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ned post

更新一下2024.4版本的简历、个人介绍和胜任力变化、预约和Q&A和联系方式。

差不多是作为咨询师的第三年啦。我几乎一半的来访都来自毛象,感谢香油们的信任🐾

Show thread
Pinned post

你的社会化比较松弛,但你的钝感呢又弥补了这一部分。如果学习人情世故试图变得聪明的话,会显得你脑子上的坑呢就比较大(比较大~比较大~),可能会有一些创人和被人创的情况。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社会化的同时给你做一个前额叶切除术。

神金,有一部分家庭从外面看着完全没问题,但是当事人知道里面已经很完蛋了

父母之间是一种僵硬的婚姻关系,没有办法获得彼此的情感支持,但是在经济关系上又很牢固没有离婚的理由

这个时候父亲就会放弃和妻子去寻求那种温柔的感情,转而在女儿身上寻求这一点。你去跟女儿要这种东西是很简单的,她不会跟妻子一样拒绝你,甚至羞辱你,你可能只要给她买点她妈不允许吃的冰淇淋什么的,她就会像你期待的那样去爱你

这个女儿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妻子,但是你不操她,没人觉得这是不合伦理的

但是这个时候母亲也会委屈,因为自己还在承担性和养家的部分,但是感受不到什么丈夫的爱了。而且如果她是一个太过在乎社会关系,或者根本没有社会关系的人,她就会找女儿来诉苦,说丈夫的坏话,因为没有可信赖的朋友去诉说了

这个时候小孩会很混乱,因为我如果成为了妈妈的朋友,我就是父亲的敌人,但如果我是爸爸的朋友,我就要背叛妈妈

但最好笑的一件事是什么你知道吗?就是当你在思考怎么在感情上照顾家里的大人,不要发生让谁感到被孤立的情况时,他们忽然就变成一个成年人,感受到要教育未成年的这种伦理责任了,开始混合双打你了

你就会觉得很好笑,在伦理上你是这个家庭里排位最末的,在感情上你反而变成这些人的寄托了

你们这些人先把奶嘴摘了再来教育我吧真是的

@royalbeagle 朋友之前教我把有性恋求偶行为用动物行为学解释,真的是豁然开朗!

自从我开始把有性恋朋友描述里的那种帅哥美女想象成动物后我对他们的种种反应就理解了许多。“我今天路过篮球场看到一个很帅的狗在打篮球!”“刚刚我在食堂吃饭有个一米八的猫在那里吃饭!”“我今天去买东西在超市里差点撞上一只鸟,它好好看啊真想让你们也看看!”

游戏《2077》有一位工人上电视节目,谈到他的公司嫌弃工人效率慢,于是要求工人截掉手臂,换上义肢,否则就开除他们,并且义肢还要他们花二十年分期贷款,通过月薪的方式扣除。
可是没过多久,这家公司就倒闭了,这位工人还不上义肢的贷款,义肢也就被回收。失去手臂的工人,带着断臂在城市根本找不到工作。
电视台听罢当场送了这位工人一副义肢,等节目播出之后,工人失去利用价值,义肢又被电视台回收了……
听起来是游戏剧情,你联想到滴滴司机、外卖员贷款分期买车,最后赚不到钱连车子和工作都失去的现实,又或者因为非法运营和电压超标,被当地创收(负债累累的政府)下的交警没收车辆,觉得游戏也不过是现实的再创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Joy的观念里年龄是非常关键的,七八岁寄宿,十一二岁寄宿和十六岁寄宿有质的不同。主要是跟人的心智发展程度有关。如果一个人在十六岁才开始寄宿那他可能相对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因为心智已经比较成熟了,自我在逐渐独立,对依恋关系的依赖没有那么强了。但是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这种剥离可能是非常灾难性的。在越小的年龄开始寄宿问题往往就越严重。

Show thread

我突然想起来查了一下大名鼎鼎的寄宿学校综合症到底是什么,结果准得我恍然大悟。感觉中文网络比较少关于寄宿学校创伤的资料,所以简单分享一下:

视频:youtu.be/FheGu2sIxUc?si=NxPvq5
同一机构BPF的文章:brightontherapypartnership.org

Joy Schaverien 发现很多在小时候就被送到寄宿学校的来访呈现出了类似的问题,比如难以建立关系,尤其是在成为家长以后。

她总结了4种和年幼寄宿有关的创伤:遗弃(Abandon)、丧失(Bereavement)、囚禁(Captivity)、解离(Disassociation)

