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严禁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对于疫情防控,国家有这些规定

2022-11-26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j.eastday.com/p/16694623250363
m.peopledailyhealth.com/articl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的“二十条”措施中提到,“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

如何理解“二十条”中的这一表述,什么时候可以实行封控措施?由谁来划定?如何划定?

李松蔚PKU
2022-11-27 weibo.com/1680738027/MgW9m470J

无论之前有怎样的分歧,现在大家的基本共识是,迟早要与病毒共存了。放开的时间、节奏、方法上也许还有优化空间,但无论如何,放开之后免不了要承受相当一段时间的惨烈冲击。已经有很多人在为此做准备了。

我想补充一个心理层面的冲击。不远的将来,我们在疲于应对的混乱中一定会听到一种声音:“看到了吧?这就是当初要放开的代价。”这个声音可能表现为一种反思,懊恼和自责,也可能是冷嘲,是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指责攻击。它会加剧普通人在困难时期的煎熬感,让局面变得更加混乱。对于善良的人它甚至可能构成一种道德上的指控:“现在的代价难道真是我促成的?”

如果听到这种声音,朋友们,一秒钟都不要信。

这个声音毫无建设性,它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叫“反事实思维”:“假设当初……今天就不用面对痛苦了”。但现实不是这样了,根本不存在这些“假设”。为什么不假设当初第一时间听从吹哨人的警告呢?事情走到这一步,无论曾经有多少可以挽回的机会,已经来到这里了,我们只有面对现实。现实就是,已经不存在任何可以“不承受冲击”的途径了。那些还在网上争论应不应该放开,代价孰轻孰重的人,说得简单一点,就还是在逃避,幻想只要支付(在他们看来)“小一些的代价”,就真的可以一直不面对这场灾难的真实后果。

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软弱。它拼命寻求想象中的稳妥,却扩大了事实上的风险。就像迟早要做手术的人,始终用保守治疗拖延时间。那么当他不得不做完手术,承受术后并发症的痛苦时,就会把怒火指向让他动手术的人,认定:“如果当初按我的来,就不会有现在的痛苦了”。这种幻想只要用一种方式就可以戳穿:那是你想象中的世界。朋友,睁开眼睛吧。

迟早都会来的,已经不存在奇迹了。

这不是任何人的主观意志,这是现实。——如果你还想努力避免,你已经尽力了,但是当这件事已经不能避免时,请不要把面对现实的人当做你的敌人。

虽然我这么说了,但这些声音到时候还是会冒出来(其实现在已经有了)。这就像有的人痛极了就要发火骂人,这是心理上的弱点,无法克服。但如果我们能理解这些声音的实质,有一天真的被它纠缠时,会少受到一点伤害。

《如何科学严谨地回答 “放开会死100万”这种问题?》

洪广玉 往事陈列馆 2022-11-26
mp.weixin.qq.com/s/xYMGNuHXSCu

经常有人在网上问:
你家有老人吗?放开就可能会死100万人呢,你考虑过吗?

答:
关于放开后会有相当的死亡数,而且主要是高龄老人付出代价,我不仅思考过,可以说这一年来都在思考,我希望我的看法能帮到大家。
当涉及到死亡问题时,没法让人轻松。没有人希望死亡发生,没有谁真的自私地希望以老人死亡的代价换来自己的自由——谁家没有老人呢?
所以,当我们谈到这个问题时,不希望是有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将这个提法当作道德大棒攻击有不同想法的人。我们绝大部分人可能立场有差异,但并不出于自私的原因。
在任何公共探讨中,我都提倡大家关注事实、行为和逻辑,而不要过多探讨动机,不进行无意义的道德指责。

关于新冠疫情防控,实在忍不住要说几句

2022-11-23 小文40683706
toutiao.com/article/7168467649

我是一名临床一线医生,同时负责医院防疫工作。疫情三年来,一直在关注、学习、实践各种防疫政策,一直在跟各种有风险没风险的患者打交道,参加过无数次外派支援核酸检测,自己和同行们所在医院也都经历过涉阳事件。其实早就想谈谈自己的想法,只是一直考虑自己“人微言轻”,又没什么粉丝,所以懒得行动。但经历了最近的一轮又一轮北京疫情,看了头条里太多“想当然”的发言,实在忍不住想说两句。下文可能没什么逻辑(想到哪说哪),也没啥数据(太忙了实在没工夫查阅和追溯),只谈结论。

