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关乎刘强东性侵案件的讨论中,男方和女方的支持者几乎完全是以性别分野的,且在难以进行事实认定的“非典型”性侵案件中,双方作出判断的出发点实际上是那句暧昧的“懂的都懂”,即自身经验带来的共情——男性的懂的都懂,是他们认定年轻女性一定是高位男性的性行为对象,后者的权力和财富一定是比前者的性自主权更值得交换的,且女性自身不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所以她接受酒局、接受刘送她回公寓一定等于接受发生性关系。
女性的懂的都懂,是女性们几乎都经历过各种形式的性骚扰和性侵犯、高位男性对年轻女性的性化和压迫,抑或是女性的真实感受、人格被漠视和矮化。所以能够共情在一个高位男性强力意志下,在复杂的现实环境和当下各种动因之中,一个女性在拒绝自己不愿发生的性行为时会呈现出的种种复杂心境。可能是激烈反抗,也可能是恐惧至一片空白,可能是侥幸心理,可能是哭,可能是尴尬并试图设法化解尴尬而笑了起来………所以无关性自主权边界的辩论,就算没有法理上的直接证据,我们也总能识别出那种重重包装之下的不情愿。
唐山打人事件被定性成群殴,甚至黑恶,因为其中的显性暴力太夺目,而实际上引起整个事件的最关键的引由,就是一开头男性针对女性的性骚扰,被轻轻揭过了。以至于很多人在这件事上的态度都是谴责暴力。男人们出来表态说,我们正常男人不会打女人,却不会强调,我们不会去性骚扰女人。人群期待严惩,但严惩是以滥用暴力的名义,还是以性骚扰、性侵未遂的名义,又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意义。或者假设开头的性骚扰行为没有升级成之后的群殴,那么是否它就不构成男性对女性的实质伤害,就不是犯罪,就不恶劣,甚至不重要了?我相信很多人的确相信这不重要,因为性骚扰实在太常见了,随处可见,习以为常。他们现在用暴力问题替换掉性别问题,然后宣称只解决暴力问题,结果就是也许有那么一点可能暂时减少群殴事件的发生,但性骚扰仍然在漠视中无处不在、横行霸道。
唐山伤人案(暂时)被允许在墙内网络环境中传播,大概率是因为,施暴者是不带公权力背景的普通个体,处置它们,可以用来炒作司法部门的“维护社会正义”。
然而,随着事件传播,爆出的对公权力不利的讯息也就越来越多:诸如警方首次出警竟然以“一般打架”处理;其后,更揭出施暴者是长期逍遥法外的逃犯。
这现象说明,“大国崛起”那层表面上的金漆,已经再也掩盖不住这国底子里的破败腐烂坍塌。这种系统性的全社会的溃败,已经到了任何一桩普通事件的背后,都可能牵出系统性大问题的地步。
从当年表彰“最美女教师”牵出人口贩卖,到年初表彰“英雄母亲”引出女人被铁链锁颈强奸生八孩,再到今日唐山伤人案引出的警方渎职。
打个比方:它们本来是想要向公众表演,系统如何顺利治愈一个小小的脓包疮,以证明系统的英明神武。
然而镜头略微一歪,公众们便看到,那脓包疮不是一个,而是密密麻麻一大片;而且那也不是什么疥癣之疾皮肤病,而是三期梅毒已经进了大脑和心血管。
秦制有一个隐性的基础,那就是负福利。这一方面强化了政府的力量,一方面弱化了民间的力量,而且更妙的是,这使得任何人都不可能“躺平”。所以政策层面只需要考虑从严和收紧(这是政府的天然强项),从来不需要考虑开放和搞活。就算真的穷得活不下去的时候,只需要不那么从严收紧,事实上就能起到开放搞活的作用(这是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繁荣的真相)——民间想的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政府看到的是“给点阳光就灿烂”,贱与暴,是一体两面的。然而,从放开生育指标却没有看到婴儿潮象开始,情况似乎有了一点变化。从这个现象里可以看出,现代文明对秦制的冲击,不只是理念上的,更在于它改变了很多更深层次的要素:传统上,养儿防老,一是因为没有替代性的金融手段,二是因为恶劣的生活环境(儿子多才能不受欺负),三是因为新增劳动力的损益比是可预期的(养育成本极低+以农业经济为保障的劳动力的稳定收益前景)。而以上三点,都会因为现代文明(金融/社会治理/教育和就业)而发生改观。所以,仅就“人口再生产”这一点来说,已经不是给点阳光就能灿烂的了——因为这已经属于是“可以躺平”的事情了。
Weibo @尘世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