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那个虎头蛇尾的三中全会,我比较赞成夏明的解读:还是包帝最常见的“既要又要”治国理政。
三中全会公报这一大团模糊混乱臭气熏天的呕吐物,大致可以扒拉成两个部分:
A,包帝真正关注、真正想要、真正殚精竭虑去争取的东西:他本人终身执政+CCP严格彻底无死角管控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乃至老百姓一举手一投足。
B,包帝既不关心、也不会玩、甚至还很讨厌的东西:一切民生相关问题,从地产崩盘金融危机到人民失业再到食品安全。
包帝的“既要又要”,本质上就是:我要A,但是B还不能出问题,至少不能影响到我要A。
(我认为,它其实心知肚明:经济真崩了盘,你国变不成东朝鲜,只会变成晚明or叙利亚。这就是它那么失心疯地追求“新质生产力”的原因:得找个巧宗儿,把经济拉起来,至少不能让屁民们饿到造反。)
And,谁能办到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我就让谁升官发财。
PS:当年它在“动态清零”问题上的“既要又要”,也就是:我既要算政治账,要刷出比西方民主国家更低更好看的感染者数字,以证明我和CCP统治的优越性;我又要,算政治账的时候,老百姓还不能闹事,安静如鸡、服从管理,让居家就居家。
而这种“既要又要”的实施效果,也可想而知:下面执行的人个个都不傻,全知道,A才是皇上真正想要的,得不惜一切代价去办好;B是皇上不想要但是又不能不唱高调的,糊弄着来,别出大问题,就行了。
而包帝这一次的“既要又要”,实施效果,也绝不会好过当年的动态清零。
https://lingbaxianzhang.blogspot.com/2024/07/blog-post_345.html
@sabishizhiren 我对这个解读唯一不太满意的地方在于:实际上“既要又要”本来就是你共施政的常态。袁腾飞先生当年大力吐槽过的你共建设社会主义的四字方针“多快好省”,老罗当年吐槽我国学校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不都是既要又要的体现么?
一尊在这件事上只是做了你共的乖宝宝,很好地学会了他的前辈当年所做的一切。
@RXY
你提醒了我。这种“既要又要”口号治国理政,是它一贯的施政方式,这玩意不但不荒唐,而且极其卑鄙:“既要”的,通常都是它自己真正想要的;“又要”的,则是人民需要、而它自己既无关痛痒、也不想干的。而真正实施起来的效果也只能是:下面开足马力去逢迎那个“既要”;而对“又要”,能糊弄就糊弄。
说穿了,“既要又要”的本质是“只要不要”,“只要”CCP和皇帝的利益,“不要”民生。然而它不会直接那么说。所以执行过程中,“又要”的部分给不够量,草民也只会觉得是下面人没有执行好。
@sabishizhiren 你共虽然号称铁板一块,但其实想法也未必统一。我觉得你的这个想法可以代表相当多在改开之后赚得盆满钵溢的你共官僚。
然而,我觉得你共内部可能真的会有那么一些人认真地相信:既要又要是真的可以做到的。
比如我就认为一尊本人真诚地相信:只要十四亿人紧密团结在以我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什么经济规律,什么国际政治,都是可以解决的小问题。
我以前试着分析过你共内部为什么互相倾轧那么严重。想出来的一个因素是:共产党员仇视“成本”这个概念,恨得比什么都深,任何代表着“成本”的概念都一定要消灭才行(资本家、知识分子都是喜欢计算成本的人)。共产主义在行政上唯一的招数就是“大力出奇迹”,通过不断集权强行跳出民主国家惯有的成本约束,以达到“大力出奇迹”的效果(举例:斯大林和老毛对重工业的疯狂投资、波尔布特对城市化的消灭、一尊的新冠清零都是)。
但这种通过集中整个国家力量来做事的模式,也注定了整个国家的力量只能有一个流向。
你可以认为政权就是你共的许愿机。
在这种情况下,方向不对、许愿的姿势不对的人就是最大死敌,意味着“成本“的复活。所以必须把党内党外的反对派赶尽杀绝才行。
(p.s.怎么感觉有点像圣杯战争……)
我觉得一尊应该是真心的,尽管他底下的那帮人肯定是另一个看法。
@RXY
有道理!对于CCP那些个意识形态宣传灌屎,有人是心里门儿清同时靠这个牟利;但也有不少傻逼是真信。目测包帝更像是后一种。这也就是为什么它会发表那个特别自我感动的、特别悲情的宣言“我将无我”——它认为,它已经把自己都献祭给了CCP这无所不能的许愿机!
@sabishizhiren 一尊有这种想法很正常。
学历太低,受教育太少,年轻时又被关在那么贫瘠荒凉的地方过了那么久的苦日子……这个就带来了一个很致命的问题:集权固然是一尊的保命之道,但也很可能是一尊晚年的唯一乐趣了。你看江胡甚至邓,他们有留学经历、高等教育,在权力之外也自有天地,所以不会像一尊这样对权力(或曰“复兴大业”)留恋到偏执。
@RXY
从它在参观抗日纪念馆时居然问出“为什么受降的都是国民党”,我就对它的知识结构彻底绝望了。对CCP灌进它脑袋里的那些屎,它是真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