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ned post

新人生格言:来都来了,吃点好的,做点好事,做个好人

Show thread
Pinned post

去年夏天写:我真想啥都搞 慢慢搞 不自卑 不浮躁
我真得把这句作为人生信条

看过 三体 🌕🌕🌕🌑🌑
我对“文革”的改编其实是不满意的,把红卫兵塑造的好像在逃纳粹,把红卫兵当成过激的失败的理想主义者是一种典型的西方滤镜,红卫兵不是因为过度理想才失败,是失败了之后才拿理想主义给自己挽尊。红卫兵内部派系林立,最大矛盾是出身不同,遇罗克就是因为反对血统论而被杀,杀他的主使就是摩拳擦掌准备接班的毛远新。所以唐红静不是因为要追求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而迫害叶哲泰,唐红静是觉得自己天生高于臭老九才会那么做的,她心里是压根没有平等这个概念的,文革之后也只会怨自己运气不好,站错了队,用理想主义给自己贴贴金,不会跟叶文洁真正交心,因为她根本就没“心”可言。在打捞“文革”记忆这方面,网飞其实是不如刘慈欣原作的,原作“文革”之后叶文洁和当年几个红卫兵见面那段就很生动。

#电视剧 #科幻 #美国

xhs收集了一些体面的抽象文案:

- 能者多劳,让能者去干吧。我是死者,死者为大。

- 自从知道3p是什么意思之后就对720p和1080p很恐惧 :fuxxin:

- 开导了很多人,却唯独开导不了自己,准备开导时才发现自己没把

- 评论区随机抽一个人,不送东西,纯抽

- 兼职站街,女的不接男的不接活的不接死的不接生人不接熟人不接,给钱也不要,就纯站着挡路的

追加:

- 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

直击人心的反常识挪威奥斯陆旅游广告 #设计参考 主演是 31 岁当地人 Halfdan,他抱怨奥斯陆各种“缺点”: 不像城市,街角能遇到首相和国王,走路30分钟横穿全城,吃饭不用排队,没有蒙娜丽莎(他在看蒙克的“呐喊”) 我认为一座城市应该感觉有点难以到达…就像谈恋爱那样…

从伦敦Gatwick机场开始,现在全世界有上百机场和一些航空公司(主要是欧洲)参与“隐蔽残障太阳花”活动。有隐形残障人士,比如自闭症、焦虑症等人士可以在这些机场领取一个太阳花胸牌,当需要额外帮助或者工作人员更多的耐心与理解的时候把胸牌挂在身上。就像一个暗语。西雅图的SeaTac机场是全美第一个参与的机场,现在美国有三十多个机场参与这项运动。同时SeaTac还建立了sensory room供有需要的乘客使用。对于视障人群,可以用SeaTac机场的wifi免费使用Aira软件,是一个像be my eye那种视健全人士通过视频指路的软件。SeaTac的太阳花柜台也可以提供翻译支持,包括手语翻译。
SeaTac的链接在这里portseattle.org/page/hidden-di

今天又是文化冲击的一天。
也许因为我们是特教专业,老师特别强调容纳,她的表达是归属感,她认为如果学生有归属感就一定是被容纳的,所以今天花了很多时间团建。首先她就分享自己顺性别女性,白人中产,离异、单亲带俩娃,一个娃有自闭症无语言,妈妈常年病卧在床。我很惊讶,不是说外国人最注重隐私,这是可以随便说的么?种族性别阶层这些敏感话题也可以随便说么?她说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很多事情在进行,焦头烂额犯错都是难免的、正常的。
她说希望在教室里建立起每个人的安全空间,可以自由分享自己的真实想法、做自己、分享自己的脆弱、犯错误、尊重聆听不同的意见。她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完美的不完美”。当我把这句话说给老大听的时候他由衷表示非常赞同。
她做了一个匿名调查,让每个同学分享哪些让大家觉得在教室里安全,哪些觉得不安全,然后全部读出来。有同学表示老师不要突袭提问测试、提前给课堂材料预习会觉得安全,大家都会心一笑。后来有位同学提了一个问题,老师请他分享自己的看法。同学迟疑了几秒,老师马上说,这个问题她会在将来的课堂里提到,同学不必现在分享,因为她不想让同学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听到这里也很惊,因为我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老师鼓励你在人群中要“吃得开”,要能侃侃而谈。甚至故意挑那些避免和老师眼神接触的学生回答问题。后来老师又说今天有很多小组讨论,但是如果你不想和别人讨论,或者讨论的话题让你不舒服,只想自己待着,也是完全OK。
从今天的课堂里我可以大概理解哥哥学校的一些文化,为什么谈到学习态度的时候学校会说到同学关系,而不是怎样悬梁刺股,一个有归属感的群体一起学习相互学习是他们认为有效的学习方法。
我把课堂上发生的事情讲给哥哥听。也问他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觉得安全什么样的环境觉得不安全。他说他在学校觉得安全,因为没有人嘲笑没有人提出他的语言障碍。大家就是接受这是他的一部分。我真是对此心存感激。
老师特别在每张桌子上放了一些感官指尖玩具,我坐在后面暗笑,这一教室都是在“做小动作”的学生,老师不没收居然还鼓励,这在我小时候所受的教育经历中是绝对不可能的。

