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访企业的一些情况。
1、家用五金配件厂。早些年已经转型只做欧洲市场,但是去年开始情况持续恶化,据反馈,一是欧洲通胀厉害,消费萎靡,五金这类非必需品的市场缩减;二是东南亚制造业发展很快,是国内的厂企外迁的,竞争手法了然于胸,他们的成本优势太大。
2、某合金加工厂。是制造业的上游企业,2022年比2021年产值下降30%,防疫政策放开后至今,未见好转,第一季度与上年持平。库存积压厉害,客户要求暂缓送货,说明国内的制造业还没有扭转的趋势。
3、厨具配件厂。为佛山几个知名厨具企业供应配件,今年的经营情况比去年还要恶劣。因为美帝征收关税,国内的知名家电企业已经到东南亚特别是越南建厂,初始阶段是大陆生产配件、越南组装再出口,避免关税。从成本考量,这些大厂要求供应链上游企业跟着转移,否则都会被取代。我问该企业老板是否有计划到越南,他说不了,因为自己的产品太低端,可替代性太强,出去就依靠大厂,估计会被玩死,所以留下做内销的那一部分,能做到哪就是哪,连工人都养不起的时候就关厂大吉。
继续走访企业。
这家企业全球龙头企业,所处的领域是极小的细分市场,属于小而美了。今年第一季度,在统计数据技术处理之后,产值同比腰斩。
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级领导自然极其关心,疫情三年都持续上涨,咋现在国内开放,市场表现却如此之差。
老板直言:主要市场在欧洲,欧洲佬不肯下单了,非具体的产品原因,就是“谨慎向中国企业下单”,或者,就是不买中国货了。
老板补充:脱钩是大趋势。现在我们中国企业去欧洲参加展会,客户都没兴趣咨询、交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