹太民族主义与宗教信仰相结合,形成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情绪和对巴勒斯坦的领土要求。
- 犹太复国主义发展成为一场具有政治目标的国际运动,主张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国家。
- 英国发表的《贝尔福宣言》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家园。
- 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希望俄国继续参加一战以及确保英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
- 《贝尔福宣言》被视为违反了早先与法国和谢里夫-侯赛因达成的协议,侯赛因认为英国将支持在中东建立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这是他与英国谈判的一部分,作为他反抗奥斯曼帝国的交换条件。

- 《贝尔福宣言》表达了英国对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家园的支持,同时保证非犹太社区的公民权利和宗教权利,其中的矛盾导致了英国对巴勒斯坦委任统治的失败。
- 犹太复国主义者将《宣言》解释为建立一个犹太国家的承诺,而英国却没有直接明了地做出这样的承诺。
- 维护非犹太社区权利的承诺和建立自治的承诺给英国决策者造成了难以解决的矛盾。
- 1922 年,英国高级专员提议成立一个由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代表组成的立法委员会,但遭到阿拉伯人的拒绝,导致国家代表机构的缺失。
- 宪政结构的缺失,以及阿拉伯和犹太社区政治机构的各自发展阻碍了统一国家机构的发展。

- 英国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导致宗教群体的相对比例发生了重大的人口变化。
- 1918 年,巴勒斯坦人口为 70 万,其中穆斯林 57.4 万,基督徒 7 万,犹太人不到 10%。
- 到 1948 年,犹太人占总人口的 30%,30 年间增加了 12%。
- 英国的委任统治造成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间的力量失衡。
- 巴勒斯坦阿拉伯领导层缺乏一个得到正式承认的机构来向英国高级专员陈述自己的观点。
- 耶路撒冷两个主要穆斯林家族之间的派别纷争和对立削弱了建立代表机构的努力。
- 英国当局利用其任命权使分裂永久化,并助长了两个家族之间的争斗。
- 巴勒斯坦阿拉伯领导层由当地城市名流主导,他们寻求温和的反对和与英国人的谨慎合作。
- 《贝尔福宣言》给巴勒斯坦精英带来了额外的挑战,他们必须同时应对英帝国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
- 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在组织、资金和联系方面都优于阿拉伯组织。
- 犹太社区有正式的代表机构,如犹太机构和全国委员会,并得到委任统治的认可。
- 犹太机构可以定期接触英国官员,并充当犹太社区的准政府。
- 委任统治期间建立的犹太复国主义机构,包括犹太人总会、犹太公署和哈加纳,构成了未来犹太国家的骨干力量。
- 美国和欧洲犹太人在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组织下提供政治和财政支持,促进了犹太复国主义的发展。

(1/3)

- 英国在巴勒斯坦委任统治期间,犹太人的移民和土地征用引发了社区暴力和抵抗。
- 巴勒斯坦的犹太社区大幅增长,到 1936 年底达到 38.2 万人,同时阿拉伯人口也在增加。
- 负责征地的犹太民族基金从阿拉伯业主手中购买土地,专门租给犹太人。
- 阿拉伯佃户因土地转让而被驱逐,导致巴勒斯坦阿拉伯农民贫困化和边缘化。
- 巴勒斯坦阿拉伯农民开始疏远他们的政治精英、英国当局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这导致了他们的反抗。
- 1936 年至 1939 年的阿拉伯起义是民众对犹太复国主义、英帝国主义和阿拉伯领导层温和立场的自发反应。
- 阿拉伯高级委员会的成立是为了团结巴勒斯坦精英中的各派,但它落后于民意。
- 英国镇压了起义,导致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伤亡和被捕。
- 皮尔委员会的报告承认单一国家的前提是站不住脚的,并建议将巴勒斯坦分为两个国家。
- 这些建议遭到了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反对,导致阿拉伯暴力活动再次爆发,阿拉伯高级委员会解散。
- 阿拉伯农民的叛乱队伍发动了袭击,英国则采取了集体惩罚措施。
- 1939 年的白皮书改变了英国的政策,放弃了建立犹太国的想法,并提出限制犹太人移民和土地转让。
- 英国试图在即将到来的二战中从阿拉伯国家获得中东资源和合作,这导致了政策的改变。

