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之前我练习的比较成熟的一条酱汁路线是以芝麻酱为基底的,芝麻酱提供creamy 质地和浓香,太浓香了就加点儿醋去腻,太酸了加点儿糖平衡一下。葱蒜提供辛辣味,辛有余辣不足,就再加点儿辣椒油。花椒油提供植物香气。加味精提供鲜味。最后放酱油或盐调咸淡。

感觉意式青酱也是差不多的思路,果仁(松子/腰果/etc.)提供creamy 质地和浓香(加橄榄油稀释),太浓香了加点儿柠檬汁,加蒜提供辛辣味,香草(罗勒/欧芹/甚至薄荷/etc. )提供植物香气。加帕玛臣奶酪提供鲜味。最后放盐调咸淡。

总的来说都是,果仁香&creamy+酸+umami+植物香+盐。

上面这个路线是以一个浓香型的坚果酱为核心展开的,适合凉拌味道比较清淡的面和蔬菜。

我最近观察到另一条路线,以姜为中心,甜口的,貌似多用来做味道浓烈的肉食。起因是对象做pork jowl,猪脸颊肉?我在中国没见过……非常细密的肥瘦相间质地,很有嚼劲但不柴,猪肉香味强烈。切条煎好后加调味汁:姜末、酱油、蚝油、糖、味啉(日本调料酒)。甜甜姜味酱香,在锅边闻着很像红烧鱼的味道。是啊红烧鱼不也是姜、糖、酱油、料酒调味的嘛。再想想三杯鸡也是差不多的思路吧。先煎姜片,然后炒糖色,然后加酱油膏和米酒。总的来说都是,姜、糖、酱、酒。

跨文化地想做饭这事儿真的就挺有意思的呀。人类在对食物的认知上的共识比其他领域多多了。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