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惫娇娃这两期聊奥本海默的节目聊得好好🥺特别是前实验粒子学家、现在在研究科学史的程杨杨,啊她的好多发言都很inspiring,一些笔记:
1.电影略去了很多东西,但完全没有提及的是,作为一条产业链的原子弹,它的原矿(铀)是从哪里来的。曼哈顿计划用的铀一部分来自加拿大(原住民劳工采的),另一部分来自于比利时的殖民地刚果。不管是欧洲造还是美国造,原子弹本身镶嵌在帝国的产业链中。
2.电影中提到但没有展开讲的是洛斯阿拉莫斯的原住民。我们对(或者电影对)造原子弹的地方的想象可能都是沙漠(比如罗布泊)“没有人的地方”。但其实是有人的,比如洛斯阿拉莫斯周边是印第安人,被辐射波及的整个新墨西哥又主要是移民和原住民居住的地方。所以其实原子弹计划的选址也是在选择哪里、哪些人是荒芜的、可以抛弃的。(这样说还是非常人类中心主义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也没有在这些计划的考量范围内)
3.对片中女性角色的吐槽:写最单薄的角色,找这个时代最好的女演员演(但这次最好的女演员也救不了)。
4.炸弹是阳具的表现,土地则被喻作女性的身体(处女地)。炸弹在土地上爆开。这个隐喻在第一场床戏里也体现了。
5.电影的三分之一都在讲奥本海默如何没了安全许可证,他虽然受了很大的委屈,但其实没有安全许可并不是什么大事儿。。他想要继续理论物理学的关注并不需要安全许可,他如果想影响美国的核政策,也并不一定需要这个证。许多参与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在战后都主动放弃了安全许可…毕竟如果想影响核政策,“拿着安全许可加入政府高层进行游说”并不是唯一的或者好的办法,更重要的路子(特别是在一个所谓民主的社会)或许是限制政府的权力——为什么政府/精英在核政策上有决策权呢?
播客相关信息:疲惫娇娃cyberpink
奥本海默上集:千秋功业,谁人曾与评说?
奥本海默下集:环球同此凉热
#我这些年的女权“洗脑”对爸妈的改变
回家和爸妈说中国经济没救了的事情,爹给了一些反对意见,我不想浪费时间便去洗澡。隔着门听到我妈问我爸“今天不是要聊(润澳洲)选专业的事情吗,怎么又聊这些了”。爹:“这都不重要,她过去的第一任务是嫁人。要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我妈:“你不要说‘嫁人’,要说‘结婚’,不然她一会出来又不舒服了。”
好嘛我多年的耕耘就只带给你们用“结婚”替代“嫁人”的词语选择啊!😇
#乱谈物理
和朋友闲聊,她吐槽表妹的高中科学征文比赛要写《外星人的物理协会》——“外星人的物理和人类的物理能有什么不同啊??”。我能理解她的意思(类似于物理学定律放到哪里都成立),但(可能是因为学过一点STS)比起相信“放诸四海而皆准”,我更相信所有事情都是情境化的。比如外星人(也不一定是“人”)不一定会单独划出物理这个学科,也不一定会组成协会。除开这些,外星人能提出的“物理”也和ta们的观测工具有关(在没有啥交通工具?的时候,地球很难是圆),和ta们所处的环境有关——毕竟物理学理论都算是假说,外星人当然可以提出更贴合ta们所处境况的假说呀。
上周和一个比较关注气候变化的好友聊天,他谈到(美国)很多climate activitists都是urbanists。我表示不理解。他的解释是:城市是集中的经济活动中心,人均碳排会比(美国意义上的中产住大house的)郊区少很多(他认为中国的城市和郊区也是这样)。以交通为例,在城市,一切东西都离你足够近,那么你就可以骑自行车/走路而不需要开车……
但我觉得这种urbanist的论述还是建立在生活方式不变的基础上,比如要通过消费获得必需品。而我一开始的不理解实际上是因为我对“郊区”生活的预设是,很多东西可以自给自足,旧物的回收利用也更常见。加之支持城市运转、承担城市运转后果(比如垃圾填埋地、垃圾焚烧厂)的往往是“郊区”,我很难接受作为urbanists的climate activitists。如果美国语境下的郊区是中产大house,那中国语境下可能就是政治、经济、教育资源都比城里人更加匮乏的务工者和村民。我的感受是,单关心碳排放而支持urbanism是完全忽略了这些人的处境,也忽略了其他重要的环境议题(比如垃圾处理,水污染)。
(我个人认为就不要设想在维持现有生活方式的情况下面对生态危机了,以增长为导向的产业乃至以消费为主的生活方式都得改变)
好无语,才发现我昨天发的run组(问象友读社工/护理哪个移民方便)“启发”到了象上某“轻小说作家”,说要写一篇关于“阳光华裔女社工为了逃离社会主义国家而去照顾在民主国家系统内现状无法改善之人”。。。不是,这个“轻小说作家”真的知道社工和护理专业是学什么做什么的吗😅
【不过,昨天也把同样的帖子发到了几个润群里问群友,不少群友也对这俩专业有些误解,觉得都是把屎把尿的……】【我个人的情况是,本身读社会学,在学校也选过几门社工的课和医学人类学的课,对和caring、health相关领域的专业都还蛮感兴趣的。作过的几段志愿服务经历让我发现自己能从助人中获得很多意义感,但如果之后从事社工,我更希望能从更加radical和political的方面推动改变,不止于(现在很多社工工作被限制在的)“therapy”方向。】
@moliaki 是的,还是想要找工作……而且我比较担心到27年,社工获邀的分数会涨比较多
@runrunrun 打扰象友!想问问大家有关澳大利亚护理/社工留学移民的事情:如果单考虑移民,大家对于读护理还是社工有什么建议吗?这几年澳洲社工国际生就业的难度如何?以及,大家有没有推荐/避雷的读护理硕士的学校?
本人坚定要润澳,目前国内top3社会学大三在读,计划大四选几门生物医学专业课,24年底考pte,25年2月入学澳洲。之前是打算申社工,已经委托校代递了莫纳什和昆士兰的msw的申请。但最近看了小红书(这几年社工读的人太多以致于国际生的实习都不咋样,而且刚毕业找不到工作……缺社工但不缺刚毕业的社工,估计等我27年msw毕业社工都要饱和了)开始纠结选社工还是护理。又看了澳大利亚政府2022的skills priority list,发现各种registered nurse都还算紧缺,所以开始更倾向于读nursing……
想问的主要是:如果单考虑移民,大家对于读护理还是社工有什么建议吗?这几年澳洲社工国际生就业的难度如何?以及,大家有没有推荐/避雷的读护理硕士的学校?
计划润澳的feminist一枚!对人类学/科学技术研究/环境研究感兴趣,但不认为自己适合做研究。大部分嘟文是follower-only。不通过没有嘟文的关注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