1.
面对疫情,没有“中间路线”。我知道决定防疫政策的因素很多,我只从医学角度讲。新冠病毒不管多么受关注,都是传染病里的一种,都遵循传染病的“规则”。目前中国40种法定传染病,按说都应该“防控”,但为什么其中绝大多数没有严格要求?因为要么致病性低,要么传播性弱,要么二者兼具。可以想象,一旦出现鼠疫或霍乱这种甲类、烈性传染病流行,一定要严防死守;但面对流感、水痘、手足口病、菌痢这种传染病,谁会愿意花大量财力物力去严防死守呢?尤其流感,每年我国确诊基本都在一亿人次以上(从一个医生角度负责任的讲,临床漏报率非常高,因为没人把它当成威胁)。所以,对于传染病而言,只有必须严防死守和不必严防死守两条路,其判定标准就是某种传染病的健康危害到底有多大,卫生经济学上划算不划算,这是医学领域的基本常识,否则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专科就没有存在价值了,只要有传染病就举国家之力严防死守呗。对于新冠病毒而言,同样应该如此,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防到什么程度合适”的问题,而是要么“防死”、要么“放开”。所以,防疫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是“我们到底怎么认知新冠病毒”,如果认定其危害极大,那就应该严格“动态清零”、严格落实隔离措施,至于怎么隔离和隔离多久,都是“细枝末节”的技术问题;如果认定其危害不大,那就应该“放开”,不再需要隔离,不再限制流动。显然,目前政策是基于国家认为其“危害极大”。这也正是目前争议所在,因为全球(尤其同种同宗国家地区)公布出来的奥密克戎相关数据显示其危害性不大,这与我们严防死守的政策并不相符。

2.
真的能做到“精准防控”吗?很多人发言抨击一些基层不够“精准”,以显示自己支持国家政策只是反对层层加码或一刀切。但亲身体验过的人,可能都会说“做不到”。很多时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技术、人力问题,只是相关从业人员没法说出来。细节不多讲了,我在北京,也亲历了追踪病例的过程,在摄像头遍布的条件下、警察与单位保安一同查阅视频资料8个小时后,依然没能完全搞清楚那一个病例在2.5小时内到底密接了哪些人,最终不得不把那天“可能”接触过她或同乘电梯者,都视为密接。你说这精准吗?可不这样做,应该怎么做?这还只是追查一个病例轨迹,当疫情放大到一天几百上千新发病例时,你怎么要求“精准”?谁去“精准”?你怎么知道你做的就“精准”? 可能会有人说,一个地区发现一例阳性病例时,就应该第一时间全面精准防控,那就容易多了。是,说起来是“很容易”,但当你面对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时,绝没有那么容易,因为你发现的一切都只是推测,你以为这是“0号病例”,但很有可能他已经是第10个了;你以为第一时间发现了他,但他可能已经传播一周了。

3.
大范围核酸检测有意义吗?肯定有,但跟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比起来,意义要小一些,如果再考虑采样规范性问题,意义又小一些。可以说,目前街头巷尾、公司企业内部那些采样点,可能操作规范度不足50%(或许还高估了)。我自己也支援采样很多次了,每次采样1000人左右,每一个我都特别认真,但能有70-80%合规我就很骄傲了。默认所有人责任心和技术都没问题,那么有采样者本身疲劳懈怠原因(谁穿成大白连续工作N 个小时也会如此),也有被采样者能否配合的原因(至少一半人无法暴露咽部),大家想想自己被采样的过程就知道了。决策者知道吗?一定知道,所以才一轮又一轮核酸检测,如果一个人阳性,给他做个五六七八回,撞大运也能撞上一次阳性吧。这种方法经济吗?显然不经济。但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因为只要我们还以筛出所有感染者为目标,就没有比这更好的方法了。所以,以奥密克戎的特性,“筛出所有感染者”和“卫生经济学(主要指成本效益比)”是完全矛盾的,二者只能取其一,那就看国家选择哪一个了。PS :抗原检测更经济一些,但对个人素质和操作能力要求高,加之目前没有被作为确诊手段,所以估计国家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广泛应用。

