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检讨:我早就意识到简中处处是陷阱,但还是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如说,已经知道了“计划经济”本质上是“指令经济”,并不强调计划而是强调权力凌驾于市场的自发选择之上。但却并没有意识到,传统所谓的“重农主义”,现在所谓的“工业党”,其实也是同一个逻辑——它们并不是真的重视农业和制造业,只不过是反感工商业/自由市场经济又不好明说,硬要找一个体面的说法罢了。类似于现在那些愤怒地质问美国人为什么没有把丫丫照顾好的,几乎没有一个真正的动保主义者。爱熊猫是假,恨美帝是真;爱农民是假,恨商人是真;爱工厂是假,恨资本是真。一脉相承的简中传统是,一切以权力的扩张为目的,对任何意义上的自由都有本能的反感和警惕。总之,语言的陷阱真是无处不在,需要一层层堪破。生活在简中,这是一个永远需要精进的修行。
有人问,自己觉得是善意的提醒,别人却觉得是PUA,二者到底有何区别?我觉得是这样的:遇到(从你的主观角度)好心被当成驴肝肺的情况,如果你的第一反应是“我可去NMD的吧”,那(不管你提醒的对不对)你就一定不是PUA。可是,如果你的反应是纳罕而且伤心,非要掰扯清楚你是善意的,这就有点危险了。而如果你不但要证明你是善意的,还要证明你是正确的,而且要用你的善意逼对方接受你的正确,那(无论你主观承不承认)就几乎可以肯定是PUA了。这是因为,PUA最大的问题是它的自相矛盾——你既然看我不爽,为什么不离我远点,反而还要贴上来纠缠不休呢?而要遮掩这个矛盾,就必须号称自己是以“爱与接纳”的态度来指出对方的问题的——你这么不像话,而我又不在意,可见我是为你好。既然我是为你好,那你怎么能不听我的呢?所以你看,当你有意无意地把自己放在如此圣洁的地位,“善意”地指出对方的问题时,就已经是在PUA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