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ve.bar is part of the decentralized social network powered by Mastodon.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

Server stats:

3.3K
active users

Learn more

游学者周卓

快过年了,我这几天看到好多新闻,“过年关”的味道很重:比如苏州日本校车事件行凶者被判死刑、广东梅大高速垮塌事件也公布了原因,大概就是天心仁慈吧,要草民们至少能过个好年,不要让这些不开心的事留到年后。
但我还是想起了鲁迅的《祝福》,这是鲁迅所有的小说中最悲哀也最绝望的,偏偏就是一个关于过年的故事。
故事情节我就不多说了,脍炙人口。但我以前就对书中一个细节印象深刻,祥林嫂死去之后,主角的四叔还要在自家里骂,说祥林嫂早不死晚不死,偏偏死在这个时候,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一直对这句话印象深刻,也对鲁迅对人世的观察力感到震撼,不是看透了世态人情的人,怎么能用一句话就把一个一丁点儿人味儿都没有的人写得活灵活现呢?

类似《祝福》里四叔这样的人在现实中并不少。这样的发言也频繁地在我们这个国家出现。
我今天又看到了财新这一篇关于医药集采的评论。
说到底,集采这件事的茶杯已经盖上了,我们再舍得一身刮,也没办法把皇帝拉下马,我对这篇评论的立场和看法也没太大的兴趣。
但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们这个社会总是会不自觉地冒出四叔那种语言呢?
什么叫“劳动力队伍的质量”呢?
什么叫“全社会应对老龄化的能力”呢?
写这些话的人自己难道无知无觉,不明白这些话说出来很像一个垂涎欲滴的食人生番吗?

@RXY 可能只有这么写才能发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