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诊断的ASD症状相关(很长慎点)
自我简介:
我是自我诊断的ASD谱系人,目前没有获得明确的医学诊断。我从小学四年级时意识到自己的不一样:和同龄人的交流障碍,兴趣爱好的怪异,以及对身处集体之中的不适感。我在交流中常常沉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忽略对方的。所以如果你有感到不适,请向我提出,我会尽快更正。我有非常严重的拖延症,比如明天就有论文死线而我只字未写。同时我对于自己有兴趣的方向非常沉醉,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并在此期间不管其他的事)。我无法进行正常的学校学习(因为无法从连续性聆听中获得系统性讯息),所以我从小到大获得的知识(不夸张地说)几乎都是自学完成。老师的教导对我只能形成补充。也因此,我没办法学习我完全不感兴趣的内容(偏科极端严重)。我对文字有一种极度病态的敏感:即我能在阅读一段文字时,获取对这段文字的图像感知(包括但不限于颜色和形状)。阅读长篇文学作品时,我能读取作者创作时的呼吸频率(不确定是否属于精神分裂症症状),导致我对呼吸紊乱、粗重或过于兴奋的作者的文字非常不适(例:《水浒传》)。我相对喜欢作者呼吸频率节奏平稳、轻柔、冷静的作品(例:《海边的房间》)。这也导致自我创作时的困难:我必须将呼吸调整到一定频率才能开始写作。同时,我的文字图像不能每次都满足我自己,所以会很畏惧创作。我对规整的、严肃的、书面化的文字语言有一种强迫症似的偏好,但正随着时间变化而缓慢改善。另外,我没有办法听过于激昂、起伏过大的音乐(会让我心悸)。在聆听乐团混响时,我会产生胸腔共鸣,偶尔会引发恶心和头痛。我在人际交往方面有非常严重的障碍:没有办法长期、不间断地维持和朋友的关系,缺乏对朋友个人的兴趣和关注度(而更多是对共同话题的),也很容易忽视(或察觉不到)对方的状态和感受。我平均每年有四个月时间处于社交Ghost期,除了特别要好的朋友谁也找不到我(就算是该特别要好的朋友,我的回复频率也会降到一个月一次)。我经常遭遇校园冷暴力,但我不会真正被孤立到(或者产生被孤立的感受),因为我几乎不在乎这件事(除非对面突脸辱骂)。我确诊了轻度抑郁症(现在可能是中度),但不持续服用抑郁药,只将其作为偶尔的助眠药。同时我的神经发育明显有异常,具体表现在:当我服用一般助眠药物时,其药效是令我更加兴奋(有一次甚至导致我32小时不眠)。此外,我疑似有心血管疾病(未获明确诊断,但时常心悸),经常过呼吸或忘记呼吸(写这段文字时我必须提醒自己要呼吸),以及季节性的偏头痛。而我对抑郁药物的敏感度也超过正常值。经多次实验,我当前唯一能服用的助眠药物是奥沙西泮(这也是我不长期服用的原因,怕产生耐药性)。我去年才接触到青杉和长毛象上的科普,目前还在缓慢了解和自我诊断的过程中(在此之前,我曾经怀疑自己是反社会人格者)。我对确诊ASD有需求,但出于各种原因(不具备足够的就诊精力,害怕和医生交涉,以及被确诊后可能无法获得澳洲PR等),近七年内不会去进行确诊ASD的行动(或者说是在获得PR之前)。
以下是我的Aspie Quiz 诊断图:
@board 有没有人一起合拼Midjourney Standard 月费!30美刀一个月,目前有三个人(包括我在内)想拼。希望能再找到几个人一起。我们的主要需求是用来拼跑团人设与背景,希望对方:不是写程式用工具24小时出图的人;不要总是试图试擦边图/敏感字试到账户炸掉的人。其余没有要求!第一个月拼的好的话后面可以试试看一起拼年费的!
