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最令人不适的也许不是影片本身,而是“治好精神内耗”的设定,瞬间勾起简中人被爹捏住鼻子强行灌药的梦魇,还没看已经开始呛咳:凭什么说我有病!我不要莲花清瘟!你才有病!
因为“精神内耗”四字包含了简中对情绪污名化的典型话术:把人比喻为机器,暗示一切缺乏功能性、无助于生产力的情绪都是无意义的浪费。同时把“消耗”往内投射,不问外在缘由,让元凶再次成功隐身。

这种心理问题的叙事方向太常见了。热搜上每个因抑郁症自杀的学生和打工人,每次翻出他们的心理病历,大家都有种“破案了!”的释怀,仿佛抑郁症是一切悲剧的终极答案。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这确实是个进步,至少我们不再往当事人身上贴“心灵脆弱”的标签,也终于承认背后的化学病理机制。
但这不代表就能直接结案,把情绪问题和疾病当成天灾般的不可抗力、无由来的不幸,甚至概率性的玄学。
以“疾病”概括抑郁症患者一切行为,表面上是政治正确,实际上还是歧视。只不过以前甩锅患者的心理素质,现在归因于生理缺陷;以前是指责,现在是冷漠。

很多人形容抑郁症像“被黑色塑料袋蒙着头,再被一顿暴打,很痛但根本看不清凶手。”
从患者角度看,这形容很贴切,也杜绝了一切让患者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傻逼苛求。但在社会的角度,这不代表我们可以默认凶手不存在。

病理化不是把背后的社会和环境诱因全撇清的借口。要不是把人当成耗材,何来内耗?

@yolosome 说的太对了!抑郁症,精神内耗明明是瘴气环境的结果,却变成了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所有的不公,压迫,侵害,都推给病理,不是我的错,是你病了的错……包括心理治疗也是,改变的常常不是病态的环境而是让你自己转换心境,更好的适应环境……这个世界有时候就这么吊诡
#东亚尸沼池

@dearsadgirl 是,以前死活不承认抑郁症是病,现在却巴不得把所有负面情绪都病理化,表面上是两个极端,实际上都是为了撇清社会责任。以前责怪患者,现在甩锅疾病本身,反正社会从头到尾都没有错

@yolosome 视频也够假,第一眼就觉得不对,编排很商业化,随后被大家一通扒皮,果然到处是漏洞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