4.
到底什么是“放开”?很多人天天喊“放开”却根本不知道啥是放开。真正的放开(也就是本文所说的放开)是指:把新冠病毒感染作为普通呼吸道传染病对待,不要求强制性隔离(当然会建议自我隔离,对任何非甲类传染病都是如此);不针对阳性病例密接人群和所在区域做核酸筛查及流行病学调查;仅根据病情轻重做治疗处置,而不是因为他是新冠患者就区别对待。 目前很多人嚷嚷的“放开”,仅仅是对强制隔离和核酸检测的“放松”,那样的“放开”不叫放开,毫无意义,只是四不像。

5.
放开后真的会“医疗挤兑”吗?可能会有,但不放开却绝对会有医疗挤兑。如果坚持严格防疫政策,医务人员会有一大批人支援核酸检测、支援各种隔离点,而且没有感染的医务人员也会因各种防疫措施被隔离无法上班;与此同时,人们有病不敢去医院、或者被封控不方便去医院,导致小病变大、大病变重,我们在临床一线见到了太多。反之,放开后无需隔离或只短时间隔离感染者,由于大量医务人员同时被感染的几率很低(有防护措施),所以基本不影响上班;而老百姓也敢于去医院,不会因为怕危害不大的新冠而延误了更重要的疾病。至于新冠感染者大量涌入医院或出现大量重症的情况,基本不太可能出现,原因是:“放开”意味着没必要常规进行新冠核酸检测,就像对待一般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一样,医生只需要根据症状轻重来决定是否检测核酸以及采用何种治疗手段、是否需要住院,而目前奥密克戎感染者中的绝大多数是无症状或轻微症状,他们很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患病了或自己能判断无需去医院,对于极少数重症患者,我国的医疗资源基本是可以应对的。我们一线临床人员都不怕所谓的“挤兑”,非医疗从业人群怕什么呢?

6.
“放开”的真正“关节”在于国家和老百姓怎么认知新冠病毒。中国老百姓“惜命”、对政府依赖度高,我不用多说了,但似乎不应该成为放开的阻碍。既然政府可以引导“动态清零”,就可以引导“放开”,关键在于国家是否愿意这么做。国家层面肯定看得面比我广,我也相信政府是为了百姓才这么做。不过,还是希望决策部门能听听多数老百姓是怎么想的,多发动老百姓主观能动性,真正体现我们的“全过程民主”。目前,明显能感觉出老百姓的民意和国家决策并不匹配,各玩各的,还都有理由。

就说这些吧,很多观点不吐不快。最后,我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想表达一点:我们希望国家好,希望周围的所有人都好,我们坚决支持与执行目前的政策,但是请让我们看到希望,请让我们有尊严有质量的活在这个世上,而不是被疫情防控所绑架,我们是“人”不是“神”,我们愿意相信神话,但很难成为神话中的主角,因为中华几千年历史教会我们的是“两权相害取其轻”、“好钢用在刀刃上”和“丢车保帅”,而不是脱离现实去追求“面面俱到”和“万全之策”,我们一直倡导的是“实事求是”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自欺欺人”与“盲目排外”。
我还是愿意相信,我们会迎来恢复正常生活秩序的那一天,希望不会太远。

——+——+——+——+——

《写给昨天之后的今天》

2022-11-24 小文40683706
toutiao.com/article/7169426533

昨天没忍住说的话,在坚持了22小时后,“该消失”的还是消失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本也是有感而发,无论对错,无意掀起波澜,只希望提供一点我自以为理性的声音,同时也希望少一点脱离真相的论战。承蒙大家的认可,也感谢批评的声音,如果有时间、有机会,我随时再写一点体会或科普。

