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張志宏 · 在臺北文創
2022-11-16 facebook.com/100000881169018/p

今天有帶著電腦去聽2022金馬電影大師課,還坐在第一排搖滾區又有桌子,就讓我稍微把今晚【 的上課筆記整理起來分享給大家吧!


老師在日本是電視劇編劇,主要撰寫戀愛類型作品,而戀愛劇是最難寫的一種類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街上看到情侶談情說愛的畫面?看了就很討厭,在螢幕中的情侶如果發展得太順利,觀眾看得會不開心。
如何把戀愛寫得不順利,就是編劇的功力。所以戀愛劇要寫的就是兩個人的心靈如何維持不相通,如果兩個人相遇就互相喜歡,觀眾就會看得不舒服,戀愛劇要讓片中人物無論如何見不到面或錯過彼此。戀愛劇的劇情是不可以有真正的進展,在這麼長的時間(日劇可能11集、韓劇可能25集)都要錯過彼此,這高難度是戀愛劇的編劇要做的事。
不要直接把別人的戀愛寫出來,要不斷去思考戀愛中會有什麼樣不順利的事?在伴侶關係中過得不順利所遇到的關卡,在日本稱為「枷鎖」,不知道大家想像在情侶之間會有哪些枷鎖存在呢?
最簡單的就是「三角關係」或是「不倫」,不倫或三角關係都是包含在戀愛劇裡頭的,戀愛劇可能還會加入更多元素跟類型,而我自己刻意不去寫但很常見或被使用的就是「生病」,因為生了重病、不治之症而造成情侶無法長久在一起。
可是要單純以戀愛拍攝一部長片,這很困難,因為我們無法用眼睛看到人類的心境,眼前的人什麼時候喜歡、討厭一個人,這是眼睛看不見的;所以在人的好惡或兩個人的距離感,這非常不視覺化的東西就是寫戀愛劇的挑戰。


老師說別人的劇本大綱很常用文字,但他都是用畫的,然後他就直接連IPad用【東京愛情故事】的人物關係作為範例,邊說給大家聽邊來畫關係圖(這邊很難用文字表達清楚)。戀愛劇就是建立在「關係圖」跟「箭頭」上面,箭頭朝著誰、有著什麼樣的遷移,就會影響劇情進展;戀愛劇就是看人際關係有怎麼樣的轉變,到我現在創作時還是會從「關係圖」開始,不只是關係,連生病、貧富、忙碌等外力介入,也都會用關係圖來繪製。


戀愛劇是用人際關係堆疊出來的,如果想要讓內容充實,就要靠「台詞」,如果對話本身不有趣的話,才會再加入其他東西來增加戲劇性,所以倘若你想要讓戀愛劇留在戀愛本身,就要努力經營台詞。怎麼樣讓對話有趣,就是要讓對話看起來好像對不太到頻率,甚至是「」最有趣。尤其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愛」藏起來,不能把愛寫出來,只能寫出愛週遭的東西來讓觀眾感受到。
劇本上只會寫出眼睛看得到跟耳朵聽得到的東西,所以要用眼睛跟耳朵能夠接收到的資訊,把看不到、聽不到的資訊放進劇本裡,這是編劇的工作。有時看不到、聽不到,卻能感受到,這就是編劇的技術,技術用得好不好就攸關劇本的好壞。

STEP 1 全世界沒有比這更無聊的對話,但很多人都會出現這種句型
A「天氣真好呢」
B「真的呢」
A「真的很熱呢」
B「很熱呢」

STEP 2 角色開始有自己的生命
A「外面天氣很好喔」
B「是喔」
A「非常舒服喔」
B「那很好啊」

STEP 3 對話上的丟接球有互動
A「真舒服」
B「怎麼了」
A「因為天氣很好啊」
A「感覺如何」
B「非常好喔」
A「不錯喔」

STEP 4 他們互相有重疊但也有不重疊的地方,意見相左,也是人類溝通的一個環節。雙方意見不同才能衍生出故事。對話後面產生跟前面不同的意見,才會有想像空間。
A「今天很熱呢」
B「沒有,很冷吧」
A「我喜歡你」
B「我討厭你喔」
如果B說我也喜歡你,就沒有進展空間,B說我討厭你,才會是戀愛劇的開頭。所以戀愛劇展開通常會遇到一個與自己持有不同意見的人,或者是同時有好幾個持有不同資訊的人聚在一起,才會衍生出故事。

