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看《凪的新生活》,主角邻居家的小孩小丽妈妈被同学的母亲们霸凌,导致她们不肯让自己的孩子和小丽交朋友,但小孩子很聪明,不会因此就和朋友断联,而是用友谊手链为信号,妈妈们在的时候她们就假装不在一起玩,妈妈们不在的时候她们就照样一起玩,原作里是很可爱甚至浪漫的剧情
有时候我觉得不被允许存在queer内容的品类中仍有queer signal即关于性少数的符号和内容,就像这种友谊手链,“虽然妈妈不允许但我们还是可以一起玩”,但这种queer signal到什么程度就变成queerbaiting即卖腐/卖姬了呢,唉,表示“现在你可以和我玩了”的友谊手链,除了“我们可以偷偷存在”的轻松感以外,本身也是“其实不允许你存在”的羞耻证明
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这样觉得了呢:queerbaiting内容的“友谊手链”,就像狗哨,是给宠物而不是人进出的门,是偷情的手绢,我进入游戏屋的时候真的很高兴我可以进来,但是我如此进来的同时也又一次确认了:我是狗,是“次等”,我不是和你们一样平起平坐的“人”
我知道有时候这真的是一个作品能给予的全部了,毕竟有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和相关规定都不允许queer内容存在,那一条友谊手链那种“你可以偷偷和我玩”的信号,确实就是我能拥有的全部了
唉说到最后又好想哭了,玩过苏游后我只会一遍遍说这一句话:想要免于恐惧的自由……
@fwzyza 大家好,如果我的长毛象比较难翻到过往信息,也可以去写意看发帖人F整理的无水版过往信息:
https://writee.org/userf/2025nian-di-er-lun-hai-tang-shi-jian-xin-xi-geng-xin
写意目前还可以在国内打开,大家可以将写意地址私下传给需要的人。
汪海林的仇恨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微博直接没收了同志之声的昵称,现在以沈逸为首的一干人等打着“规范用词”的名义围剿性少数群体,口口声声要性少数把“同志”还给同志,把“南通”还给南通,把“通讯录”还给通讯录。很显然语言洁癖是假,恐同是真,借题发挥罢了,找不着这个由头还有下一个;但是这群人的猎巫行径实在是荒谬至极,不得不从语源的角度反驳一下,既然他们执意揪着词不放,那不妨就从词说起。
如果真的要追溯本源,那么作为政治称谓的“同志”属于和制汉语。具体来说是汉语既有语汇被日本人赋予新意的汉语词。要还,到底还哪儿去呢?
“同志”一词古已有之,在古代汉语中多指志趣相合,中古以降亦有作名词用法;另有相对冷僻的引申义指夫妻。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人开始用“同志”一词翻译comrade/camarade/Kamerad,参见1875年出版的《开化必要大全诸证文例》,也是这一时期日本开始出现以此为名的党团,中国的反清革命者逐渐接受并使用了“同志”的称呼: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以“同志”互称;再后来又有1911年四川的“保路同志军”;改组国民党之后亦有大量互称“同志”的记录。
以上一系列历史事件均发生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共在正式文件中最早使用“同志”一词是1921年的一大党纲。1925年孙中山遗嘱明写“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再后来衍生的作为“同性恋者”的义项,在初创之时所借用的文化联想,依旧来自孙中山的遗嘱。1989年,林奕华组织筹备“香港同志电影节”,取的是正是此意。十二年前新华社半月谈对林奕华的专访中还提到了这段因果(可见时移世异)。这是积极的、本土的酷儿语言创造。现在有些人摇旗呐喊要正本清源,不是想还词于本义,是想让我们闭嘴。可惜他们不是汉语的主人。我还会继续使用这个词,谁也不能统治我的舌头。
4月14日晚,由作者亲友提供,志愿者确认:
A太太,IP 浙江。BL万收大佬。目前在逃。
B太太,IP未知,BG万收大佬。目前在逃。
C太太,IP两广,BL,营收3000左右,被取保候审刚刚回来了。
然后她之前躲出去了,自己的手机号暂时也没有再用,躲了一天多,因为回家使用自己的手机号,露头就被抓了。
她的手机里海棠账户已经删掉没有了,但是警察直接当着她的面,把她海棠账户登录了,去对流水,也就是警察已经掌控了一部分作者的账户。
D太太,IP未知,免费文,警察说她点击率300w以上, 警察为了抓典型,证明自己不是为了钱搞海棠,所以这个太太不允许取保。
请认为自身不安全的太太继续销号,确认不能登录。以及遇到警察虚报点击量的情况,请不要那么快认下来,看一看《网文书写与应对执法》,并请律师。
志愿者:小红书最初传出消息,并持续跟进最新情况的用户“momo”,是我们中负责对接已出事作者及家属的志愿者,未出事,她站在明处是为了团结已出事的作者,恳请不要散布她出事的谣言,除涉事作者外不要打扰她,增添她的工作量。
昨天回应去年销号作者出事中提到的“好心人士”也不是她,请不要继续猜测。
💖💜💙no·where, now·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