昨天之后是今天,今天之后是明天。看似每天都差不多,实则每个人感受到的每一天都不一样,总有些变化在慢慢发生。

《数据说话:核酸检测准确率太低 最终只能静默》

任易 2022-11-27
mp.weixin.qq.com/s/2VVN7VbQyu8

最近广州、北京、郑州、石家庄等城市的阳性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病例快速增长,北京和广州已经达到了一天几千例的程度;某四字省会甚至封控了100多天,同样没有清零,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作为搞数据的IT狗,我提一个最严重的问题:目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准确率太低,阳性检出率最低只有39%,阴性误检率最高35%,这简直堪称脏数据,这还怎么实现动态清零?
数据来源是2022年10月10日,《预防医学情报杂志》发表的《冯玉亮,杨慧萍,黄忠平,徐朝花,张磊,黄伟峰,刘丽,马小珍.新标准 下 17 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性能比对研究[1]》。
文章作者选取了2021-08/2022-03 入境的46份新冠疑似病例鼻拭子样本,用精密仪器测量了病毒载量,用17种已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进行准确性分析。

宗城的小黑屋
2022-12-11 weibo.com/6157624489/Mj4zVs7xu

现在北京的状况,是为全国做了一次开卷,今年2月,香港已经做了,香港的疫情表现,基本上是全国最准确、清晰也最值得参考的案例了,香港的结果表明:疫苗接种很重要,保护社会基本秩序,尤其是医疗系统稳定很重要。防疫的重点已经不是控制感染人数,而是减少重症和死亡人数,避免医疗挤兑的发生,保证城市基本秩序的稳定,同时跟身边人宣传科学常识,不轻敌,不恐慌,不再去幻想清零。

如果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清零,那说明人类的能力就是办不到。所以因为“放开”引起的感染就美化“清零”也是自欺欺人。第一,根本不可能“清零”,问题不在于“放开”,而是在于你是“一刀切放开”还是逐步放开。第二,“放开”的真正商榷之处在于时间点。今年三—五月,上海春季封控那次,本该是最佳放开点。当时如果政府推行全民接种疫苗,又到了春夏交接,阶梯式放开,因新冠而重症、死亡的人数会减少很多。但时间已经错过,大半年浪费在封城、防疫加码上,因此发生的悲剧不计其数,幻想回到那时候,不过是一种幸存者偏差。

冬季放开,是因为地方上财政枯竭了,撑不住了,所以也不用幻想是民意逼着政府放开,奥密克戎出现后,民意都持续一年了,如果是民意,夏天早就放开了,我想关键还是政府自己撑不下去“清零”,民意成了最后一根稻草。

新冠不是感冒,有些人得了会很难受。但新冠也不是魔鬼,国内因新冠致死率,数字有据可查,重要的仍然是保护好老人和孩子,普及常识:连花清瘟没用,可以适当购买N95口罩、布洛芬、常备感冒药、及时接种疫苗。香港第五波疫情的数据显示:“80岁及以上的老年感染者,如果一针疫苗都没打,病死率差不多达到15%;只要他们肯打一针,病死率降到7.2%;打了两针,病死率降到3.7%;如果打了三针,降到1.6%;如果四针,降到1%。”

所以,现在是民间被迫自救、邻人互助和呼吁全民有序接种疫苗的时候,而不是冷嘲热讽,幻想回到“动态清零”的时候。人类的历史就是和病毒共存的历史,幻想存活在一个无病毒的世界,本质上是幻想为了绝对的安全,自己的生活可以全面被接管,自己能永远活在一个温室的泡泡糖里。代价就是你失去自由和私人生活,你的全部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老大哥”为你设计的生活。

但说到底,其实无论是“一刀切清零”还是“一刀切放开”,都不是老百姓自己选的,老百姓都是承受者,最后能救你自己的,不是你所幻想的保护了你三年的老大哥,而是你自己、你的爱人、你最亲切的朋友、那一个个小共同体,你能真实感受到的善良的互助的“社会中的社会”。

Shionna夏安
2022-12-09 weibo.com/2577685734/MiPoDaTvp

就很那个啊,对一个从最开始就判断病征是发烧的疾病,三年了,还没有向公众成功地普及如何应对发烧的正确知识、并保证足够的退烧药物供给,这不是搞笑吗

———— ⁂ ————

Shionna夏安
以北京的情形而言,就不提没有预留药物准备期,要不是大半年里购买四类药会弹窗(极大影响正常生活),也不会那么多家庭一点储备也没有。是轻症不用去医院,你得让人手里有药啊?

