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八九年的很多人 面對外國記者的採訪 是會害怕會沈默的 但也都是會說出「我們支持學生 我們同情他們 我們認為自由和民主是應該的」的人。他們都是普通人,是工人,藍領。
今天上街再去採訪 人們還這樣說嗎?還是會說「這些人都是擾亂社會的五十萬」呢?今天這些人同樣也可以是三十年前那些淳樸善良的普通人啊。
難過且無力的不僅是自由已死 而且人們不再渴望它。人們會反過來捍衛那個剝奪自己自由的東西。

@Thereisnohope
个人认为用采访,这个自带公开性、实名性的表达,进行对比,是不妥当的。

一方面,对社会管控程度的不同,带来的危险程度就有巨大的差异。在还需要人找人,关系找关系的30年前,管控是很难从一群普通人中,找到一个普通人的。但现在不是,只要被记录下来,数据可以轻易锁定一个人。而庞然大物想要毁掉一个普通人的人生,简直轻而易举。

另一方面,对采访这个行为,所代表的意味不同。讲个笑话,现在所有有权被称为“采访”的行为,都有个默认前提,是庞然大物许可过的,因此只要违反它所认为的红线,哪个都跑不掉追责。30年前的刊物就杂了,有党的喉舌,有其他党的喉舌,有学生的刊物,还有自创的各种小报。言论的自由程度和混乱程度,远不是现在所能比的。现如今……谁敢顶着自己的脸去赌,自己吐出来的字会不会就越了看不见的线呢?

人们并不是不渴望了,只是头顶的高压线越来越低,低到已经不再掩藏自己,明晃晃地就在那里。加上互联网对人与人关系的疏离(全世界都有的现象),削弱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知人知面不知心的程度加重,能谈论敏感话题的对象和范围都骤然缩减,转入为数不多可以信任的亲朋好友的范围罢了。

而且,不要把互联网的范围就视为社会全部的言论啊,真正有所经历的社会中坚成员,大量的时间是消耗在现实生活的柴米油盐里的,并不会时时刻刻在网络上活跃着。而且异见者多趋于谨慎,越是公开的平台,越会保持沉默且远离,沉默的大多数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理论呀。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