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失落,不安,苦涩…很多这样地下暗流一般的慢性情绪,可能只是因为身在人间太久,听到了远山的呼唤,而无法回应。

今天看《人物》的一篇文章,讲一群写网文的宝妈,如何在言情的世界里摆脱对现实婚姻的不满。说实话我觉得这个角度很陈旧,充满了对网文创作和消费居高临下的审视。

这篇文章很多细节很打动我。比如有很多作者用手机硬写了数百万字,每天更新4000字5个月不间断,还会花很多时间研究怎么写,坚持数年慢慢挣到了钱成为家里的唯一的breadwinner.

为什么不说这是一种经济赋权呢。为什么不说这是女性的自我表达呢。为什么不说这是女性通过表达形成了自己的社群呢。就一定得是为了逃避现实中无能的丈夫,恶婆婆和聒噪的孩子吗?

mp.weixin.qq.com/s/-J2UxN-LtBX

回想七八年前还流行自称“高敏感体质”。面对急转直下的社会环境,大家都发炎了。

现在的时代风潮是“淡淡综合症”。还发什么炎。麻了,全麻了。

简中时不时冒出的间谍热点真的挺逗。你国一些人还幻想着🀄️是全世界的高岭之花呢。

事实上19年发疯以来,正常国家的人对你国都不好奇了。对东亚感兴趣的都会去日、台、韩。除了没投胎好的海外华人,谁还要去啊。

好点的影视和书搞环大陆播放和出版。世界人民也搞环大陆旅游。北碱的短篇《濑户内海》常读常新。

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

上次跟朋友讨论,我们都感觉中国60后往前的书面语,腔调有点奇怪。用词和语气受党报央视的影响很大:四平八稳的官话,但偶尔又跳出一种猝不及防的暴戾感。比如我曾看一个我很尊重的老一辈民权活动家写的东西,Ta会暴一句“那些别有用心的人!” 吓我一跳,一种OOC的感觉。

再往后的几代人,则书面语风格差别没那么大。至少没有让我觉得,是被完全不同的语料喂大的。

我一个粗略的猜想,对央媒和革命语言的免疫力,可能和成长时期有没有机会接触港台中文以及翻译的外国文学和学术著作有关。我自己的中文书面语(不是社媒上胡逼逼),受台湾作家影响很大,偶尔有些英译中的表达习惯(要改!)。我其实是写不出党媒风的。

我今天有个发现。体型不够丰满的话,穿花花的衣服不太好看(起码不如穿的vegen一些)。

因为看着就很像电视剧的心机反派女配,或者四房姨太太。

朋友点评:赌王的四房也很丰满。你这是四房未遂。

只睡四个小时的脑子跟睡七个小时的脑子确实不是同一个脑子。

年轻的时候通宵之后还能运转可能还是当时做的事情不够难。

感谢淮上,让我知道我雷什么cp:霸道忠犬攻 vs 清冷美人受。她的名作我没一个能啃下来的。

但是倒过来就没什么问题…我觉得美攻强受是毛象的公约数!

感恩大家的留言!我有点小小意外,选第二项的竟然这么多,我本来以为1和2比例应该差不多……二者之间的争议,可以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Sex War中追溯。当然,我知道二者不可能划分的很清楚。

en.m.wikipedia.org/wiki/Femini

Show thread

想看看象友对性工作/性服务产业的态度。不考虑国家和族裔差别。

Show older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