———— ⁂ ————

荆豆地
2022-12-13 weibo.com/7376545438/MjkakpJCU

过去三年买药要实名和被弹窗是最显示治理本质目的的政策之一,你在跳楼式放开后和我说为了老人小孩,和在清零时说为了老人小孩一样无耻可笑。

知乎提问:
如何看待现在国家放开疫情管控?

张峰的回答:
2022-12-15 zhihu.com/question/572094971/a

首先明确一点,我是支持放开的,而且我觉得放开的时间都有点晚了,我昨天刚确诊阳性,没任何怨言,放不放开不是可选题,而是必选答案。
然而中国选择放开后的过程让我非常……迷。
我们是世界上放开最晚的国家,按说很多国家躺平后的社会问题,医疗问题,民生问题等等早就给我们趟了一条路,尤其是香港放开后医疗资源的挤兑,重症医疗保障的不完善,导致了放开后第一波疫情的死亡率高过平均值,都应该给中国政府决定放开后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况且我们也清楚知道大陆的基础医疗条件卫生条件,每千人均病床数量,千人平均重症病房数量都远远低于香港。
从理论上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审视这些教训,在总结了这些宝贵的经验后,我们应该在放开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包括但不限于加强公共医疗的建设,简化发热治疗的程序,增加重症病床数量,采购更多的药物及医疗设备,补充社区医院的储备,缓解大型综合医院的普通非重症新冠患者就诊压力等等等等,如果说这些需要时间的话,起码应该在放开之前做好医疗工作者安抚工作、心理疏导和业务演练(因为一旦放开他们是最容易感染但又是最需要的职业人群),建立医师轮岗制度,补充药房专项药物库存,应对感染后的医疗人员缺失,有序补充调配发热门诊医师,医院内做好分流引流,尽量降低专科门诊,外科大夫,急诊大夫的感染概率……但是当我们放开的时候,居然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没有……
答主同学就是帝都某知名三甲医院的耳鼻喉科主任,在政策选择放开前,他们连一个准备会议都没有,甚至对于放开的突然,她也是和其他人一样都是看新闻才知道的……
北京现在的情况是什么,大街上都没人,为什么没人,因为都不敢出去怕感染,为什么怕感染,因为所有的药店里甚至连退烧药抗原盒子都买不到,这正常吗?老百姓到处骂药店,骂医院,骂黑心商人,骂每根毛孔都滴血的资本家……我不知道应该说他们善良还是愚钝
看到这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有同样的想法,这不是应不应该想到,应不应该做到的事情,这个结果就是很……迷,就像面对一个未成年的叛逆期中二孩子一样,他毫无责任心极度偏执,陶醉在做全世界最强大的超级英雄的幻梦里,内心自卑而且敏感,当你说他应少玩会游戏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他立刻把电视机砸了,当你面拼命把手机跳着高躲着脚的踩碎,一张一张把所有课外书撕掉再点一把火,然后脑门爆着青筋跟你嘶吼:“这下你们满意了吧!满意了吧!!”

“动态清零”拯救了几百万人吗?

