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ve.bar is part of the decentralized social network powered by Mastodon.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

Server stats:

3.1K
active users

Learn more

游学者周卓

【每日空谈误国】
要说起来,我们的这个国家也真够拧巴的。
以前拍的很多宣传性质的电影电视剧,好不好看另说,至少标题都很含蓄。比如要为一尊的反腐作宣传,就拍《人民的名义》;要炒起战争气氛,就拍《长津湖》;要给大基建正名就拍《流浪地球》……至少以前的宣传工作还会比较含蓄,不那么直白。这可倒好,直接把政策规范的名字当作电影名,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样的电影是背着任务来的。
背任务就背任务吧,别说这么个破电影,赵本山那么大的腕儿不也得背任务上台么?”国外比较乱套……风景这边独好“,生硬也得说,掉份儿也得说,而且观众也都知道,笑一笑就包涵了。
为什么现在不能包涵了呢?
因为这个电影本身就充满了无法解释的矛盾,无论怎么编剧本都注定无法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
一时冲动的离婚夫妇发现自己还热爱对方从此破镜重圆,这样的故事是可能发生的。
但,目前中国法律规定的离婚冷静期只有三十天。三十天之内,故事中的夫妇就得破镜重圆,而且按照故事的走向多半得爱得死去活来了。那……会不会他们根本用不着离婚冷静期也迟早会复合呢?
离婚冷静期在这个故事当中根本无助于推进故事,反而会对故事构成极大的阻碍。
那么剧本可以怎么编呢?既然离婚冷静期不能成为男女主人公爱情路上的阻碍,那就只能从别处去找,比如在故事中插入非常强势的”恶人“去干扰他们的婚姻,例如给女主角安排一个铁了心要拆散婚姻的恶婆婆,但这样一来又很难在三十天之内合理地突破这种障碍。
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不都是这些长辈拼命地挽救小辈破碎的婚姻吗?
我才疏学浅,很难想象到底要怎么编,这个故事才能将”离婚冷静期有效地挽救了真爱“的意思给表达完整,且无逻辑上的重大漏洞。
不过如果编剧做不到,我认为也不能责怪他们,因为离婚冷静期本来就不是为了挽救真爱,而是为了挽救离婚率。挽救离婚率又是为了挽救生育率。

本来这么层意思在以前的中国社会是很容易传达下去的,因为以前的中国没有“爱情”和“自由”的概念,上级说什么就是什么。就好像黄宏在春晚舞台说“咱工人要为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理直气壮地把人当耗材,毫无怜悯。但那些听小品的观众毫无芥蒂,拍掌大笑……
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社会经过几十年的变化和启蒙,早就不能接受“人民就是畜栏里的猪”这种想法了。
对一尊来说,他最急迫的要求偏偏又是绝对不能说出口的,所以就只能手舞足蹈,产生许多绝妙的辞不达意的滑稽。
本来看到中国的生育率在种种压力下几乎自由落体,一尊和政府肯定是着急的。但问题来了:解决生育率问题得花大钱,又要出大力气。这对于轻松掌权十几年的一尊来说不啻于壮士断腕,又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通过限制离婚率来保证生育率了。
(题外话:就算一尊有这么个魄力在生育率问题上断腕求生。那地方债呢?战狼外交带来的危局呢?失业率呢?这些又怎么断腕?一尊就是只章鱼,这触腕也迟早砍光了)

我觉得这种思路其实也暴露出一尊和他主导的政治局的底色。
有人统计过:中国的中央政治局里女性的比例一直少于10%。就这么个几乎全由中老年男性组成的政治局,要解决生育率危机,他们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女人不能通过离婚离开男人。
他们的想法肯定是:既然也离不了婚,那为什么不干脆做个爱呢?
反正中国不存在“婚内强奸”这回事。现在广大男人们即使面临离婚,法律上也给他们留出了至少三十天的空窗期让他们去做“夫妻之间的事”。
那为什么不在离婚之前捞上最后一笔?也许一上个床,就突然多出来个孩子呢?
但,这层意思又实在是太龌龊,太恶心,太下流了,所以他们只能遮遮掩掩地说一些“保卫爱情”之类的话来转移焦点。
尽管他们知道这么做很可能也是无用的,但既然生育率问题几乎不可能通过有效的行政手段来解决,那为什么不试一试?蚊子腿也是肉啊。
既然这一层意思已经坚定了,那反映到文宣层面,他们就只能拍一些辞不达意的抽象艺术品。往好了说,它最起码能在未来的完美风暴来临之前,让一尊和他的政治局享受最后一丝宁静和幸福。

其实,真想解决生育率问题,能不能起码把中国的消费拉上来呢?
中国的消费几乎弱于世界上所有的主流经济体,就这么点消费一尊也好意思让民众给他多多生养,着实是以养猪的思维来治国了。

Sep 01, 2024, 07:20 · · · 8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