- 冲突的三个阶段: 犹太人对英国政府的破坏活动(1945-1947 年)、阿拉伯社区与犹太社区之间的社区间战争(1947-1948 年)以及 1948 年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战争。
- 美国犹太复国主义者在二战期间组织游说活动,要求开放移民并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
- 犹太机构对英国人员发动恐怖活动,导致将处理争端的责任移交给联合国。
- 联合国大会批准了阿拉伯和犹太分治计划以及耶路撒冷的国际地位。
- 巴勒斯坦阿拉伯社区被边缘化,没有有效的领导,只能依靠阿拉伯联盟。
- 战后阿拉伯政权在巴勒斯坦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以巩固国内支持。
- 联合国分治计划建议建立一个占巴勒斯坦56%领土的犹太国,犹太复国主义者接受了这一建议,但阿拉伯联盟和巴勒斯坦组织拒绝了这一建议。
- 族群间的战争接踵而至,暴行层出不穷,巴勒斯坦人纷纷逃离家园。
- 英国高级专员离开,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独立。
- 阿拉伯国家进入巴勒斯坦为巴勒斯坦人作战,导致地区战争和阿拉伯军队的失败。
- 以色列的边界扩大,超出了联合国规定的边界,巴勒斯坦村民大规模外逃,难民问题进一步恶化。
- 从 1948 年到 1967 年,冲突一直是阿以关系的特点,以色列建立了一个犹太国家,而巴勒斯坦人则寻求自决。
- 1967 年的战争和以色列对东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领土的占领改变了冲突。
- 巴勒斯坦的恐怖活动和以色列的定居点建设接踵而至,造成了地理连续性的丧失,并被国际社会视为非法。

- 1967 年战争后,阿以冲突升级,导致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和以色列军队之间的攻击和报复循环往复。
- 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到 2016 年,和平倡议未能为双方带来满意的解决方案,协议未能达成和平条约,双方关系仍不稳定。
- 2008 年、2012 年、2014 年、2018 年、2019 年和 2021 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地带发生了暴力冲突,破坏了斡旋和平的努力。
- 建立和平的尝试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在 20 世纪 90 年代通过各种协议和谈判取得了进展,但定居点和暴力仍在继续。
- 由于以色列担心定居者的安全,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权威被架空,巴勒斯坦领导层在处理以色列定居点扩张问题上受到批评。
-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在 1987 年的起义后获得了发展势头,并于 1988 年采取步骤宣布独立建国并承认以色列。
- 起义是巴勒斯坦穷人和年轻人的基层起义,随后于 1991 年在土地换和平原则的基础上举行了历史性的马德里会谈。
- 1993 年通过谈判达成了《奥斯陆协定》,建立了巴勒斯坦临时自治当局,并将西岸划分为不同程度的控制区。
- 以色列对协议的解释允许扩大定居点,限制巴勒斯坦自治,导致经济封锁和土地没收。
- 有限的自治导致发展不足、流动性减弱,并通过绕行道路和隔离墙将巴勒斯坦地区隔离开来。

(2/3)

