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刚刚在Nature Medicine发表了一篇基于今年上半年上海的omicron wave数据所模拟的中国放开清零政策后新冠感染情况的文章。文中的模型预测放开清零政策将在半年内造成约150万人死亡、ICU负荷达到maximum capacity的15.6倍、未接种疫苗人群中77%的死亡率(多数将为60岁以上人群)。
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2

在推特上看到一些讨论,scientific相关的比较多,例如:中国大陆的放开是否会给世界范围内毒株变种带来影响。在其它诸如人口占比、已知BA2变种等因素以外,还被提到的就是:sequence information in China are not shared publically.
在十分受限的数据共享下,如果国际上的学者们想要研究,也许只能靠从中国出境的感染者的数据。然而这些数据也很少,毕竟想出境大概也要先核酸阴性才行,且这样我们就无法得知这些人是否真的是在大陆感染的,而由此推测出的中国的新冠流行情况也必然有偏差.

有时候真的感觉,在世界其它地方看来,我们就好像是被迷雾笼罩着的。没有人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正在发生什么,只能去猜。世界与中国人都只能透过一个tunnel看对方,看得困难。

Follow

更正一下,这篇文章是今年5月就出来的,所以推特上大家重新开始的讨论真的是因为关注到了国内的抗议。然后又看了一遍,有一些信息想分享。因为并不是学epi的,所以我对这些模型和计算本身并不太懂,只能试图解读一下结果。写得比较急,如果有错误的地方欢迎指出。 

【太长不看的请直接拉到💡处,虽然还是希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完整地看一下_(:з」∠)_】

如上条嘟文所说,这篇论文是基于上海今年三月初的地域性omicron流行爆发的数据而建立的模型,用以在当时预测omicron在全中国流行的情况。

它先设置了一个baseline condition,模拟中国在放开清零政策后的六个月内(从文中的时间点出发则为2022.3-2022.9)新冠流行的情况以及相应造成的医疗/死亡情况。在此基础上,模型又预测了当植入不同政策(封控、抗病毒药物、加强针、为老人接种疫苗,etc.)时,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以下为此模型的baseline condition:1)20个omicron感染者进入中国,2)起始R值=3.9 ,3)灭活加强针以每天五百万的速度派发,4)90%的已接种完疫苗六个月的人去打加强针(非混打),5)按照香港与巴西的omicron wave所计算的疫苗效果,6)没有抗病毒药物。

模型显示,在没有严格NPI(非药物性干预,指封控)的情况下,baseline condition在六个月之内将出现1.12亿的有症状感染者,510万非ICU住院需求,270万ICU住院需求。(论文于2022年3月投稿,此模型模拟的是2022年3月到9月的情况,预测main wave是在5月-7月发生。)

还按照不同年龄模拟了不同地区的住院情况。这里也不详细重述了,放一些我觉得重要的点:
💡90%以上ICU需求将来自于60岁以上人群,而74.7%的死亡将来自未接种疫苗人群中的60岁以上人群。
💡全中国拥有的呼吸科床位比模拟的呼吸科住院需求峰值要高,但是模拟的ICU住院需求峰值是现有的中国ICU床位的15.6倍,预计会造成大约44天的ICU床位短缺。

以上是较为乐观的估计。如果考虑到omicron的免疫逃逸能力,情况会更严重。

接下来是我认为比较值得思考的数据。

Fig.3 模拟了在较为乐观的疫苗效果的情况下,六个月内中国在不同政策下会经历的床位与ICU短缺。我们重点来看panel b中ICU的情况:
最底下的淡绿色线是中国的ICU床位。可以看到的是最低的curve是淡紫色的线,也就是预测了「100%的有症状感染者服用抗病毒药物,且药物降低重症风险的有效率为89%」这个情况会造成的ICU住院人数,这是最接近现有ICU床位数值的。其它任何情况(包括停学停工,以及可以让R值达到3.0或2.0的NPI)都远超中国ICU的承受能力。

Fig.4 用bar graph 更直观地看一下累计结果,也可以看出抗病毒药物的服用与有效率大概是最有可能降低医疗挤兑风险的。(make sense,但个人觉得实际情况下抗病毒药物的效果不好说)

比较不懂的是文章说停工停学与R=2的NPI可以delay wave半年,虽然看出来是flatten the curve了,但是它还是超过ICU床位很多啊……然后文章也直接说不评估它们的最后效果了,emmm🤔

