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lkoyrwenninoom:
2022-08-02 weibo.com/7763861120/LF6slEAfu

一直到去年还经常能听到周围的外国人评论说虽然某某不讲德先生,但却足够聪明务实,知道怎么发展经济改善生活。今年以来再也没听到这种议论了。弗里德曼之前在纽时上写了篇文章,大意是“威权系统都是低信息量的系统,因此它们往往比自己意识到的更盲目。即便真相滤出水面,或是现实变成了更强劲的对手,也很难改变方向,这就是他们终将陷入困境的原因。”我看这次也是。

Follow

Helicopter 说:
2022-08-10 douban.com/people/helicopter/s

上半年因为关注疫情而fo了一些中文推号,一个感慨是,如果没有阅读检索原始信息的能力,不管有没有墙,其实差别不大。有个自称粉丝最多的中文时事政治号,不提供信息源,发一些符合其自身opinion的「信息」…剩下大部分主要以发送墙内各种截图然后群嘲为主。满足了吐槽欲之余,能让人学习到什么呢?

Garbage in, garbage out,要了解事实建立判断,找到好的、多重的信息源、区分信息与opinion的能力,最重要吧。

Simon_阿文:
2022-08-15 weibo.com/1757693565/M13VMAg6h

我之所以在所有的推荐里都会放上出处和原文链接,除了署名的需要,其实还是挺希望大家能点进去看看的。

因为再完整的搬运难免都会丢失信息,而丢得最严重的往往是原文底下的讨论环境,比如原教程底下的作者答疑、原推文底下的技术讨论、评论区某个大神闪现等等等等……这些信息都是难以搬运的,但这些琐碎的信息能让你搞懂很多问题,并且顺藤摸瓜再关注几个大神。

总结:
有条件的话看原版教程,看原推(尤其是技术热点)。
不署名的搬运全部跳过,标题党搬运全部跳过。
看搬运不要开弹幕不要看评论。

万象 | 笛卡尔与信息茧房:通达真实的世界

2022-09-14 叶斌 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19期第5版
mp.weixin.qq.com/s/3-SejaGODrf

近来,信息茧房愈发引起关注。这个问题的讨论焦点在于人们会否因为自身的兴趣最终给自己构建信息的“牢笼”。其在认识论上可能造成困锁效应,那么,如何通达真实的世界?笛卡尔哲学中的表征问题可能成为我们重新认识信息茧房的一种哲学通路。

———— ⁂ ————

笛卡尔的表征与信息

笛卡尔哲学总是以怀疑起手,在这场“怀疑一切”的思想实验之后,他实际上通过一种新的认识方式取代了朴素的认识方式,这种新的方式被后来的哲学家们称为表征主义认识论。此种认识论认为,人们并不能直接认识外部世界,相反,必须借助某种中介来实现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在笛卡尔那里,这个中介便是心灵中的观念。举个例子说,如果我们要认识一个瓶子,那我们必须首先在心灵中形成关于这个瓶子的观念,我们借由这个瓶子的观念才能实现对外部事物的认知。这种认识论在后续的哲学研究中遭到了猛烈的批评,但不失为观察信息茧房的一种视角。

信息具有明显的表征特征,因为它并不直接就是对象本身,相反它是我们由以去认识它所代表事物的一种中介,举例来说,当我们获得了关于某地发生了某个事件的信息时,我们并不直接接触到这个事件“本身”,相反,我们只是通过这个信息的描述间接地把握了这个事件。因此,从认识论视角来看,信息具备很强的表征特点。从笛卡尔的观念到我们时代的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只发生了中介名称的变化,即从“人—观念—世界”,转换为了“人—信息—世界”。

而在信息茧房中,信息的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并未改变这种较强的表征特点。根据信息茧房的定义,信息会按照人们的兴趣进行组织推送,从而使人可能陷入某种茧房中。这里从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视角来说,存在一种双向反馈作用。第一,用户通过点击相关信息向人工智能系统告知自身的喜好;第二,人工智能系统根据自己制定的用户画像,不断向用户推送符合其兴趣的相关信息。在这里只是信息的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而非信息的本质发生了变化,我们从上述信息茧房形成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人们依然通过信息去了解某个对象,它可以是现实存在的,亦可以是虚拟存在的。但是信息的较强的表征特点依然保留了,而这种保留也导致了信息的两个基本困难。

QuiDovinum:
2022-08-27 weibo.com/7374761776/M2U4U2cA8

虚假信息造成的最大破坏,并不出于它能说服足够多的人完全相信“另类现实”,而是它通过提供一种“第二观点”,利用人的认知惯性削弱了本应出现的对良善的支持。
假新闻的编写者根本不在乎他们提供的说法是否经得起推敲,也不考虑不同版本中的矛盾,而是只需要通过提供相反于事实的版本,就能使人相信真相在中间某处。它安抚道德上的不安和采取行动的紧迫感,让个体能更心安理得地停留在观望的位置。事实被变成光谱,而相信真实并采取行动被变成光谱的极端。
人群依据道德集体作出选择的能力被瘫痪,对恶行的不反应催生出许多对加害者和受害者同样刻薄的人。谈论国际社会的沉默与伪善,不干涉与干涉都导致崩坏,好像这一切是某种自然现象,世界必然的下行,却不意识到为了达成这种认知和气氛,不希望正义得到昭示的人投入了多少资源和工作。
这种cynicism因它而形成和不断扩散,而这扩散对它多有利,对恢复公义就多有害。

