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ned post

继续装修,整理自用文章tag目录:
浅尝辄止的问卷,铺陈的快乐
详尽一些的书影音等等有主题的随感
不是书影音的其他日常
重点书目阅读笔记

是的这些tag都在引用艾柯的书名,那么这一切的整体大概可以叫“时间的故事”?


记录最近占据了心神的两段音乐,非常水。
3.8居家以来在工作、关注粮食和蔬菜、关注时事之外的时间里粉碎了很多旧习惯也建立了新习惯,占据注意力的内容完全变了,一直没办法静下心读书,kindle自然没电之后没有想起来充电,语言课的作业也变成了只有课前才关心,在手机屏幕上按照耗电量排序接收信息的最大渠道变成了youtube(很多很多的twosetviolin和一些古典乐演出)、B站(还是twoset、众多相关的音乐、不相干的菜谱、方便的魔戒电影、冰菓)、reddit和豆瓣,两个视频网站(可以安慰一下自己,毕竟还是需要集中注意力的长音频或视频)几乎取代了文字载体,知乎完全消失,微博也不再关注除了丰县、上海和几只猫咪之外的混沌声音。
睡前听相对激烈的音乐并不有助睡眠,但耐心听声音总能激发对美的感受。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其实他就写过一个小提琴协奏曲所以不用编号啦,一切都是因为两个月前大概春节期间无意中撞见了twosetviolin相关推送,近期从这个渠道获得了很多古典乐入门知识。之前难以想象差不多四十分钟的曲子我找到了好几个版本,并且都听过不止一次(不,Brett的2M版本只听过一次,音质劝退),还发现七八年前就在PT下载过奥伊斯特拉赫的高音质版本,混在Sony Classical Collection里面,于是循环得也最多,记住了每个起承转合,工作沟通很累晚上终于下线的时候就会打开来给自己充电。听感是安慰人心的温暖和直截了当的倾诉,音乐说虽然这个世界不会好的,就像凛冬一直会来,但也有温暖的炉火和毛毯,也有真挚的感情,也可以不惧寒冷冲出去直面风雪。
奥伊斯特拉赫的版本作为坐标的话,海菲兹飞速的版本好像铲雪车一往无前,细节有精确的美感,甚至第二乐章的柔和和其他版本比都打折扣;帕尔曼的大概因为vibrato都处理得很精妙,听起来百转千回,更像被一个信得过的酷炫长辈(比如一个理想化的白胡子邓布利多)拍拍脑袋说别伤心,我给你讲讲自己的故事吧;文格洛夫 B站只到了一个他很年轻时候的版本,也的确有些蓬勃朝气,第一乐章让人更加有希望;Janine Jansen或者Ray Chen(也可能是因为看得到他们的十分投入的画面效果)有更充沛的力量感,是强烈的抒情表达欲望,听起来也更振奋;Hilary Hann可能因为还是对她的西小协印象太深,柴反而不太能想得到形容。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呃他其实也只写过这么一个小提琴协奏曲。还是因为twoset,这两首基本上是一起被科普的,不管这两位实际演奏水平如何(和大师相比确实能听出来不太够,但这坐标系非常不对),能感受到他们对音乐本身的真诚热爱和努力,也能通过他俩不同的性格和偏好来理解两首曲子的气质。比起柴,西贝柳斯这边的曲风仿佛会更冷峻理性一些,但也只是一点点,触动人心的力量是等同的。写到这儿想起来了一堆类似Pindar Horace 李杜 唐诗宋诗 一类常年被并举的话题,大家对“各擅胜场的好”总喜欢拉起来对比评判争个高下。西小协早年甚至没被排进“四大”里面,近年渐渐被偏爱起来,因为了解的知识还太少了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大概后面会去认真听听勃拉姆斯和贝多芬。
这首的几个版本里面听得最多的是Hilary Hann,当然也因为看了很多她平易近人访谈或游戏视频会更亲切。她历年的台风都并不奔放,这首差不多也是精确幽微的感觉。西第一乐章从开头的救护车底色到第二主题或者展开部分简直一直充满了动荡,狂暴的不协和以及广大的辉煌交替,像表面平静的人内心的惊涛骇浪,也像想象中北极的暴风雪、风雪平静的死寂和极光的灿烂。第二乐章平和但悲伤,第三乐章更有活气,挣扎得更强烈,力量感也更强,艰难但并不绝望的深夜后总还有新的一天,意外的是结尾总比想象中平静一些。三可能会受提琴家的喜欢,听起来就很难,演奏的好一定是更厉害吧……人格化的话整首有一点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气质,挣扎得厉害一点,再少一点丧(陀:?)。这里的质问和坚信都更加内化,催人自我审视。Janine的一样会热情些,听得不多,海菲兹的气质契合这首,网易云可以循环。

