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看《香港第一课》,里面提到很多香港立法会的议员往往喜欢提出非常激进的主张。
这要是大陆人来评论,肯定就是“书生之见空谈误国”云云,说不定这么说的人还要卖弄一下二手史料,攀附明朝的东林党和清流来论证一团乱麻、天天吵架的议会制度是多么低效……
但作者的眼光却看到了制度本身。在立法会,无论是“功能派别”和“分组点票”,乃至《基本法》里的“与政策相关的提案必须报行政长官批准”的条款,都已经注定香港立法会里非建制成员提出的提案很难乃至不可能通过。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立法会议员也只能用激进的言辞来反对现有的政策。一方面香港的市民也知道无法扳倒建制派,干脆找一个反对者用这种方式出出气;另一方面议员们也只能用这种方式使得政府尴尬,推动哪怕一点点的政策改变。
换言之,香港的“乱”本身来自香港回归后的制度缺陷。抛开制度缺陷不谈,一直归咎于“居心叵测”、“一小撮人”,这一直是大陆宣传手法的精髓。然而再漂亮的宣传,如果没有立足于现实,也只能蒙蔽自己。在宣传中沐尽皇恩的香港却变成了现如今最反对甚至最恨大陆的地方,不知官方尴尬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