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以前偶然得知一个插件叫stumble upon,就是为了避免信息茧房。
人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总是接触自己喜欢的内容,平台会抓取个人喜好进行推送,长此以往基本上只能接受到自己熟悉喜欢的那些领域,对于新知识新领域如果不主动接触可能一辈子都了解不到,也就可能失去发现自己更多兴趣和往不同方向发展的机会。在那些我们接触不到的领域里,可能有我们真正的追求和热爱。
想到世界上有那么多知识,而我们却只能接触到身边很小的一部分实在是惋惜和不甘,我想主动打破这种信息集中的局面。
可惜的是,stumble upon插件已经停止运营。
我也想过在微博或推特自己的账号上定期主动整理发送不同领域的内容,实现个人的stumble upon,但是由于这两个软件都有些流氓特性,对于某些内容限流或者有炸号风险。我写了几次之后就不愿意再发了。
希望在长毛象有一个新的开始,我会在自己的账号创作整理不同的东西,打破信息茧房。
stumble upon不同的世界和知识,与各位共勉。

(信息茧房概念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奥巴马总统的法律顾问凯斯·桑斯坦在其2006年出版的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的。通过对互联网的考察,桑斯坦指出,在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通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去中心化”只不过没有大 V ,不是没有圈子的意思啊,哪里都有圈子有门槛有黑话……至今已经看到一万个对“去中心化”的理解了。
我理解的去中心化,和微博的中心化相对,指每个人都是一个中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网状的,不像微博那样是线性或放射状的,由某个大 V 牵头。微博是很典型的“中心化”,转发的同时可以评论,转发的微博属于转发者自己,不属于原博,不管原博的内容如何,只要转发者的粉丝数量多,热度可以完全跑到转发者那里。转发栏里还有热门转发,大 V 的粉丝越多,获得的资源越多,大 V 就是一个中心。
而长毛象的转发是单纯的转发,你的评论和点赞都是给原博的,转发者的粉丝数量再多也没办法把原博热度分给自己。现在微博的“快转”功能和这个类似。
去中心化不是实例和实例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内容的去中心化,长毛象也可以有圈子啊,tag 就是一个聚集同好的方式。

这几天是转移阵地到长毛象的热潮,在跨站首页看到很多嘟文像一条条鱼冒出水面吐泡泡一样浮出来,感觉真的很好。
大部分简体中文使用者受够了屏蔽限流广告缩写,受够了简单化娱乐化碎片化,这种感觉就像我们到了一个新领域,终于呼吸到了新鲜空气。
当然也有人担忧mastodon这种模式我们无法长久地维持,因为大家多还是自说自话,好友粘着性不高。但是细想我们刚开始接触微博和LOFTER等软件的时候,也是慢慢认识关注同好,逐渐展开交流和认识朋友的。我们需要一点时间,也要自己重新适应新的语言环境和自己输出的内容形式。
我想这里可以把简体中文真正好好地使用起来了。
简中被戕害阉割太久了。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