2022-12-18 卢昌海
changhai.org/articles/miscella

中国放弃 “动态清零” 后, 有一个为 “动态清零” 辩护的说法, 叫作 “动态清零” 拯救了几百万人。 这个说法的理由是: 美国的新冠 (COVID-19) 死亡人数超过了 100 万, 而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多, 假如没有 “动态清零”, 新冠死亡人数将会有几百万。 因此, “动态清零” 拯救了几百万人。

粗看起来, 这个说法不无道理, 因为在 “动态清零” 期间[注一], 哪怕考虑到中国数据的可靠性很低, 中国的新冠死亡人数——无论绝对数目还是占总人口的比例——确实被公认为是远低于美国, 更远远低于从美国数据外推出的几百万这一绝对数目。 但问题是, 新冠死亡并不是 “动态清零” 所能影响的唯一额外死亡。 事实上, “动态清零” 之所以搞得天怒人怨, 恰恰是因为新冠死亡并不是 “动态清零” 所能影响的唯一额外死亡。 在 “动态清零” 期间, 新冠死亡虽然减少了, 次生灾难却大幅增加。 而且在次生灾难中, 突破信息管制而时不时爆出的零星热点不过是冰山之尖顶, 主体部分是 “沉默的大多数”。 因此, 要评估 “动态清零” 是否拯救了几百万人, 关键是要搞清 “动态清零” 期间的额外死亡人数到底有多少。

在信息透明的社会里, 要搞清这一点是不太困难的, 但在中国这样一个信息管制严苛, 信息造假严重的社会里, 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需要一些推测性的分析。 本文就试着来分析一下。

《你对真正的挤兑一无所知》

2022-11-19 阿罗汉有约
mp.weixin.qq.com/s/PbBcpoNHNjM

优化政策出来以后,很多大V以为方向转变了,自觉的递梯子。
这么辛勤劳苦的三年不是沉没成本啊!大伙在那儿拼命地证明这是值得的,那是值得的,效果杠杠的。
姑且不说他们会意太早的事。
事实证明,并没有转向,中国人民力大无穷,正更加智慧和精准的抗疫。
我要说的是另外一个事。对这种文案,咱只轻轻丢过去一句话:这三年中国人长眠的更多了。
但无奈,冰冷的数理逻辑不讨人喜欢,费思量。
其实上海的时候,我写过一篇。
今天我们再简单说一下。

颠覆认知 | 如果放开,医疗挤兑会有多严重?台湾最新数据揭开所有答案,预示郑州的未来

慕木说东论西 2022-10-30
archive.today/t4CNL

最近疫情反复,有些城市防疫形式面临压力。比如河南郑州,一些静默措施引起了大家的讨论。我相信有关部门都是在努力的控制疫情的,对他们表示支持和感谢()。这里只是想提供一些数据供社会参考。
目前大家提到比较多的一个担心是: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即使奥密克戎本身毒性低,但疫情扩散会造成短期内大量新冠病人挤压医疗资源,造成医疗挤兑,即使本身新冠病人的死亡率不高,也会因为挤兑造成其它次生伤害。那么,作为有序放开的前提,有两大关键问题必须要回答:

放开后到底会有多少重症?会对医疗系统造成多大的压力?
其实疫情在全球传播三年,我们是有很多可以参考的数据的。

知乎提问:
如果所有的国家都能像中国一样防疫,已经两年多的疫情,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走势,会不会疫情早都结束了?

