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也這樣,去年年底吧,婦聯給學校開會,不讓學校學生談女權,我覺得直接改名種花驢子學院算了。

Show thread

刚出国时第一次遇到日本同学,因为我很喜欢看漫画动画,所以感觉终于找到人交流了。结果一开口发现,这些我所如数家珍的作者的日文名字、作品原名,我其实一个都不知道。

就连哆啦A梦我想了半天都不知道怎么描述,很别扭地憋出一个 “ Machine cat with a bag that has all kind of stuff from future" 日本同学才恍然大悟 ” ドラえもん!“

但是相对的,其他国家的同学在接触这些作品时都是通过日语罗马字母发音认识的。比如宫崎骏/Miyazaki Hayao,富坚义博/Togashi Yoshihiro,今敏/Satoshi Kon……

我记得我当时十分沮丧,他们神采飞扬地讨论起来,可我只能在旁边呆着听。感觉自己明明了解了很多,算是动漫迷了,可了解到的却是一套汉化过了的信息,这套信息无法让我跟非中文环境外的朋友交流。

从那以后我深深体会到了,我国“文化内化”的功力。不知道为什么凡是有个英文名的,一定要有个中文翻译,以至于我小时候一度以为【甲壳虫】和【披头四】是风格相似的两个乐队……这几年连翻译都省了直接上外号“卷福/囧瑟夫/甜茶/小李子”。虽然这种做法,看似方便了大家不用学英语/法语/日语发音,但也阻断了我们和世界真正更好的交流。

便捷的背后,总是隐藏着某种剥削。如今这个道理越来越多地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剛下模擬人生4,捏了我和老公,我有一隻貓叫梁jj,老公有一隻狗叫張琵琶,剛開局老公就要和我玩sm然後被我罵了。

Show older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