STEP 5 日文中主詞跟受詞可以拿掉,這種曖昧的表現在日劇裡是成立的,因為語言本身的關係。
A「(凝視著小島的眼睛)喜歡」
B「(看著桌上的草莓)喜歡」
A「紅綠燈是在轉紅時走過去的東西」
B「(皺眉)」
這對話代表他們真正要講的事情跟紅綠燈沒有什麼關係,所以STEP 5比較進階,嘴巴上講的東西跟實際上是不同的,有沒有辦法把對話寫到這種程度,就會影響到你的戲劇精彩程度,要讓觀眾有想像空間。


故事本身跟電影劇情一樣,就是讓人去體驗一段經歷,不要讓觀眾去聽創作者說教,而是要創造一個體驗,來讓觀眾去跟著故事,例如說:體驗不甘心、悲喜交加,讓觀眾用自己的想像力去體驗這段經歷。我每次在寫劇本時都相信我的觀眾,讓觀眾有自己的詮釋,這才是真正的創作。所以我會想盡辦法在對話中混淆我的對話,甚至撒謊,把對話藏起來,把最重要的地方留白,不寫進去,把周遭填滿,看我的觀眾能否看見中間的形狀。
我相信讓觀眾自己去思考、去發現,比直接告訴他有趣許多。
在海邊
A「我喜歡你」
B「我喜歡你」
在機場
A「我喜歡你」
B「我喜歡你」
在海邊可能是真的喜歡,但在機場,可能台詞的喜歡就會變成是「道別」。每個人所擁有的知識、資訊都會影響對故事的理解程度,例如:你理解機場是個什麼樣的地方,那你就會知道在這地方說出喜歡,就代表著道別。
在日本,電視劇的前身是廣播劇,所以多年以來有人會說日劇是有畫面的廣播劇,但80年代後就不同了,所以當視覺也可以成為一種非語言的呈現,在對話也才會有更多發揮的空間,像海邊的告白跟機場的告白就是一個範例。


電影創作者的教科書一定都會說不要用對白來拍電影,但我覺得現在不太一樣了,電影視覺跟文字結合之後會產生不同的意義。所以我相信在特別需要描寫人際關係時,對話會是重要元素。
以【離婚萬歲】為例,當然我不會認為離婚好,但語言就會有「講反話」的層面,為了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刻意講反話,就像「我喜歡你」跟「我討厭你」是同一個意思。
為什麼要用反話,就是要做一個效果讓人注意到這個議題。在日本有「漫才」,一個人搞笑、一個人吐嘲對方的表演形式,那這樣的關係形成搞笑的互動,其實在漫才的技術裡,有個手法就是「」,這手法本來是刑警在用的,刑警知道兇手是誰但卻先不抓他,在漫才裡,也是先讓對方講錯的話、大錯特錯,吐嘲的人先放著不指正他,這會有什麼效果呢?這會讓觀眾自己在心中想要指正他,當大家的情緒累積到最高點的時候,吐嘲的人才說「你這樣不對」,才會創造最高潮。
當你要創造更大的感動、憤怒、笑點,就要去累積,如果想要吃好吃的早餐,那你前一天就不能吃宵夜,先餓肚子,這同樣的道理。所以我在寫一場戲的時候,我不會把最重要的戲寫在最前面,我會繞路。
進餐廳的戲,我會從進門的戲開始寫,例如:誰先進門、誰坐哪一邊,從這些東西開始描寫,觀眾在看的時候會知道這場戲的重點是什麼,但是對話一直圍繞在其他事情,這不是為了要讓對話有趣,而是我要製造懸疑感,讓目的不要顯露出來,就像炸彈,你一直聽到炸彈的聲音,就會有懸疑感,但是爆炸的話,懸疑就不見了。編劇要寫鋪陳,這些描寫就會讓角色有深度。


