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自从意识到我存在「习得性无助」并认真反思了自己的一些行为之后,才发现到我长久以来一直把自己摆在一个「受害者」的位置,导致很容易有「受害者思维」。后来觉得我确实应该摆脱掉这种思维,从最小需求的表达开始。比如和好朋友、伴侣相处时尽量不压抑自己的想法,在对于被强迫做事的情况下可以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且这样的方式很有利于筛选好的朋友、好的伴侣,比如当你在表达出需求之后,被对方说「你好麻烦」「你想太多了」「有必要吗」等等一系列不尊重你需求的话时,就可以有两种处理方式,一就是删除拉黑,再不来往;二就是告诉他应该怎么说话(这也是表达需求的一种方式)。

以上,在加上阿德勒的「课题分离」学说,例如说,当被人强迫或要求做某事时,你只需要考虑自己想不想做,并且表达需求,其余的都不是你该负责的事。

通过这些反思之后,今天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以前人们常说「自信」就是学会相信自己、爱自己,但是这样的话听起来太虚,而且也不知道怎么做。我现在觉得真正的「自信」是学会做一个帮助者帮助自己,比如上述所说的学会表达需求,并且在遇到一些人讲蠢话时有一些应对措施,这样才不会一直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

最近亲测有效,我现在都不会因为一些伤人的话而变得抑郁了,反而内心觉得对方是傻逼,很不屑,我觉得这才是走向自信的过程,我现在很喜欢这样的自己。

今天又坚定了一个想法。自从变得不再把自己放在一个受害者的位置上之后,我现在只要在生活中遇到一个特别讨厌的人,我就会想:你完了,你将会失去一个像我这样的朋友,失去我,你将会遗憾一辈子。

这样一想,感觉又更好了。

今天我的朋友又给了我信心,我在和她说起这件事时,她说:「是啊,失去你肯定会终生遗憾。你对人这么好,你看我们这些个朋友多喜欢你啊。」 :nobeko_wink: 开熏。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