遗弃很好理解,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很多人在成年后完全没有意识到寄宿经历给他们造成了创伤(寄宿经历往往使人变得过分独立,对自己的情感比较漠视),但是当问及他们刚去寄宿学校的感受时,他们可能会回想起被遗忘的挣扎和痛苦。

丧失这个概念则让我觉得既很惊讶又恍然大悟。Joy认为我们通常称为想家(homesick)的情绪,对于那个年龄的孩子某种程度上是bereavement。这是一个比较重的词,通常指丧亲。那个年龄的孩子被从依恋对象的身边剥离开来,他们缺失了那个发展阶段应有的依恋关系互动。我的理解是,本应有的大量的心智化沟通是缺失的,没有人在这个关键的发展阶段跟他们聊他们在想什么,他们遇到了什么事,他们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这件事和那件事意味着什么。也缺少人去照顾关心他们。甚至连应该有的和父母之间的冲突、矛盾,他们都没有,他们连坏的亲子关系都没有了,他们的依恋关系变成了真空。

他们也失去了一部分的自我,无论是在家里的角色还是尚未成熟的孩童心智。这个过程不是一次性的。每一次回到家再返回学校,这个丧失的过程就会再次重复。失而复得,又再次失去。很多孩子并没有机会好好处理这份丧亲之痛,只是把这份痛苦掩埋了起来,如果他们被告诫要坚强的话就更是如此。

囚禁是指他们进入了一个他们无法选择的环境,被迫适应那里的规矩、人际关系。因为寄宿学校的研究大多是在英国的背景下的,很多会提到那边森严冷酷的惩罚,包括体罚。中国这边则可能对应各种不合理的寝室规则和校规,行政要求和宿舍人际关系。并且,由于这个环境是缺少关爱也缺少自由的,很多孩子可能无法好好释放他们的情绪,时刻压抑自己的情感。由于他们不想或害怕父母知道自己的负面情绪,他们可能会形成分裂的自我,假装非常快乐,在家和在学校的自我变得分裂。但这其实是对自我的情绪暴力。

解离是指在记忆、自我意识或认知的功能上的崩解,通常用于应对难以承受的创伤或压力,可能表现为模糊对环境或时间的感知,感觉不到连续的自我或者对自我的控制,对自己的情绪感到陌生或者冷漠,退入幻象世界,或模糊其他的感官体验。在寄宿学校的语境下最常见的就是压抑感情,对感情不屑一顾,直到再也感觉不到。因为这些小孩可能在寄宿学校感到当他们陷入困境的时候没有人会帮助他们,如果他们展露情绪的话反而会被霸凌或者惩罚。

这些痛苦可能会转化成呕吐等躯体症状,也可能会让他们难以信任他人。最常见的后果之一是依恋上的损伤。他们可能很难跟人进入或者保持亲密关系,不自觉形成了对被抛弃的预期,并陷入强迫性重复。他们可能会对依赖他人产生不合理的恐惧,在咨询中可能会突然终结资访关系。总觉得自己不如一个人做事更好。

寄宿经历也可能导向一种精神上的兄弟姐妹情谊sibling group,这种感情可能会在家庭关系的丧失下变得尤其重要。大家可能会因为共同的丧失和环境变得格外珍惜彼此,也可能因此形成对集体更服从的人格。这种经历让很多寄宿学校的人更能适应军队生活。(太槽了)

进入寄宿学校的女性可能变得格外擅长照顾他人的感情和让他人感觉到舒适,但这是她们为了生存形成的人格面具。咨询师必须看穿表面的友善来严肃处理背后的创伤。她们也可能常常被耻辱感困扰,因为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更少受体罚,耻辱感是主要的惩罚手段。