继续添砖加瓦,物流恢复才能收到最新刷版的文景霍比特人,贴个收到刚多林中译时候的旧文,写作时间2020.05.20。

时隔很久终于又搬了实体书回家!中文版《刚多林的陷落》中午拿到手,现在已经读完了,读太快是因为挺久之前在论坛已经看过不完整的版本,感恩Ecthelion大神,之前她在小众论坛发布的翻译现在已经进化成了官方版本。

中土第一纪元三个相对成型的长篇故事贝伦露西恩、胡林的子女、刚多林的陷落现在中译算是齐全了,其中贝伦露西恩和刚多林都是前几年小托在九十高龄整理出来的,非常辛苦。精灵宝钻是一个大纲,这三个故事是其中被拎出来细化的部分。

胡林的子女故事和人物形象最丰富完整,贝伦露西恩故事也还算完善,但刚多林这边还不能算个成型文学作品,更像草稿。这个故事更简单,更善恶分明,想讲的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如果不是这么个悲剧基调,画风居然还有一些迪士尼。图奥是神眷者、伊缀尔是预言师、后来的版本里面有了一些灰度的角色迈格林在初稿里面也是纯粹反派,国王/城主图尔巩在故事里的作用和阿拉丁电影里面那个老国王还挺像的,善良执拗的配角……总之不是很想对着一个写作大纲夸人物塑造……Ecthelion和Glofindel两个家族首领得到了寥寥几笔的描述,人物丰满程度都比主角强一些,神奇。

这本书对我更多是作为设定集存在的,地位类似Alan Lee出个指环王电影画册那种,让读者知道魔戒故事后面更多的设定,这里随便写个什么一草一木读者都愿意看。我比较喜欢对着地图看故事发生的地点,以及关注一些有的没的小细节,比如图奥虽然性格有些单薄但是意外有可爱的爱好,是很明显的不爱讲话讨厌人群的内向性格,还很会做手工;比如给图奥带路的曾被奴役的诺多精灵后代是刚多林的幸存者把它的故事传了下来;比如图奥和图林居然也是见过一面的,但谁也不知道对方是失散多年的堂兄弟,还是各自走进了自己的故事,再也没有交集。

刚多林的故事成型于1916年,我很庆幸当年在残酷的索姆河战役中负伤回国休养的一位年轻士兵托尔金先生认真记录下了自己的脑洞,写邪恶残酷的战争如何毁灭了一个世外桃源。

继续装修,整理自用文章tag目录:
浅尝辄止的问卷,铺陈的快乐
详尽一些的书影音等等有主题的随感
不是书影音的其他日常
重点书目阅读笔记

是的这些tag都在引用艾柯的书名,那么这一切的整体大概可以叫“时间的故事”?

搬家建长毛象账号!开始装修账号从贴个前年的旧文开始吧!
写作时间2020.04.18,是看完了那个BBC杜甫纪录片的随手记。

抱着从中文系同学那儿收来的一大本砖头《杜诗镜铨》看完了BBC那个杜甫纪录片,BBC真是人类之光。纪录片大约时长一小时,把杜甫的生平际遇理清楚了,中间每个人生大事件都配上了他自己的诗句,比如讲青少年时候,镜头在河南巩义他老家,引用的是《壮游》的开头部分,他如何自述是个天才少年。《壮游》里面江南的苏州和浙北荣幸出镜,我第一次知道虎丘的吴王墓是“剑池”就是杜甫告诉我的。在讲晚年定居长沙的一小段时,引用的是《江南逢李龟年》,还拍了汉服学生们笙箫琵琶的合唱。英国人请到了 Ian McKellen 朗诵,所以全程镜头就在当代中国的街景、一些专家(最有名的是宇文所安)和甘道夫先生之间切换。

纪录片里面一个亮点是把《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具象化了,真的请到了舞蹈演员表演了一段很美的剑器舞。剑舞第一次出现是在开头,讲杜甫还是小孩子,大唐还是盛世,旁白是“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第二次完整出现是在结尾,杜甫流寓长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抚今追昔的时候甘道夫念的是这首诗的后半段“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镜头本身和诗句一样动人。吴小如讲这首诗的时候,举的例子是他自己小时候是杨小楼(著名京剧武生)的戏迷,念念不忘,老了文革结束了去听戏,台上是杨小楼的弟子,年纪也不小了,上台扮起来师傅音容宛在,今昔悲感如是。

纪录片的讲解人顺着杜甫生平走过了所有重点地标:在河南巩义讲他的出生、读书和旅行故事,少年人心里,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在杜甫的梦想之地长安,重点讲了他的官场失意……采访的学者说这个人对自己的认知有点偏差,他还是写诗更厉害,性格根本不适合在天宝年间当官;下面讲和李白愉快玩耍,拍的是洛阳街景,这一段也是整个纪录片流传最广的部分,杜甫那么多念李白梦李白忆李白怀李白里面,甘道夫挑了一个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挑了一个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念得一往情深荡气回肠。呵。英国人。

