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嘟文提到的「嘟文写作建议」包括缩写、标点等,我个人十分认同。

不过Mastodon存在「评论区」这个概念吗?我觉得不存在,证据是:即便嘟文发布者把此条嘟文删除,所谓评论区里的其他嘟文依然存在。嘟文之间没有绝对依赖关系。

也很容易理解,Mastodon原本就是主张平等的嘛,从属关系就显得格格不入。

另外我个人觉得「不自我审查」包括不必顾忌妳所评论的嘟文作者爱听什么,请畅所欲言,妳说爱说的即可,我不爱看的我会不看。

当然,作为礼节,去掉评论里不需要通知的对象(少艾特几个人)或许也是好的。

#Mastodon

Follow

@dimlau 想到了一个比方:原嘟文与评论没有从属关系的观点,是因为人人都可以平等参与一个话题的讨论,但每一个嘟类似于该嘟友的屋子,站在主人家里讨论她不喜欢的话题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们可以在别的屋子继续讨论该话题。

@zhichi01 我们完全不用房间的概念试一下:

大圆圈是实例;圈里的节点是你我这种具体账号;每个账号都会发散出很多探索世界的枝桠,并且生发出一小片混沌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可能是自己一人记录也可能是与他人交流(甚至可以把这块空间加上围栏只有被许可的人可进);不管谁加入谁退出,空间只是空间;或许加入的人多了混沌会明晰起来…

😅请不要介意我粗劣的示意图。

@dimlau 谢谢你的示意图!很形象😄按你的例子来说,我们现在的回复其实就是原嘟友衍生的枝丫吧,这是不可控的,但这个例子里面的空间乃至与圈子其实都是可控的吧,一个人可以决定自己的嘟文内容,实例站长也可以建立一些规则。按这个例子,原嘟友的嘟文发出后,随机蔓生的枝丫并不能算她能控制的评论区,这种情况我想也只能必须设置围栏才能解决。这样的话,我就不太能理解为什么大家会介意别人对自己的公开嘟文发表评论了,还是说发表公开嘟文只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同而拒绝相反的意见。也许这从公共环境扯到另一个领域去了🤔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