之前看洋抖看到有个博主说设定个人边界(boundaries),虽然说得很简单,但听得我醍醐灌顶。

大意是,设定个人边界不是对别人的要求,而是对自己的要求。
不是期盼别人不可以对你做xxx事,而是说如果别人一旦对你做了xxx事,你就要实行相应的举措。

比如,你不喜欢别人打断你说话,设定边界就是一旦被别人打断说话,你就要作出反应,先是严正警告,告诉对方你不喜欢这样,请不要再打断我,否则我会离开这个房间/暂停共同事项/不会再跟你说话/静音你/向上级或hr写邮件(工作场合)etc。
如果对方再次触犯你的界限,你就要遵循你的原则,实行你之前的所警告的措施。这才是设定界限。

在网易号上看到有关的报道文章,说起徐某的身世,从小家境优渥,母亲是大国企的领导,父亲做生意也有钱,1980年家里就称冰箱洗衣机,结果后来母亲“因为超生得了精神病”,父亲因此离婚,纵使法院把他判给父亲,父亲也拒绝抚养他。看这短短几个字的描写如何勾勒一个女人的命运啊,“因为超生得了精神病”,是什么让这个女人超生,是什么让生育成为超生,为什么当上国企领导了还得超生,为什么超生能把人逼出精神病来,为什么生育与精神病是有直接关系的,为什么做丈夫的对妻子管怀孕不管赡养,为什么做父亲的对孩子管生育不管养育。甚至还可以问一问,一名二十多岁的女性,如何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当上了一家大型国企的领导(据说是工会主席),是她太优秀,是八十年代初她所在国企的干部选拔制度太优越能把优秀女性提拔到领导岗位上,还是权力在父女间或者什么关系间的私相授受,俺农村出身的母亲那么优秀,怎么在大型国企里就远离干部培养序列,连房子都很难分到,我反正不相信徐某的母亲是普通人出身,仅凭个人努力和国企待遇在那个时代过上好日子,不是批判她,批判也批判不到受害者头上,而是很多表面上的优秀女性,只是她们背后男性的社会经济地位的代持者,是她们光鲜的来由,也正是她们悲剧的来由,一旦榨干了代持价值,会被果断抛弃。甚至还可以再问一问,上面这些都是真的吗?似乎很难找到上述事实的报道来源,只是洗稿的自媒体不断地把同样的故事片段重复来重复去,丝毫不去在意标注内容的引用来源。即便确实是有可靠来源,也都来自徐某的主观陈述,自己的身世故事他想怎么讲都可以,无人深究,就像大众关心的是这个奇葩老板的奇葩事迹,至于他故事里一嘴带过的母亲,大家不关心,注意不到,不就是超生导致得了精神病吗,对于生育为什么是超生,对于作为超生的生育与精神病之间为什么有因果关系,乃至对于当年超生到毁了一生却导致了今日的人口危机,无人担负历史责任也无人给这位女性一个说法,对于所有这些,人们都习惯了,习惯到可以默认地接受二者内在的逻辑,一眼带过一位女性的蹉跎一生。

一个之前找过的在日代拍代购姐失踪了。反常的是群里竟然更多是希望人没事而不是声讨碰上诈骗跑路的了。
代购人间蒸发不是没见过,一般来说反应都会更尖锐,像挂人避雷报警组建受害者群之类的,这么友善的还是第一次见。随着时间拉长群里对代拍姐的怀念也越来越多,有人四年来都在和姐保持联系,除了买东西也会闲扯唠嗑;有人去年开始工作了忙起来了没精力买二次元时尚小垃圾了,姐跟她说生活要紧煤炉只是消遣;有人最后一次和姐联系,是说自己要去日本玩,姐说家里的花开得很好,来大阪可以和她一起喝咖啡;有人和姐约好要一起去和歌山,租个炉子一起烧烤;有人看过姐的孩子的画;有人在她回国之前想发货,她不带行李但是如果小件的话愿意帮忙人肉背回;还有人去约姐出来玩,问姐要不要帮她退税,姐让她小心点别随便给别人退税,现在到机场要检查,有人偷税漏税20个亿被查了之后就改了……
后来一部分人发红薯联合寻人,还有人呼吁大家事情查清前先别举报群聊,群散了大家都麻烦。一顿漫长的折腾之后终于对接上了姐的丈夫。而姐失踪是因为本人在三月底回国之后突然去世了……现在姐的顾客们在相互拉人进善后群,由丈夫帮姐清出那些还没发出去的商品 :aru_2170: 也没什么特别的感想,可能是好久没体验过这种网线两端连着活生生的人的场面,有点恍惚

Show older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