今天看了篇讲一个留英的女生被诈骗的故事,结果虽然被骗走的一大笔钱追不回来了,但英国银行把钱给补上了,所以受害人最终没有损失金钱(整个过程心理上还是承受了很多痛苦)。

文中女生刚意识到受骗给银行打电话的时候,银行曾问她转帐时工作人员有没有提示有被诈骗的风险,女生说没有。所以她猜测这也是银行把钱补偿给她的原因之一。文章下面有一条评论,说是不知道工作人员会不会因此受罚或是承担部分赔偿。一开始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只是觉得这跟工作人员能有什么关系,但后知后觉感到窒息。

中国的上位者太擅长把责任推给底层的人,然后让他们互相伤害了。这已经变成了潜意识里的认知。

曾经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如果对商品或是服务有什么不满,想要投诉,转念一想,可能最后受到惩罚的,被扣工资甚至是被辞退的也是无辜的员工,于是心生不忍,只能自己忍气吞声了。

就拿之前manner的例子来说,员工被投诉三次就自动离职,所以员工宁愿不吃饭也要把活干完。但投诉有用吗?投诉本应该让管理层知道哪些店需要更多的人手,这样员工和顾客都能舒服一些,也不至于最后上了热搜,被扒出是血汗工厂,人人抵制。

正是因为决策者不会犯错,所以无论他们如何压榨被决策者的生存空间,底下的人也只能互殴,争取让对方来承担责任。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所以你病了,死了,在家没饭吃又不能出门买食物,都是自己的错。“上面的意思是好的,下面执行出问题了”,但出了问题也很简单,把执行人斩了就行了。反正都是耗材,反正爹永远是对的。

所以每个人都在提心吊胆地生活。富人家庭生怕孩子创业,中产阶级一不留神就会阶级滑落,而打工人战战兢兢等着背锅。投资爆雷了,行业消失了,房子烂尾了,银行倒闭了,加班猝死了。每走一步都有陷阱,但这也不能怪别人啊,谁让你不够聪明呢?还在那里聚众抗议,难道是巨婴吗?因为父母不会错,所以吃药看病的是孩子。因为国家政策不会错,所以活不下去了只是自己运气不好。

归根结底,人之所以能聚成一个集体,不就是为了有更大的容错空间吗?如果一个更大的机构无法为个人的失误兜底,那凭什么要上供呢?更何况,他们是有能力的,只是不愿意而已,只是因为普通人太廉价太低级,而他们只想和自己认为的对手竞争权力和金钱。发展才是硬道理,跟不上的赶紧消失才好。

最后那个被骗的女生的妈妈说支持她出国果然是个正确的决定。

看起来确实是。

看过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 🌕🌕🌕🌕🌑
上班上得我每时每刻都萌生存在主义危机和对资本主义的拷问 所以下班直接去看了这种片子 真的很爽 把脑子里的💩用狂暴置空的感觉真的很好

#飒沥的书影音

这场一年一度的全民高考季大狂欢何时能结束 :aru_0210: 真怀疑这些人是不是疯了,一个三位数而已,既不是人生前18年的评分,更不是一辈子的评分

Show older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