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X:武见诊所 

第一次去四轩茶屋,播片里看到走过的武见妙。自由活动时立马去了武见诊所,得到的回答是「小孩子不要在外面随便游荡」就被赶走了。果然还是这作主角容貌弗如 Joker。

Show thread

P5X:涩谷地铁站的美图、上好佳、京东广告 

看得出来,上好佳出钱最多。

不知道有没有人提过「沉浸式翻译」的隐私问题。

去年有关于「沉浸式翻译」的「假开源」的讨论[1][2],开发者也做过一些解释(详见链接)。就我而言,当初是在 Mastodon 上看到转发的嘟文获知的,嘟文里就写着开源——那个时间点插件其实已经是闭源了。撇去旧事,「沉浸式翻译」已走向商业化道路,如今其 GitHub 页面想必应该不至混淆。

最近在试用「沉浸式翻译」过程中(隔了一年才用),看到它的付费服务页面,尽管也能理解商业行销模式,但看到「仅限前1000名」「仅限前500名」的长期促销,还以为进入了冒名网站。另外,它的连续包月 ¥69/月的 OpenAI 提供的 API 是 3.5 的。

插件网站经过了国内备案。《隐私协议》[3]也写了「我们不会将您的个人数据与第三方销售商或合作伙伴共享,法律规定的必要情况除外。」这点可以理解。但如果使用者依然认为这是一个开源插件,就可能会更为放心地开放所有网页取用权限给它。

网站的 Q&A 里有写「我们创新性地采用了预缓存热门公共网页的技术」,不清楚它是如何判断「热门公共网页」的。App Store 中声明的是会收集不与使用者身份关联的使用状况资料。

另外则是《隐私协议》里有一段「关于 Safari 扩展的权限说明」。个人觉得这一段写得挺糟的,有误导新手之嫌。比如称安全提示是「对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提示,是针对那些不可信任的软件」。实际上这就是使用者知情权的提示,告知使用者启用扩展须面临的风险,尤其是这类要求获取所有网页而非个别域名的页面信息的插件。这显然不是什么「针对那些不可信任的软件」的声明。「沉浸式翻译」也只是「公开承诺」不收集隐私和敏感信息,我不认为「沉浸式翻译」会比我使用的别的插件更可信任。

鉴于此,如果要继续使用「沉浸式翻译」,建议把网站读取权限设置为「点击时」,仅当访问须翻译网页时赋予单次权限(图三是 Chrome 上的设置,其他浏览器参照之)。

[1] 10k+ star 的项目也搞假开源 - V2EX v2ex.com/t/961178
[2] 沉浸式翻译这事,多说几句 - V2EX v2ex.com/t/962364
[3] 隐私协议 | 沉浸式翻译 immersivetranslate.com/docs/PR

@board

「第一次给王菲写歌词的第一句,自觉已写中了她的未来十年,此后再写,都是多余。[若没要事,我便不见人。] 本来是留来形容十年后的我自己的一句话。」——《黄伟文 十年选》

Show thread

94 圣诞夜红磡演唱会,影像版在曲目间附花絮。一幕是王菲去招惹仰躺着的小狗,而后一人一犬对练音高。另一幕小狗叫嚷,Faye 眼珠来回转动,怀抱小狗,轻轻放它入柜中,缓慢关上,此时放着《棋子》的前奏,准予开唱。场景莫名,歌好像还蛮衬的。

看到有人说目前国内能解锁 BootLoader 的仅剩一加、小米,其解锁时会上传电话号码,实名和 IMEI 关联。

搜了下现在小米(小米 14 及以后)的 BootLoader 解锁规则:实名;小米社区五级;答题(题库难度直线上升)。上述条件均满足也不一定能通过申请。blog.laoda.de/archives/redmi-1

作为数字居民,深刻体会到与欧洲的巨大差距。

当欧盟为反垄断、数据隐私给科技巨头分发大额罚款时,腾讯给手机 QQ 消息列表加入了「频道」推广(手 Q 里的虚幻引擎 4 就不提了),给桌面 QQ 侧边栏加入了无法移除的「频道」选项。

BTW 「频道」看样子应该是个对标 Discord 的功能。

微软到底有什么病?OS 做得跟牛皮藓广告一样也就罢了,连记事本都更新得这么难用……

Show older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