JustAZRD的回答:
2022-03-01 web.archive.org/web/2022033122

外国(我这里泛指英美为首的发达国家)政治体制不可能,也不支持他们这么做。
不要觉得人家是懒政,事实上民众根本不可能让政府掌握那么大的权力。
比起疫情,他们更担心政府权力的无限扩张。
中国这样的严防,其实是牺牲了很多部分群众的利益的(比方说,个体工商户,分分钟就是没生意做的,也没有补贴也没有减税)
这家我很喜欢的甜品店,疫情期间全部85折,但过了两天还是关门了。
感觉回到了2020年疫情刚爆发的时候
同样也可以说牺牲了所有人的生活质量的,
比如现在在深圳,每天核酸检测,进出全凭24h/48h+检测中
比如疫情至今,其实大部分人都没有出国旅游过,
比如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是封控区,14天隔离,居家观察,
比如很多人因为疫情都不能过年。
我这里就不分析好坏了,我也分析不过来。基本上怎么分析都会被扣帽子。
我只想说只是两种抗疫政策,并非哪边就是好,哪边就是不好这么简单的,都是取舍。
他们“自生自灭”,符合他们政府只是管家的政治环境,符合他们自己人民的需求,反正得病了怨自己。
我们严防死守,保护了大部分人的利益,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所有人的生活质量,疫情对生活造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应该没人会否认。
上周深圳封城一周,相信对于经济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我们从古至今的政治制度都偏向于,政府施行家长式管理,从现在的抗疫,从影视剧文化审核等方面,都是如此。
除了学法律的,很少有人会去质疑, 是什么,这么做到底有没有依据。
大家会觉得“反正都是对我们好”
但西方国家不是的。
他们信奉的是 论下的政府结构,也即政府没有权利,只是人民约定俗成将权力给予政府,让政府施行管理。因此政府但凡是要翻修一条路,要颁布某个影响民众的决策,都是举步维艰的。(像深圳这样年年都修路,这在欧美根本不可能发生)
所以你可想而知,他们根本无法认同仅仅因为一个黄码,或者甚至健康码啥事情没有,就要求你居家隔离好多天的政策。
就比如这两天,我一直绿码,三针疫苗,24h核酸,小区也没有人确诊,但社区就是可以不让我出门。没有任何道理可以讲。
他们根本不会让政府有这种权力。
你非要站我们的角度,觉得人家政府是懒政。
就像一个重庆人,觉得广东人做饭都不下辣椒,纯粹就是不会做饭一样。是片面的。我们大部分人习惯这种制度,不代表别人习惯这种制度。
别觉得人家的群众都是傻子。。就我们聪明。
大家都有自己的选择,也都有自己的理由。
也都有利弊。

我们抗疫的成本,大都是个体户和公司在承担,公司承担后,最后必然会转嫁给劳动者(比如破产了,员工失业,或者就是给员工降薪,裁员等)。

说一个题外话
西方国家你根本找不到那么好使唤的医护人员和支援者。
那么大的体量,封闭式居住,没有一分补贴,
他们那边人工费那么贵,上哪找去啊。

最后更新一个最令我不满的地方。
这两天廊坊爆出来那个红头文件,确诊患者家里的动物全部灭杀。
我家里在廊坊的朋友赶紧去国务院小程序下面举报,在微博疯狂转发求救,她们家养了2只狗,她就怕有一天她确诊,宠物直接给扑杀了。
这件事情微博闹大了,好歹是叫停了(幸好)
但是你仔细想想这些一道切的政策是为了啥,为了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
那为什么还有重症患者没有核酸报告进不了医院
为什么还有怀孕的没有报告不给接生?
为什么那么多个体工商户关停,连个减税政策也没有,补贴也不发?
宠物作为私人财产,说灭杀就灭杀?
大部分地方,防疫严格就是为了保住帽子,因为爆出疫情的地方都换管(泽)元了。
你重症去世又如何,家里面动物是私人财产又如何,个体工商户活不了又如何,反正别给我出爆出疫情,别让我下马,这才是很多地方的管(泽)元担心的。
这个出发点是导致很多地方,出现了很多极端例子的原因,什么“恶意返工刑拘”“0号病人刑拘”
他们想保护的东西是什么,“保护每个人都不能感染”?老人和婴儿的生命权?搞笑吗。
为什么现在整个舆论环境变了,想想
难道是大家都收钱,都来电了?自己骗自己有意思吗。

深圳在这一点上,我真的没啥怨言,我觉得深圳已经做的很好了,没有过度抗疫,除了一周封城之外,都是按社区封的,不会大片区域直接封。物资也一直跟得上,起码衣食无忧吧。
但是全国,每个地方都能做到深圳的水平吗?
深圳后面还会不会复发,如果复发,再封一次城?经济挺不挺得住?
我朋友在的公司已经开始裁员了,走的员工也给了n+1。
不知道我们公司能不能挺住,其实裁到我我也没啥办法,真的,那经济不好,公司也很难。

