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odon.social is one of the many independent Mastodon servers you can use to participate in the fediverse.
The original server operated by the Mastodon gGmbH non-profit

Administered by:

Server stats:

273K
active users

何韵诗没走我还是有点意外的,她是真的爱香港,其实这几个人想走肯定有的是办法,从19年到现在这么长的时间窗口,包括之前黄之锋也是。但这事情有个很大的悖论就是你抗争的合法性就源于你人在这里,走了在外面怎么摇旗呐喊也没用的…海外民运也是一样的问题。

但留下来坐牢,哪怕把牢底坐穿真的有用吗?从晓波的死开始我就对这个选项的意义感到失望甚至幻灭了…付出自己的自由甚至生命,会不会无法唤醒甚至改变任何东西?即便是晓波这样一个道德上几乎没有瑕疵,世界范围内号召力如此之大的人物,尚且如此…何况他人…会不会先保全自己才是更明知的。

但保全下来了,流亡海外,又能做什么呢?这个循环感觉怎么都无法打破。怎么才能唤醒更多的同胞,怎么才能打倒这个庞然大物,每次思考到最后都很灰丧,虽然我总有鼓励自己多做一点,乐观起来的办法。诶……

@xiaoyaoshui 作为长春人其实很久以前就知道刘晓波,可以确定的是高中时就已经知道他了,但我自己也说不清是怎么知道的,可是毫无疑问这肯定和我也在长春出生成长有关。所以我想这或许也是“留下来”会产生的影响之一?离得近,的确可以让自己发出的力量更大一些?如果他离开,走和那些海外民运者一样的路,十几岁时的我肯定不可能知道他的,也不会因为知道他,开始思考他行动的意义,并逐渐把成长过程中被灌的狼奶吐掉……
而且的确,即使我后来学会“翻墙”(也短暂出国过),可以获取更多海外民运者传递的消息了,我却发现那些在海外高呼的人都给我一种非常不真实的感觉,和刘晓波或者其他在国内进行抵抗的人完全不同。即使我不怀疑海外民运者中也有感情上很真诚的,可是他们几乎都是悬在空中,我从未感到他们和生活在大陆的能我真正共情,因为我遇到的那些痛苦中那些幽微的部分,他们几乎不会触及,这些也的确是无法通过新闻和他人的转述理解的,所以当他们拿二手信息做出一些判断时(他们都格外热衷转发这些),都甚至让我有种被利用感。尤其是一些人的呼喊变得那么形式化,仿佛是一场又一场的表演。我不是没对他们抱有希望过,但结果就是完全失望,没有一个值得信任,尤其反感他们居然还自命在“拯救”、在“唤醒”,事实上我确实认为逃跑者没有这个资格。
我完全支持人们为了活命离开这个烂地方,但是在别处活得轻松和抵抗这里的暴政,二者注定不可能兼顾。距离的确会消解人们行动的意义,减弱影响力,如果自己试过,这种感受可能会更真切,因为肯定会发现离开大陆后面对那些被转述的消息,自己会失去判断真实程度的参考标准——这就是不在场的代价。
后来我读哈维尔文集,发现他在一次访谈中被问到为什么不选择流亡时,就早已经从类似的角度做了解释,包括对流亡者的“海外运动”做了很尖锐的批评,各位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查查看。他的那段访谈让我特别特别感动的是,他是在几次被捕入狱,失去原本经济来源,被严密监控的状态下,仍然努力“好好活着”进行抵抗的。他为了谋生可以去啤酒厂当滚酒桶的工人,并为了这个工作还能在忙碌一天后和工人们在下班前喝到作为福利的一杯啤酒而快乐,他不会因此就看轻自己,觉得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居然沦落到了底层”。而且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也还不断在结交各种朋友,和他们在物资极其有限的状况下,互相支撑着维持一种作为人活着的日常乐趣,比如一起做点儿好吃的。这些看似非常平庸、琐碎,可是其实这恰恰是一种最真实的抵抗,是一种真正的尊严……
真的特别建议各位去读读哈维尔文集,尤其是因为各种原因目前仍然不会选择离开中国的人。我觉得他的作品会带给我们很多启发,虽然我也认为如今的中国和当年的捷克不是一样的气氛,可能留在这里面对的诱惑和遭受的打击都更大得多,但是哈维尔所说所做的,仍然能成为我们进行抵抗的重要参考。

大枝

@ziwendong 这段话写得真好,是近来致郁的环境里看到的一种不一样的话语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