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lkoyrwenninoom:
2022-08-02 weibo.com/7763861120/LF6slEAfu

一直到去年还经常能听到周围的外国人评论说虽然某某不讲德先生,但却足够聪明务实,知道怎么发展经济改善生活。今年以来再也没听到这种议论了。弗里德曼之前在纽时上写了篇文章,大意是“威权系统都是低信息量的系统,因此它们往往比自己意识到的更盲目。即便真相滤出水面,或是现实变成了更强劲的对手,也很难改变方向,这就是他们终将陷入困境的原因。”我看这次也是。

Helicopter 说:
2022-08-10 douban.com/people/helicopter/s

上半年因为关注疫情而fo了一些中文推号,一个感慨是,如果没有阅读检索原始信息的能力,不管有没有墙,其实差别不大。有个自称粉丝最多的中文时事政治号,不提供信息源,发一些符合其自身opinion的「信息」…剩下大部分主要以发送墙内各种截图然后群嘲为主。满足了吐槽欲之余,能让人学习到什么呢?

Garbage in, garbage out,要了解事实建立判断,找到好的、多重的信息源、区分信息与opinion的能力,最重要吧。

Follow

Simon_阿文:
2022-08-15 weibo.com/1757693565/M13VMAg6h

我之所以在所有的推荐里都会放上出处和原文链接,除了署名的需要,其实还是挺希望大家能点进去看看的。

因为再完整的搬运难免都会丢失信息,而丢得最严重的往往是原文底下的讨论环境,比如原教程底下的作者答疑、原推文底下的技术讨论、评论区某个大神闪现等等等等……这些信息都是难以搬运的,但这些琐碎的信息能让你搞懂很多问题,并且顺藤摸瓜再关注几个大神。

总结:
有条件的话看原版教程,看原推(尤其是技术热点)。
不署名的搬运全部跳过,标题党搬运全部跳过。
看搬运不要开弹幕不要看评论。

万象 | 笛卡尔与信息茧房:通达真实的世界

2022-09-14 叶斌 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19期第5版
mp.weixin.qq.com/s/3-SejaGODrf

近来,信息茧房愈发引起关注。这个问题的讨论焦点在于人们会否因为自身的兴趣最终给自己构建信息的“牢笼”。其在认识论上可能造成困锁效应,那么,如何通达真实的世界?笛卡尔哲学中的表征问题可能成为我们重新认识信息茧房的一种哲学通路。

———— ⁂ ————

笛卡尔的表征与信息

笛卡尔哲学总是以怀疑起手,在这场“怀疑一切”的思想实验之后,他实际上通过一种新的认识方式取代了朴素的认识方式,这种新的方式被后来的哲学家们称为表征主义认识论。此种认识论认为,人们并不能直接认识外部世界,相反,必须借助某种中介来实现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在笛卡尔那里,这个中介便是心灵中的观念。举个例子说,如果我们要认识一个瓶子,那我们必须首先在心灵中形成关于这个瓶子的观念,我们借由这个瓶子的观念才能实现对外部事物的认知。这种认识论在后续的哲学研究中遭到了猛烈的批评,但不失为观察信息茧房的一种视角。

信息具有明显的表征特征,因为它并不直接就是对象本身,相反它是我们由以去认识它所代表事物的一种中介,举例来说,当我们获得了关于某地发生了某个事件的信息时,我们并不直接接触到这个事件“本身”,相反,我们只是通过这个信息的描述间接地把握了这个事件。因此,从认识论视角来看,信息具备很强的表征特点。从笛卡尔的观念到我们时代的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只发生了中介名称的变化,即从“人—观念—世界”,转换为了“人—信息—世界”。

而在信息茧房中,信息的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并未改变这种较强的表征特点。根据信息茧房的定义,信息会按照人们的兴趣进行组织推送,从而使人可能陷入某种茧房中。这里从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视角来说,存在一种双向反馈作用。第一,用户通过点击相关信息向人工智能系统告知自身的喜好;第二,人工智能系统根据自己制定的用户画像,不断向用户推送符合其兴趣的相关信息。在这里只是信息的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而非信息的本质发生了变化,我们从上述信息茧房形成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人们依然通过信息去了解某个对象,它可以是现实存在的,亦可以是虚拟存在的。但是信息的较强的表征特点依然保留了,而这种保留也导致了信息的两个基本困难。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