雖然寫劇本的時候我們只會寫某一段時刻,但把其他時刻都形塑出來,這可以讓角色更有深度、厚度。但缺點是有點無聊。畢竟有些人還是比較喜歡看動作戲、激烈場面,所以我只能相信不是全世界的人都喜歡看動作片。
再來像是服裝安排,如:貴氣的人vs貧窮的人,大部分的人會想要支持衣服有破洞的人,覺得他可憐,但如果安排貴氣的人才是好人,觀眾就會驚訝,稍微顛覆大家想像、社會常識,才能製造更多意外性。
其實對看起來比較貧窮的好感,對故事進展是有好有壞,因為大部分的人在看戲劇時,都會對活得不順遂的一方感到同情,所以對於很光鮮亮麗的人一開始都不太會有好感,當中有個問題就是「如何去製造觀眾的共鳴?」,要讓觀眾搭上故事的這班列車,首先就是要讓角色產生共鳴,就會讓觀眾投入其中願意看。
雖然我做這樣的分享,但我只是抱持著愛護我的角色的心態,全心去面對眼前的人、眼前的角色,想盡辦法去貼近他,跟角色活在同一個世界裡頭。我常常在寫下第一行的時候,我並不知道這個角色會怎麼樣,今天分享的東西很多是分析、規則,但在創作時,這些東西並不會在腦子裡。

(1/2)

張志宏 · 在臺北文創
2022-11-16 facebook.com/100000881169018/p

【QA時間】


在寫角色時,會從兩個方向來想,第一是「角色本身的設定(人格)」,第二是「角色的人際關係」,畢竟每個人跟不同人的互動都會是不一樣的。角色本身的個性,我會幫他寫履歷表,可能A4的紙我會寫15張左右關於他的生平,那在他個人履歷裡頭,他的口頭禪、好惡、創傷、擔心的事情…等我都會寫進去,雖然這些東西可能最後不會放到故事裡,但卻可以形成他的人格,尤其角色的「好惡」我一定會寫,這很重要。
有時我會覺得編劇其實比導演更接近演員,編劇如果太客觀,角色不會鮮活,當然還是要有全面、全觀視野。譬如說一個劇,主角群有四個,這四個人我都會分別寫滿15張A4紙的履歷表,當角色進入到我身體裡面時,我就可以很自然寫出這個人所需要的對白。
最重要的是角色之前經歷了什麼事情,每一個人不是用他的頭銜、單字來構成他的人格,而是透過以往的經歷,例如:他不喜歡酪梨,就要寫出他過往的原因。從這邊去衍生,分枝出去,角色的深度厚度就會變大。
所以當自己想不出來時,就要練習去傾聽別人,這是編劇的功課。不管是怎麼樣的人,都會有很有記憶點的往事可以提。


其實這是我寫四重奏的第一場戲,還沒想到劇情、主題、大綱,唯一出來就只有黃金陣容的四位演員,當我聽到是這四個人的黃金陣容要來演,我就決定我不要寫大綱、關係圖了,因為我太喜歡這四個演員,我不希望這四個演員被埋沒在故事裡面,如果你有一個喜歡的人的時候,不管他講什麼你都聽得進去(笑)。
所以你喜歡的人,就算沒有戲劇性,他只是在那邊,你就會想要看下去。我想應該很多人有經驗,看偶像的直播看他講幾個小時沒內容的事,你還是會看,這就是我想在四重奏做的事情,我只是想看這四個演員講話而已。
炸雞要不要擠檸檬汁,這是自古以來很嚴重的問題(笑),這是很普世的問題但沒有很戲劇性的情節,但類似這樣的場面,每一週都出現在故事裡面。也因為四重奏的關係,我跟朋友去吃炸雞,旁邊有檸檬,都會先看我的臉、看我的反應,我碰到這狀況會覺得很煩,所以現在炸雞一上來我就會先擠檸檬汁再說。


遇到不擅長的題材跟角色我都會讓自己盡量開放來,透過大量故事跟田調去補滿不足的部分。但畢竟現在自己已走到比較資深的階段,比較不會有討厭的工作進來(笑),如果真的遇到也只能透過調查、採訪來解決。不過,一個人要去描寫另一個人本身就是件很困難的事,所以我是真的每個作品都是保持很新鮮的心情來面對,每個角色都是保持著第一次見面似的,充滿好奇跟疑問去面對他。