(双手合十)对介意AI绘画的象友说声抱歉,但孩子跑团真的很需要uu
BBC 今天釋出的調查報導專題,覺得很少人注意到,所以決定分享在這裡。
BBC 最新的調查報導發現,中國網路社群上一個叫做「頂不住」、專門販售性騷擾(甚至是性侵)影片的網站,幕後團隊有一部分(包括頭頭「貓咪」)是在日本的中國人,但被BBC逮到人後,就逃回中國了(文中有真名和照片 → 就是中文版文章連結縮圖上的人)
總的來說,這些網站的操作模式,除了可以付費購買、觀看付費限定影片外,也開放讓網友透過 Telegram「點菜」。
目前 BBC 的 YouTube 上只有 BBC Japan 釋出影片,字幕是日文,但影片內容是英文+中文+日文+後半段有一些粵語。對於台灣閱聽眾來說,應該可以加減看懂內容(?)影片內容比文字版豐富,敘事也比較完整,個人比較推薦影片版。在這支影片中有提到BBC的調查團隊發現,這些販售癡漢影片的付費平台,受害範圍除了中國與日本之外,也有在台灣及韓國拍攝的癡漢影片
🎥 痴漢動画の闇サイトを暴く 売られる性暴力
https://youtu.be/GtSo6QDgvqY
如果沒有時間看影片,或是覺得「只有日文字幕,卻要看英文+中文+日文+粵語的發音」太吃力,可以先看文字版(希望 BBC 中文會盡快上架中文版)
下面三個連結都是一樣的內容、不同語言版本的文字內容:
📝 Catching the men who sell subway groping videos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65811838
📝 痴漢動画を売るサイトの裏を暴く……BBC独自調査 日本と中国で
https://www.bbc.com/japanese/features-and-analysis-65817476
📝 販賣性暴力:揭露性侵影片網站的幕後主謀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65840998
補充一點,如果有看影片的話,會發現反癡漢行為的團體,很常出現黃色(配彩虹口罩)。黃色是力挺、守護其他乘客不會被癡漢的連帶顏色(日文的「連帶」可以解釋成和當事人站在同一陣線的意思)。本站之前的文章《網傳「在大考日對考生癡漢吧」,新創公司號召「#withyellow」運動守護應考生》 https://changyuchieh.com/2020/01/19/withyellow/ 有提到這件事。
我其实觉得搞集会这件事最重要的是你要从中去学会做自己。比如你要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自己的忍耐极限在哪里,可以接受和什么样的人合作又和什么人不可以,可以合作到哪种程度,对方触犯到什么线就必须要中止合作。以及你是把集会上的同伴当密友、当朋友还是仅仅当作同事(每个人需求都不一样,很容易有矛盾)。还有就是要学会找到自己的立身点,比如你擅长做前场还是后台,擅长主持还是联络,交际场上擅长做发起话题的那个人还是周转话题的那个人,聚餐的话要不要次次参与还是根本不参与,立场不同的团体要怎么让他们出现在同一个集会上还不起冲突,有演讲环节的话要让谁为先,等等。
有很多东西看似是外在的,但其实是问心。这时候就可以看出你会不会为了利益而屈折一些原则和主义。还可以看出你自己和政治这件事到底磨合得如何,适应得如何。更重要的是替自己与自己所在的社群都找到适当的妥协条例和妥协方式。——我觉得妥协是最重要的一点,和诚心、热血、激情、不屈饶等等相比,学会在恰当的时机妥协才是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集会是一个将社交、工作、学术和私人关系全都混杂在一起的场合,不是所有人一上来就可以做好的。它需要很慢很慢地学,还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和经验。它作为一场运动的前瞻,很需要一些磨砺在里面。可中国人既没有这种磨砺,也没有参与磨砺的可能,所以搞起运动来很容易一塌糊涂。
#橙雨伞 微博:
// @字幕少女 :// @她们的武术俱乐部 :“奕含还拿过自己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邀请他签名”……何处不是李国华// @奇爱电影 :// @雪霏Sophia :……// @顾惜之 : [吃惊] 高一语文课本《错误》……// @島嶼文學bot : 圖片評論 https://wx4.sinaimg.cn/large/006ZQXoZly1heppuapg9oj30my2udkdl.jpg - 转发 @島嶼文學 : 由台剧引发的台湾Metoo从政治圈烧到媒体圈如今烧到了文坛,爆出两位重量级人物的性骚扰。
一位是陈芳明。台湾著名、学者,著有《台湾新文学史》等。他曾在台湾多所大学任教,包括林奕含就读的政治大学。奕含还拿过自己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邀请他签名。奕含往生后他曾多次发文悼念她。
一位是郑愁予。以一首《错误》享誉全球诗坛,诗歌入选两岸教材,作为老牌诗人广为人所知。《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纪录片里的《如雾起时》主角就是他。受害者在脸书发长文《踩在受害者的位置上,踩好踩满》指控他在2005年担任东华大学客座教授期间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标题来源于2016年某位辅仁大学老师斥责当时站出来发声性侵受害者说「不要乱踩上一个受害者的位置」。
其實縱橫宇宙多少還是給我一點怪異感,一開始以為這種怪異感是來自於凝視--把平常不易現於聚光燈下的,一股腦全塞進來。你知道每個角色背後所代表的元素、文化,和祂被塞進來的原因。整部電影就好像拼命在用鏡頭證明:看,我們看見祂們了,我們好棒。那種凝視感令人無所遁形,好像只要把典型白男設置成類似反派角色就可以化解過往的一切似的。這種倒錯多少帶了點刻意。
我知道被看見是好的,但這樣的被看見,又有點令人無所適從。
但後來想想,其實這種怪異和無所適從才是不對的。無論他們看見我們的原因如何,目的如何,私心又是如何,我們都應該習慣這樣的目光,習慣這樣聚光燈下的生活。看見我們不是他們的進步,被看見是我們理所贏得的權利。一部忽略白男聲音的電影就是最正常的。
我在這裡,我看見。
I dissent.
She/her/they
Feminist. Anarchist. LGBTIQ+
#stand with 🏳️🌈🏳️⚧️🇺🇦🇭🇰
不会通过无头像/无原创嘟文/反LGBTIQ/粉红的关注请求。
厌恶并会拉黑:种族歧视者;反LGBTQ+人士;爱国岁静却自以为清醒的;戾气太重or满口脏话的;肆意攻击他人并使用歧视性词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