然后就阴暗起来了,我们回到了长安,又在瓢泼大雨中去了奉先县,看他的五百字咏怀里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家人挨饿受冻,小儿子竟至饿死。诗句的英文翻译全是大白话,靠内容也足够感人,再翻译回来大致是“在艰难时世中我的孩子走了,我真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我家都是这个样子了,天下那些条件不如我的人们可怎么办呢”。

时间点到了安史之乱爆发,基调更加沉郁了,杜甫成了乱世中流离失所的普通人,依然心怀家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段非常感人;后面没有提三吏三别,直接转去了秦州(甘肃天水),讲秦州杂诗,以及他和家人失散的相互思念。“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不管这句是写他夫人还是写月中嫦娥总之都很美。

这个纪录片拍到了小吃街、广场舞、大学校园、田间地头和现代化街景,人间烟火相关的部分都很契合当时的主题,但同时镜头也毫不留情地给到了洛阳和西安的很多假古迹,比如洛阳那个王城公园,和西安那个大明宫,真是丑到我了,丢人。我也很庆幸他们拍骊山华清池的时候,没有拍到景点门口那个巨大的唐玄宗和杨贵妃呈飞天状转圈圈的迷惑雕塑。

到了杜甫的成都草堂时期,气氛突转轻松,他在这个稳定的小天堂里面“长夏江村事事幽”。作为旅游景点的杜甫草堂是个空气很好的市区公园,里面有象征性的竹篱茅舍。摄制组在草堂采访路人的一段简直神来之笔,一个路人小女孩认认真真地大声读《春夜喜雨》,一个老人用流利的英文回答“你为什么喜欢杜甫?”“因为他好多诗都那么贴近普通百姓。”

镜头来到了三峡那一段长江上,江水长,青山隐,楚云深。在夔州(重庆奉节)的杜甫律诗技巧已经圆熟,渐入神境,有点遗憾片中没提到秋兴八首的“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烽烟接素秋”,这才是他的心境主旋律,但可能是这个念长安念黎元的主题已经讲过了,所以只强调了这里的自然风景对他的影响,也没有讲很深。要是能把杜甫拍成十集纪录片,我要把三集放在这个时期的长江上……

接近杜甫的人生尾声,长沙是个有些亮光的地方,这里有欣赏他的诗才的地方官,还有同是长安难民的歌唱家李龟年、舞蹈家李十二娘。但世间丧乱没有放过这里,他最后又举家流落江中,背景音是杜甫舟中伏枕的绝命诗“狂走终奚适,微才谢所钦”。最后要总结的时候我也没看清是去拍了哪里的杜甫墓,因为杜甫墓全国好几个地方都有…

杜甫中后期的作品里面我很喜欢他的秋兴八首和五首咏怀古迹,片中居然没有点到,一定要补充一下。喜欢秋兴八首一部分是因为在形式上和音韵上,杜甫的七言律工整得举重若轻,标志着这个艺术门类里面他已经开宗立派,种种艺术探索前人未有;一部分因为每一首都很自然地情景交融,气脉贯通,还有和诗经楚辞都类似的抒情主题与艺术性,风雅之温柔敦厚,离骚之忠爱缠绵兼而有之,是那种能让人读下来就大呼“好诗!”,多读几遍就陷进去了,不想细讲的作品。咏怀古迹他写庾信、宋玉、昭君、刘备和诸葛亮都是才干惊人,命途多舛,写庾信的那首尤其像自画像,“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和谶语差不多了,但他自己虽然也是生平萧瑟,却没能等到“暮年诗赋动江关”,去世后整整等了四五十年,他孙子请到元稹写墓志铭,元稹震惊于他的天才,一下子成为粉丝,并开始在当时文人圈子里面疯狂夸赞推广,给他极高的评价:

“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这里面被点名当了绿叶的人们是沈佺期宋之问(初唐,律诗初创)、苏武李陵(文选里面托名他俩的赠答诗)、曹植刘桢(建安风骨)、颜延之谢灵运、徐陵庾信(都是文选里面选了好多篇的东晋南北朝著名诗人)。后面元稹又写了一大段,用李白给他当最大的绿叶陪衬。杜甫泉下有知,不知道要多开心。

再一百多年过去,他成了宋人及之后所有学诗的人的宗师,“江西诗派”和明朝那些“诗必盛唐”的人们都穷尽一生学他。到了今天,一千五百年过去了,当年困窘潦倒的诗人身后盛名冠世,文名不朽。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