自己寫作也會有格式,日本跟美國都有這些格式,但不會是在寫作時最重要的東西。我自己在學校教書時,還是會揪學生說你這個三幕沒有做出來,學習這些技術是很重要的,但是「」也是很重要的。


編劇常常在挑戰演員,這樣寫演員演得出來嗎?有的時候覺得編劇對演戲不要太了解比較好,讓演員自己去挑戰。情緒就交給演員去表現,在劇本上不用做描寫,例如:在劇本或台詞的哪裡寫下(哭泣)。


沒什麼戀愛經驗,全都是自己的想像、謊言跟妄想。我是在21歲入行,當時只是製作人在找新人,就從戀愛劇開始寫,在前面幾個戀愛劇的寫作上發現自己功力有增加,但在戀愛經驗的能力卻還是沒增加。


我心中想著這些事情,不講出來,而別人也是會懂的。就像是表演也是很類似,你現在就算不作出悲傷的演技,你心裡想著悲傷,就能用各種動作表達出來,編劇也是,人的感情、心情是藏不住的。
譬如說講比較技術性的事情,如:跟喜歡的人拿同一支筆,假如核心的概念就是我很喜歡A,但我不特別去表現出我喜歡A,但當B靠近A時,我卻露出不喜歡B的表情,這就是接近核心了,所以這對於編劇來說是基本功,我在學校也會教學生,像是今天要寫悲傷的心情,但請用10個以外的方式去表現悲傷。


已經好幾年沒看連續劇,也不看電視了,但我覺得這不是很好的傾象,可是以前在找靈感時,會去看別人的戲劇,我有個寫作的壞習慣,會很常跳去想別的事情,就像看電影,越有趣的電影就越會想別的事情,會主動幫他想故事以外的番外篇。但我覺得去看別人的作品是好的,因為有時靈感還是會跟別人重複,年輕時,身為編劇還是多看別人的作品比較好。


」就是我的秘訣,記者很常問我,怎麼紓壓,我才不要放鬆呢,因為還沒寫完之前就不要放鬆。我手機裡有計步器,像我在寫電視劇時,有時會發現手機裡出現一天只走32步的情況,我就是走去廁所再回來而已,甚至我希望我可以連廁所都不用去。
因為不會有人幫你把劇本寫完,也不會出現什麼魔法突然就寫好了,我只有持續坐在椅子上盯著螢幕,才能把劇本寫完,這是最大祕訣之一。
然後第二個祕訣就是「多聽別人說話、多去做訪問」,也就是多去學習的意思;最後一個就是去看好萊塢寫三幕劇的構成,真的要講訣竅,學好三幕劇是什麼東西,然後就是去外面採訪,再把自己黏到椅子上,就是這三點。


要寫出百分之百不傷害人的戲是滿困難的,就算寫了有人踩香蕉皮受傷,也不敢保證沒有人不會被這樣的劇情給傷害。其實我自己越想這個問題,就會去反省說要這樣去創作嗎?我自己有時認為正義、正確跟表演是衝突的,對的事情有時候不一定開心或有趣,所以有時候你把東西料理得有趣時,也會傷其正確性,所以我們在創作時也得要面對「政治正確」這個領域,我其實自己的預想在10-20年後,以現實題材作為創作會逐漸越來越少。
現實生活中的故事開始越來越少了,就像〖儘管如此也要活下去〗,是幼小孩童被殺害,如果是現在的我就不會接受這樣的題材,那是因為不管我們在呈現上花多大的工夫,但這個圖像就還是會傳播到人類的腦中,如果我們要前進到一個更加進步的社會,那戲劇裡頭有些過於殘酷的呈現,應該就需要去避免,尤其是在傳播力很強的時代裡,我現在的思考是,如果有人會因此而受傷的話,我就不會放到作品裡,這是我現在在思考的問題。


因為我生命也沒這麼久,大概也再活30年,我不用去配合用倍數觀看的人,可是我的確有知道有些人追劇的時候會把速度加快,一個小時的長度也看不了,接下來下個時代的創作者得要去跟消費者的習慣去對抗。不過,人生就是苦短,創作者不該去做自己沒興趣跟不開心的事情,還是要做自己喜歡的事,盡情地去投射到創作上。

(2/2)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