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过来说,你把自己代入到朝鲜伊朗这些国家的民众视角,到底是会更恨中国还是美国?是,美国的制裁间接地加剧了痛苦,但是中国的“帮助”,则直接导致痛苦永无止境。按理说,恶政都有把自己折腾死的自毁本能,然而现在的情况是无论怎么折腾都有人兜底,你能想象还有比这更绝望的处境吗?这个名单估计还要加上俄罗斯。俄国人稍微明白过来一点,一定恨死中国。要不是当时那个“合作无上限”的承诺,很可能一开始就不会陷入全面战争的泥潭。要不是有继续输血的念想,面对现在这么个局面也不至于一直拿人命往里填。你等着看吧,如果普京干出这么操蛋的事情以后还能长期执政,背后一定又是中国在“大国担当”。唯一的好消息是,中国自己的血槽也快空了。这几个国家的民众能不能尽快解脱不知道,但是至少前所未有地近。

民族主义最大问题,就是它会使得国家层面的不义失去最后的矫正机会。因为国家行为几乎都有外部性(就算是饥荒只饿死自己人也可能造成国际难民问题),而如果只要涉及到别国的反应你就无条件支持本国政府,那就没有任何不义的政策需要被检讨了。事实上,专制政府几乎总是会在把自己的政策问题包装成涉外问题,并以此发动民族情绪,就是因为这样就能彻底转移焦点,把“这样的政策对不对”变成“别人欺负我们我们该怎么办”。这招实在是太好用了,特别是在本身经济下行,人家越来越不想惯着你的时候,更是一打一个准。我估计以后天朝就指着这个活着了,不然除了“咱能维护民族气节”,合法性的来源还能是啥?

看到一个平时还挺正常的博主快被挤兑疯了,因为他反复强调中国人无论如何也不该附和美国对TikTok的打压,而粉丝各种冷嘲热讽完全不买账。就觉得吧,这种无条件的家国情怀就像是老中人的魂器。只要魂器还在,就算是肉身被现实轰成渣,也能借这一点元气原地满血复活。只此一念无明,就算是著了名的反贼公知,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其实你稍微想想就会知道,对于一个不对民意负责的政府而言,国际制裁/国际社会的压力,几乎是唯一能对其行为产生实质影响的力量。你要是敢游行示威不怕坐牢另当别论,否则就没资格对这唯一的矫正力量指手划脚。换个更功利的角度说,即使制裁会导致民众利益的损失(通常来说这都是极其间接的,至少跟本国政府欺负人的程度不能比),这也比你自己发声反抗现行政策的代价小得多不是?看到还有能制住你大爹的力量,而且居然不需要你自己出头冒风险,你就偷着乐去吧。

“战略定力”这个词本身是对的,但是在简中,它是以一种扭曲的形式被使用的,那就是只谈面对逆境时的定力,不谈面对顺境时的定力。基本上与“韧性”是一个意思,也就是“爹出错的时候你们得忍着”。但是真正来讲,这个概念最重要的意义,其实恰恰是对当权者的提醒,是“面对暂时的顺境不要张狂”的意思——因为逆境甚至绝境时你除了勉强维持还能干嘛?这时候谈“定力”也没啥意义,所以更重要的是面对顺境的态度,而这才是最考验人的。最典型的反例,就是2021年喊出来的“东升西降”。那时候中国在出口数据上的一枝独秀,只不过是疫情期间一个非常特殊的状态,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际形势来看都无法持续,全世界也没有任何一个经济学家(甚至包括中国自己的御用文人)觉得这预示着什么重大转变。可就是得了这么一点子阳光,爹就灿烂得不得了,就乐得鼻挺泡都出来了。要说眼皮子浅沉不住气,自古以来也没见过这么沉不住气的。

@hld 我也很奇怪,不过我记得确实是有人提到过,具体出处找不到了,但是查了一下,确实有当年美军在东南亚实验性地使用直升机的记录,所以远征军士兵提到它也是有可能的。

yuanzhengjun.cn/yzj/news/2020/

没有马云的时代只有时代的马云,一鲸落万物生,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放长线钓大鱼能不捕的不捕……这一串看下来,你还能信什么高瞻远瞩一盘大棋,那才真是有病。石原莞尔说东条英机只有上等兵的资质,应该也是指着这种走一步看一看全凭应激反应行事的愣劲说的。

看到一个段子:考上大学的时候以为自己是范进,毕业时才发现是孔乙己,想当骆驼祥子亦不可得,最后活成了阿Q,临死才发现自己其实是闰土。前面都认同,到阿Q这里就不太对了。因为只要读过大学,即使是全盘接受最保守的那套官方叙事的话语体系,也不可能接受阿Q那套精神胜利法,甚至都不会有“想当骆驼祥子亦不可得”这个阶段,而是直接就意识到自己在阶级成分上就是个闰土。而一个心怀不满且词汇量惊人的闰土,是不可能恭恭敬敬叫迅哥儿一声“老爷”的。所以你放心,未来一定好玩极了。

乌克兰陆军总司令瑟尔斯基在给巴赫穆特守军打气的时候,最后一句居然是“一定要活下来”。与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宏大叙事,宁死不屈的英烈故事相比,我觉得这才最能代表一个军队的成色——长官敢跟士兵这么叮嘱,就意味着他知道打这场仗是上下同欲有共识的,而且相关工作(后勤情报指挥动员)做得还不错。这让我想起对中国远征军的印象的三层递进。首先当然是相信官方的说法,远征军士气高作战能力强是因为民族大义仇恨日寇。然后就想,当时大家都恨日寇啊,怎么就远征军这么生猛呢?再一看,哦原来是美国人训练的,装备好标准高,那当然士气高咯。这是第二层,比第一层更准确,但还是表象而非实质。后来又看到远征军战士自己的说法,都没怎么提美式装备,而是心心念念伙食和医疗——吃饭管饱而且还有肉,受伤之后能够第一时间送到野战医院(甚至还提到了直升机),这才是影响士气的关键因素。看到这里我是有点惭愧的,因为即使堪破了第一层宏大叙事,在第二层(装备好所以士气高)也还是把士兵看成了杀戮工具。而设身处地想一想,作为真实的人类,最关心的当然是平时饮食和医疗急救。这才是第三层的意义,也就是即使在战争状态下也能“把人当人看”,这才是士气的根本保障。在一个“把人当人看”的军队里,我的牺牲才是值得的;一个“把人当人看”的国家,才是值得我为之而战的。

继承之战S04E01太牛逼了。能把人物群像写好,就已经是天才了。让群像里的每个人都有依据自己独特个性和利益行事的充足戏分,同时又能汇总在一个存在核心冲突的故事线里,这是天才中的天才。把核心冲突集中表现为一个场景一场戏(谈判),其中每个人物说出的每句话做出的每个决定,既完全符合他们长久以来展现出的个人性格、行事逻辑和利益关系,又让观众在看的过程中从头紧张到尾,而且看完之后回头再想,又觉得他们只可能这样想这样说这样做,所有细节(性格、利益、人物关系,甚至是以前在这部剧里从来不构成决定性理由的个人好恶)都决定了结局必然如此。这是天才中的天才写完之后都会为自己鼓掌想不通自己怎么这么牛逼的天才时刻。

Show older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