赵曾良:
2022-08-28 weibo.com/1635227820/M3a2Sw2Lq

越来越感觉简中网一片混乱,去查些什么信息,频繁能看到很多人信誓旦旦,或者说几乎是用一种不耐烦而近乎呵斥、教训人的口气在科普一些假消息,而这种态度(也或者根源是在很难用的搜索器、没有考据严肃信源的习惯等)往往让假消息传得到处都是,经年累月的,一搜又能搜到很多互相佐证的东西,产生了诸如“朱元璋是汉语元素周期表之父”这样的事情。

阿司匹林42195米:
2022-09-25 weibo.com/6335428789/M7jnWraUp

微博上有人发了一个惊人的故事,说是有的国家“让女运动员怀孕参加奥运,完美代替兴奋剂”。这篇微博收到几万点赞,几千人转发,还有几千条对这种“人类扭曲行为”的愤怒的评论。

慢着,在气愤之前,我们先看看这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是真的吗?

所谓“逼女性运动员怀孕这件事”其实是上世纪50到80年代的传说,一直以讹传讹,从来没有真实的报道。

然而,1994年,前苏联体操冠军Olga Kovalenko告诉德国电视台,她当年就是被迫怀孕然后流产。哇,终于有人出来承认了!一时这个消息很多报纸转发。

谁知几天后,Olga Kovalenko真人出来澄清,那个“当众揭开自己的伤疤”的人是假冒的,根本没有被迫怀孕这种事。冠军自己当时正在海上航行,在电视上看到了这个假消息。

1997年俄国报纸AIDS-info发表了这个假故事,冠军起诉了这家报纸。2000年,法院判决冠军得到35000卢布的赔偿。

可惜虽然冠军赢了,假故事却不断有人转发,几十年过去了,假消息终于传到了微博上,引起很多人的愤慨。

2009年,Elizabeth Sorensen博士(她自己也是一位执业护士)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她通过研究各种医学文献,分析了孕妇的身体和激素变化,得出的结论是:“通过怀孕而在体育比赛中获得优势”是毫无科学证据的。

总之,“逼女运动员怀孕而取得傲人成绩”这个说法,既没有真实案例,也没有科学依据,只是一个都市传说或谣言而已。

这个故事说明了,不要轻信,最好自己动手查一查。

———— ⁂ ————

相关链接

对这件事的科学分析: journals.ku.edu/jis/article/do
维基百科的abortion doping: en.m.wikipedia.org/wiki/Aborti
有关这个体操冠军Olga Karasyova: en.m.wikipedia.org/wiki/Olga_K

用户littlepigpig1:
2022-06-26 weibo.com/7753345675/LzyK5oHyb

乌克兰调查记者达尼洛·莫克里克:

“今天早上俄罗斯导弹袭击基辅后(一座民用建筑被击中,打伤一名小女孩并杀死她的父亲。四名平民入院),我已经看到了三种不同的俄罗斯宣传信息。

它们可以提醒人们俄罗斯的宣传是如何运作的。

这些信息是:
1. 楼里空荡荡的,里面没有人。
2. 乌克兰防空系统是在大楼附近击落导弹的罪魁祸首。
3. 都是“假的”,就像叙利亚的“白头盔”一样是假的。

可能还有(或将会有)更多种说法

俄罗斯的宣传机器不在乎这些信息是否相互排斥、容易反驳或完全荒谬。

关键是让您的接收到的信息里充斥着多个“不同说法”的事件。越多越好。他们想让您怀疑:“这事到底是什么情况”。

这正是俄罗斯人每次犯下战争罪时都在做的事情。在 2014 年MH17被击落后,俄罗斯官员和官方媒体不断制作越来越多不同版本的说法。在叙利亚也是如此。 Bucha Massacre之后也是一样。

他们知道有些说法根本经不起检验。他们知道很多说法会自相矛盾。他们知道他们会被发现撒谎。

但是,如果他们设法让足够多的人认为“好吧,谁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谁应该对此负责和受到谴责?”——他们就会成功。那是他们的目标。”

——+——+——+——+——

用户littlepigpig1:
这就是“信息污染”,不怕没有证据,不怕自相矛盾,不怕被发现他们在撒谎。只要塞满足够多的假信息让人们难以找到真实的信息,目的就达到了。

@betterquote

其实毛象这边也有这个趋势了。

不管是佩洛西从政时间、越南取消户口还是豆瓣把同性爱情标签改为冷门爱情,都是先看到了似是而非的信息和情绪宣泄。然后是其他象友很辛苦地事实核查和反驳。

我在象上,是天然更容易相信象友说的话的。现在也不敢这样了。

不得不说是有点失望的。

@pearl @betterquote 大概只要人多了都会朝某个方向演进

发现含有追踪链接,详情如下:

原链接:douban.com/people/helicopter/s
净化后链接:douban.com/people/helicopter/s

当您删除含有追踪链接的嘟文后,本条回复嘟文将在一段时间后自动删除。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