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ve.bar is part of the decentralized social network powered by Mastodon.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

Server stats:

3.3K
active users

Learn more

Debbie齐姜

急行章,因为有conflict of interest,这一篇用了笔名。不论赛国内部政治历史环境如何,这一次游行的导火索和中资企业施工工程,项目周期缩短变动,分包外包以及隐形工程验收有极大关系。中资企业在塞尔维亚的触角非常深厚,一些情况,比如曾经的共产国家、市场化私有制的历史和大搞开发建设的现在,也总给我穿越回中国90年代的错觉,以至于一位合作伙伴直言不讳“Serbia is a Chinese country”.

游行中人们的第一诉求,公开工程文件实际上变成了一个微妙的情况,因为它确实是腐败利益勾连下的豆腐渣的直接证据,我倒不是说对此负责的人就只是技术施工的部分(不论ta是哪个国家的哪个公司)或者是竞标时有任何行贿问题(中资基建能力全球第一不存在任何卡脖子)。而是说在为了在总统竞选时间节点亮相而“被迫营业”进行作秀的压力其实确实来自赛国政府本身,那笔高涨的项目经费标明了政治需求的价格,工程验收和监督也是如此。但正如撒切尔夫人那句话,“我们可以与之做生意的团体”,利益的卷入就意味着利益的支持。赛国不会因为这件事披露与大哥相关的信息,因为大哥的支持是重要的。

从这一点上来判断,我很悲观,因为武契奇的买办资本主义让中美欧洲都和他有生意可做,而且几乎用占他便宜的方式。所以,恰恰与“学生收钱了才上街”的谣言相反,这才是“历史上没有外部势力影响”的一次游行。这虽然本身意味着塞尔维亚发生的并不是颜色革命,但也意味着,缺乏外部支持,要求变革的力量仅仅来自内部,可供替代的政策选择缺乏经济和安全组织的动议。

所以回到游行本身,给我太多的感动和触动。如果长时间未能实现社会理想,我会以为,人们用遗忘、惯习和苟且继续麻痹地活下去。其实文章本来引了齐泽克关于对比中国年轻人躺平和赛国青年共识民主实践的部分,但是最后删去了——我本人不太同意齐泽克认为两者都是不合作态度“消极反抗”的部分,两者完全不可以同日而语。

赛国青年人的行动和组织当然也得益于反抗的基础设施,即基本的信息自由(在我眼里他们的网站居然不会被封,用聊天软件也不会被找,也太易如反掌了hhh对不起),塞尔维亚青年致所有公民的公开信中,克制又清醒地说:“学生不是、也不想、也不可能成为公众意志的反映。”而每个人或许都应该自主地成为公民的【主权承担者】,在无法指望他人时,”我们邀请你们转向地方自治,并按照直接民主模式自我组织。” “负责的人和做出决定的人是当事人——也就是我们所有人”,这是对充满了寻租和威权的伪代议制民主的回应。

与外界的很多猜测不同,这里的抗议绝不意味着骚乱和动荡,反而充满秩序,收放自如。15日晚上位置武器的攻击人群时我就在附近抗议的中心地带,我其实和朋友走散了,那会儿也没有信号(今天才敢说),整条街都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拥挤,我当时其实满脑子也担心踩踏,因为我个子矮,只在赛国人胳肢窝的高度,我觉得第一个挂的就是我。但出现异样声音之后,反而人群变得松散和流动,我很快随着人流走出来。事后我才知道,学生们立刻发布了通知宣布运动结束,于是大家离开,捡垃圾,恢复街道。

受我采访的每一个位朋友都给我无尽的感动。其中有位赛国人是俄赛混血,乌克兰长大,战前在俄工作但随后经历的疫情和战争再回国来。也正如在这一次游行反应的,尽管有着沉重的民族主义的血腥的历史,但因为反对共同的腐败和专制、人们厌倦了政客借用民族叙事设立的假靶子,整个巴尔干地区的人们反而更加团结,不论民族和国别。可惜我无法写出他们的个人故事,也没有篇幅延伸更多了。

我有幸见证了一段历史。笔名谐音“路以达”,或许道路是我们达到目的的本身。祝福赛国人民,以及不论哪里,哪国,那些能主动站出来反抗的人,能够得到他们的追求。

theinitium.com/zh-hans/article

塌落的天花板与抬头的年轻人:塞尔维亚的社会抗议和“加泵”运动
端傳媒 Initium Media · 塌落的天花板与抬头的年轻人:塞尔维亚的社会抗议和“加泵”运动一场基础设施事故,燃起全民对腐败政权的愤怒与抵抗。年轻人用社群媒体、语言幽默与共识民主开启了一场关于秩序与自由的重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