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ned post

在冯客的《独裁者养成之路》看到这么一段话:

“很少有臣民真心敬仰他们的独裁者,但这不是重点,因为问题在于没有人知道到底谁相信了什么。个人崇拜的目的,并不是要让人相信或被说服,而是要制造混乱、摧毁常识、强制服从,让每个人变得孤立并碾碎他们的尊严。人们必须自我审查,并且反过来监视其他人,谴责那些对领袖献殷勤不够真诚的人。在整齐划一的表象之下,什么样的人都有,例如有些人是真的将领袖理想化,像是那些信徒、投机者、恶棍,也有另一些人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甚至怀有敌意。”

【制造混乱、摧毁常识、强制服从,让每个人变得孤立并碾碎他们的尊严】,读完《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和《解放的悲剧》之后对这几句话尤其有感触,写在这里以提醒自己。

在冯客的《独裁者养成之路》看到这么一段话:

“很少有臣民真心敬仰他们的独裁者,但这不是重点,因为问题在于没有人知道到底谁相信了什么。个人崇拜的目的,并不是要让人相信或被说服,而是要制造混乱、摧毁常识、强制服从,让每个人变得孤立并碾碎他们的尊严。人们必须自我审查,并且反过来监视其他人,谴责那些对领袖献殷勤不够真诚的人。在整齐划一的表象之下,什么样的人都有,例如有些人是真的将领袖理想化,像是那些信徒、投机者、恶棍,也有另一些人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甚至怀有敌意。”

【制造混乱、摧毁常识、强制服从,让每个人变得孤立并碾碎他们的尊严】,读完《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和《解放的悲剧》之后对这几句话尤其有感触,写在这里以提醒自己。

@wintersweet
我看到的简中语境下关于性别代词的方案还有(用于未指明性别的第三人称代词):
1. 「祂」(tā)。原本是代之上帝的神格专用代词,但让一个宗教概念独占一个代词显然太浪费了;
2. 「佢」(qú)。来自粤语的第三人称代指,因为在官话中极少使用因此刚好可以承担无性别代词的作用。门槛是发音和其他代词都不同
3. 「伊」(yī)。白话文运动时常见的第三人称代词,语源应该是江浙语系。不过因为汉语中相关词汇(如伊人等),可能会不自觉地带上女性性别的联想
4. 「佗」(tuō)。「他」的生僻通假字,门槛和2一样对初学者比较陌生,而且发音相差较大。我看到主张这个字的使用者重点在「它」字含义的「有生命」(如动物)和「无生命」区分开来。

这几种方法差不多都是将「他」所兼具的「不指定性别的人称代词」功能分离出来,我觉得普及难度上比强调和重申「他」字所包含的不定性别代词功能要低(读者不会下意识将男性作为第三人称的默认属性)。

徐志摩作为深受英、美国人文教育熏陶和有深厚经济和金融学基础的精英(他爹送他留学的初衷是继承光大家业的)他是无比信奉财产私有为基础的自由主义的,所以就毫不意外地他对苏联和共产党是反感、厌恶和警惕的……

香友如果还有印象,那么我最近关注的许成钢教授也是认为财产私有——市场经济——民主法治是一体的,虽然有难以克服的缺陷,却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好的制度了,从徐志摩到许成钢,100年了,中国顶尖知识分子们的看法又不谋而合了。

Show thread

我无法证实鲁迅是否站在穷人和底层这一边,因为心这东西是主观的。但20世纪共产主义说服了世界至少一半的人,CCP说“人民选择了我们”,虽然只是洗脑式的宣传,但确有几分道理,当时确实大部分中国知识分子都站队它,这部分可以听听许成钢教授关于为啥共产主义能在苏联、中国实行而不是在英美国家,相互印证。

鲁迅的成就和天分在文学和文字,他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政治学教育,有中国人哪怕知识精英都有的通病——根本没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治自由的概念,而徐志摩、陈西滢这些鲁迅眼里的死对头,反倒都是接受过英美高等教育,信奉私有财产为基础的自由主义。

鲁迅和对头们根本就是知识结构和基本概念的鸡同鸭讲、难以有效沟通和达成一致,本来这只是普通的理念不合,立场不同,但最糟的是,鲁迅此后被政权捧上神坛,跟他打过笔仗的人都当被成罪人来批判打倒,而鲁迅的所作所为都成圣迹,不能议论、评论和反思,这才是真正的可怕!

Show thread

毛的鲁迅进监狱假设≠鲁迅完美如神……CCP式的清洗是扒笋子,一层又一层,永远在斗争,永远在清洗,仿佛绞肉机一样随机绞死人,那么鲁迅不早死被绞入清洗就大有可能,但这也不能反证他反对CCP。我对鲁迅也没由粉到黑那么极端,只是看了更多的资料,感觉对他越来越祛魅,回归成一个人了,呃,更准确说是一个蝻人

Show thread

有香友不了解“苏俄仇友”,这是徐志摩当主编的《晨报副刊》在1925年秋发起的“苏联是我们的仇人还是朋友”公开大辩论,前情是徐志摩访问西伯利亚(苏联)归来,写了《欧行漫录》之后的延伸讨论,大家可以看看原文,当时对苏联的态度也是分左右两派的,右派觉得这是外来理论不一定适应中国是对本土的背叛,左派认为十月革命是最先进的只有它能救中国,还互相指责对方收了卢布和英镑,也有人历数沙皇俄国对我国的侵略恶行,历史真是高度相似!

1925年11月29日,晨报报馆被游行的激进的左派人士愤怒之下烧掉了,这个思想辩论和暴力事件是大陆的民国史禁区之一,少有人提及和科普,但也是中国现代种种不幸的预兆之一,也就是说左棍们开始使用暴力和物理手段,消弭一切不同的声音了。

Show thread

去年也是我了对鲁迅的仰视崩塌的一年,因为他对乌克兰大饥荒的冷血和无脑辩护,以及对上海小市民对共产主义的恐惧的无情嘲笑,都是非常可怕的,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鲁迅不是一个无知小民,他是高级知识分子、文坛领袖,精通汉、日和德语,见识渊博,关心时政。但是对饥荒,对上海市民看到十月革命的难民的恐惧这些非常常识性的本能反应,冷嘲热讽,失去了基本的事实判断和悲悯,这人晚年一叶障目、堕落至此,真让我非常非常失望😞“独立深刻清醒”的人设也一并崩塌。

现在都喜欢说当代中国没有中立或者反对的知识分子了,其实崩塌不是从现在开始的,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了,从《晨报》的“苏俄仇友”大辩论和连报馆都被左棍烧掉起,知识分子就开始大站队了,到鲁迅晚年站队苏俄当左翼文坛领袖,大幕早就拉开了。

每天在🦣上,向一堆不认识也不知其所从来的生人,袒露灵魂深处一些羞于,或不便于示线下熟人的秘密想法,且藉此排遣排遣压力,稍得一点快感,麻痹麻痹灵魂,就跟灵魂,天天在网上约炮野合一样,刷到同交欢,更新各分散。屌,哪块是象友,简直是尼玛灵魂炮友。然后我发文,还特么喜欢讲脏话。日哦。

Show older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