💡总之很明显,任何单个的策略都不足以对抗omicron wave造成的ICU短缺。

所以接下来看看不同政策叠加起来的Fig.5,重点还是panel b 的ICU床位情况:

全国有63527个ICU床位,齿轮外侧的数字显示了模型中各策略组合下ICU床位的需求,橙色的是未超出ICU承受能力的策略组合。其中可以看到,在结合了加强针(混打)、给老人接种疫苗、让所有有症状感染者服用防重症效率为89%的抗病毒药物这三个策略时,哪怕R值是3.9,ICU都不会过载。
在加强针(非混打)、给老人接种疫苗、使用维持R=3的NPI时,即使所有有症状感染者服用的抗病毒药物的防重症效率为80% ,ICU也不会过载。

💡总体就是,在对抗omicron wave导致的医疗资源挤兑时,给老人接种疫苗&广泛提供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是最重要的。如果这两个条件无法达成,那么就需要用封控来达到小于2的R值,以控制医疗资源挤兑。

关于R值:(我不是学公卫的所以我真的懂得很有限,只能说一下我个人的认知,希望懂的人赐教……)
R=2意思就是如果100个人感染那就传给200个人,然后这200个人再传给另外400个人……以此类推。R>1代表感染正在爆发,R<1一般说明感染被控制住了。但R值也只是一个parameter,并不能绝对地代表什么。如果想对模型预测中的R值大概有个概念,可以参考文中提到的一些,包括:2021年冬天英国与印度的omicron wave的R值都小于等于3(虽然查原文献发现当时英国好像R=4?浅查了一下英国当时的lockdown policy是戴口罩+建议wfh+出入大型活动需出示covid pass…一会儿去看看印度的),上海今年3月初的情况为R=3.4,而上图看到的停工停学的curve和R=2的curve差不多。当然了肯定是不能把R值和封控的严格程度直接关联起来,但就是稍微作个参考?毕竟封控到底多有效还是蛮难评估的……

Note:模型和现实总归有偏差,只能作为参考,且这是今年三月提交的论文,这期间政策的执行、病毒的传播、毒株的变种等等都出现了新变化。抗病毒药物的可靠性也值得进一步考证。这些在解读时都需要注意。

再次,如果这篇嘟文因为我的疏忽或者无知而出现一些错误信息或者对原论文的误读,我先在此一并道歉🙇欢迎大家指出我的错误或者和我讨论!

一篇有关模拟放开清零政策后omicron在中国大陆的传播的论文的个人解读,供大家讨论与参考。@board

@adenosineeeeeee 我听说的目前国内所有的新增数量都是报假了,实际上都是这个的3-10倍。。

@donya 我的妈呀,原来是这样吗……不过如果大多是无症状那应该还能撑一会儿……?信息不透明真的天天只能猜猜猜。。。

@adenosineeeeeee 国内大部分地方已经彻底爆了,实际数据应该已经非常难看了,所以说现在无论认为该不该解封都在骂卫健委,相当于中央已经彻底无能也不想干了随口说一句把所有压力都加给地方,地方加给基层和医护,基层和医护承担一切里外不是人🤪

@donya 真特么……医护人员真的是最惨的,全球各地都是……而且我完全没想到中国的ICU这么少,14亿人只有六万多个床位。只能祈祷国内疫苗比想象中有效了,虽然针对omicron的效果未可知(感觉是没啥效果(。)但科兴两针在巴西的数据是100%的防重症率,但愿可以阻止之后国内的ICU过载吧……

@adenosineeeeeee 这个100%数据第一次见,好厉害😱 我周围在公共卫生系统内的人全都已经疯了,这几年全球各地都临床医护人员数量不增反降属于都知道这时候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基层也很惨,疆这边过劳死的都好几个了

@donya 我在WHO上看到的数据,没有看文献所以不知道具体是什么setting捏,希望放在中国这么大的人口上也能有相似的效果_(:з」∠)_ 基层过劳死之前也听说过,而医疗系统真的是这两年好多人辞职,感觉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了……

@adenosineeeeeee 对,医疗系统现在水平甚至还不如三年前💩 反正我十分悲观,肯定是彻底没法收场了

@donya @adenosineeeeeee 我认识的在北京医疗系统的朋友说各种院感已经爆了甚至有科室全体感染,所以经常开一天关一天的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