- 2000 年在戴维营举行的最后一轮和平谈判以失败告终,克林顿总统最初向阿拉法特(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前主席)保证不会指责他,但后来又指责他顽固不化。
- 2000 年,以色列前总理阿里埃勒-沙龙(Ariel Sharon)访问 "尊贵禁地"(Haram al-Sharif)后爆发了第二次起义,巴勒斯坦人在经济上的绝望和政治上的愤怒助长了这次起义。
- 戴维营峰会突出强调了以色列的安全红线和巴勒斯坦的要求,导致双方相互指责对方拒绝并指责谈判失败。
- 第二次起义反映了巴勒斯坦人对和平进程、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内部腐败、定居点扩张和行动限制增加的愤怒。
- 小布什政府在起义期间无所作为,并将重点放在 "反恐战争 "上,这进一步加剧了冲突并支持了以色列的政策。
- 布什政府在意识形态上支持以色列右翼领导人,并鼓励对巴勒斯坦权力机构采取更强硬的立场,这破坏了土地换和平方案。
- 布什总统在 2002 年玫瑰园讲话中概述了建立巴勒斯坦国的愿景,但由于以色列的游说和美国政策的变化,最终未得实行。
- 2005年的加沙撤离使以色列得以推卸责任,同时通过军事力量和在约旦河西岸扩建定居点维持控制。
- 尽管以色列已从加沙地带撤离,但自 2005 年以来,以色列继续多次进行空袭和地面袭击,以报复哈马斯在加沙境内的个人袭击、谋杀、绑架或导弹袭击。
- 以色列希望削弱哈马斯的力量,但这些政策似乎增加了约旦河西岸对哈马斯的同情。 与此同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继续在约旦河西岸扩建定居点,理由是加沙/哈马斯的持续威胁要求以色列保留其在约旦河西岸的土地定居点。
- 与前几届政府相比,奥巴马政府政策取向的转变使美以联盟关系紧张,并对以色列定居点的扩张提出了挑战,但冲突仍在继续,报复行动和个人暴力行为仍在发生。
- 在美国的斡旋下,和平进程陷入僵局,两国解决方案也因此夭折。

- 1993 年的《奥斯陆协定》和随后的谈判为两国解决方案带来了希望,但不信任和缺乏进展的局面已经形成。
- 2017 年,特朗普决定将美国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这破坏了美国作为冲突中立方的信誉。
- 2020 年,特朗普女婿促成的以色列-阿联酋和平协议被视为重要一步,但也引发了对巴勒斯坦建国前景的担忧。
- 该协议以战略为导向,旨在提高内塔尼亚胡和特朗普在其国内政治中的支持率。
- 以色列同意暂停吞并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以换取与阿联酋关系正常化。
- 各方对该协议有不同的解读,巴勒斯坦人认为遭到了背叛,而内塔尼亚胡则认为这是他的政府取得的胜利。
- 最近的趋势和事态发展表明,两国解决方案的可行性正在降低,并引发了关于冲突未来的问题。
- 一些人提出,在一个共同的国家中实现权利平等是唯一真正的出路,而另一些人则主张两国解决方案。

(3/3)

除了主流的“一国方案”和“两国方案”外,还有人提出了其他方案来试图解决巴以冲突:

① 三国方案:
- 以色列、约旦和埃及应分担责任,分别管理和开发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这将恢复 1967 年六日战争之前约旦控制约旦河西岸、埃及控制加沙地带的局面。
- 支持者认为,这将减少对以色列的安全和人口威胁,加强巴勒斯坦领土的稳定和繁荣,并让周边阿拉伯国家参与和平进程。
- 由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约翰-博尔顿于 2009 年提出。

② 邦联模式:
-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应组成一个松散的邦联或联邦,其中每个国家都将保留其主权和独立,但也与另一个国家分享一些权力和资源。这样就可以在安全、经济、环境、水、能源等问题上进行合作与协调。
- 支持者认为,这将尊重两国人民的民族特性和愿望,并为和平创造共同利益。
- 由以色列前司法部长、《奥斯陆协定》起草人之一 Yossi Beilin 和巴勒斯坦谈判者、前法律顾问 Hiba Husseini 领导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专家小组提出。

③ 平行国家模式:
-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应在同一片领土上建立两个平行的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政府、法律、机构和公民权,但也允许所有人自由行动和越境居住。这将使两个国家在空间上分离,但在功能上融合。
- 支持者认为,这将克服领土争端,适应人口现实,保护所有居民的人权和公民自由,并促进一个多元和民主的社会。
- 由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历史学教授马克-勒文和瑞典前外交官兼调解员马蒂亚斯-莫斯伯格提出。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