无论在文化审核上也好,抗疫上也好,,才是真正的

学历史的孔令堃
2022-12-22 weibo.com/1460399564/MkLabc8a8

我不太理解一个事,现在只要出现什么九十多岁老人去世,就有一些没网名没头像的家伙跳出来问当初呼吁放开的人良心不会痛吗?
这就很奇怪了, 因为封控期不让去医院一尸两命的时候,这些家伙心痛了吗?抢不到菜没有基础药的上海老年人绝望殒命的时候,它们心痛了吗? 车侧翻的时候,它们心痛了吗? 的时候,它们心痛了吗……
它们没有,它们当时忙着上蹿下跳,谁表现出一点人性,都会被它们说成别有用心、境外势力、递刀子。那么现在它们真的是为那些老年人心痛吗?肯定不是。因为它们也知道,这个岁数一身基础病的高龄老人,在封控期会更糟糕。郎教授的母亲、因 疼痛难忍而跳楼的老师,都是在封控期悲凉去世,孩子都不能奔丧。而那些普通人呢?他们甚至都没资格被大众知道,或许只能被邻居记住。
这些家伙如果真反对开放,就应该清楚这命令是国家政策,敢反吗?不敢,所以迁怒普通人。它们又说国家是因为开放派“闹事”才被迫放开,抛开世事只论逻辑的话,国家政策如果这么容易被左右,它们不应该在网上造谣、放厥词,它们也应该带着自己的诉求去闹事,闹到封控为止。敢吗?更不敢了。
所以,这个时候借别人去世而迁怒普通人的那帮家伙,让我们看不出丝毫人性,看不出丝毫逻辑,看不出有一点点血性,就是一帮脑袋混乱、心理阴暗的蛆虫罢了。

——+——+——+——+——

“动态清零”拯救了几百万人吗?
alive.bar/@betterquote/1095374

微路
2022-12-25 weibo.com/1746753625/MleXpr0YR

一种政策转向:
1. 在一个并没有实现「」的国家(注: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即为无政府、是所有自由人的自治联合体);
2. 既没有通过 方式;
3. 也没有通过一人一票 方式;
4. 更不是经由专项立法;
那么,它是且仅是行政命令。
决定命令的主体只能是行政部门。
命令的责任方只能是行政部门。

如果一定认为该政策转向出自民间派系的意志,那么只能推导出,政府已经解散,民间在议政之外已经具有自治行政权。
如果一定认为该政策转向的责任主体是任何民间派系,那么,既然民间派系代行了行政职能,是不是该向民间派系纳税?

蕨代霜蛟
2022-12-26 weibo.com/2084561435/MlpVt0EEk

在慌乱面前,很多人甚至开始怀疑中国流行的不是,而是Delta甚至其他。

我想说,假如这样的经历都还没有让你放下阴谋论,用科学和理性去正视世界和自己的话,那恐怕这辈子哪怕你南墙撞到进ICU,你也没有改善的可能了。

早在中国放开之前,Delta甚至Alpha在世界的一些角落很可能存在reservoir,也就是并没有完全绝迹这一点早已是学界共识(甚至应该说这是一种常识),未来不排除死灰复燃的可能性,以及重组,但这绝不等同于现在的海啸是Delta等之前的株型引起的,没有任何确切的证明。

还是那句话:无数人,甚至可能是大多数国人,都太小看Omicron了、太小看 是一种多么严重的情况了。引起如此疫情,Omicron一己之力完全能够做到,毫无违和感。

甚至我可以说,Alpha和Delta很可能还无法造成这样的状况,你只要做一道小学数学题:Omicron比Delta危险度降低40-60%,但是传播性(+)是后者的起板数倍,然后算算传开之后哪个杀伤力更大,你就明白了。

是什么就是什么,非要用阴谋论来获得某种发泄或自慰,实际上是对无数新冠感染者,特别是亡故者的不尊重、妖魔化,也容易让我们很难在观念意识上过渡到疫情后。

@betterquote 胡锡进说了,放开是国家战略决策,不是任何个人意见能左右的。

@betterquote #天下赵家是一家 #白皮支心 政府虽然没如天朝般死忠风控,但强制打针的也不在少,枫叶甚至冻结抗议卡车司机的银行账户👋🏻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