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虽然是严肃的历史正剧,但其实幽默的桥段也蛮多的。
我觉得最能体现出刘和平那种湖南特色冷幽默的桥段是这样的。
嘉靖病重,写了两个谜语去考徐阶、高拱和张居正三个人,一个是”好雨“,一个是”明月“。关于明月这两个字,徐高张都猜出这是说海瑞,但这个细节真的特别有意思。
张居正先猜是“海上生明月”,因为本身又是祥瑞之象,含一个瑞字,合在一起说的就是海瑞。
高拱又猜,说明月也可以是“大明之月”,嘉靖皇帝应该是赞许海瑞刚正不阿吧?
徐阶最后猜,他说这个明月指的是”大明无日“,明字拆开,一日一月,结果后面的月没有日,这就是在说海瑞给嘉靖上的《治安疏》是不讲政治,没有君父(用老中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严重政治错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
这个剧情当然都很能说明徐高张三人是如何精明的老油条。但我还记得刘和平自己经常说的一个理念:我们经常用科学的眼光、神学的眼光、哲学的眼光来看世界,但很少有人用美学的眼光看世界。
我们就用美学的眼光来看看这个剧情吧:这本来应该是一个风雅的故事,皇帝和群臣之间心照不宣,用一个美丽的文字游戏传递消息。
张居正用一句诗去解谜,高拱用一个雅致的意象去解谜,然而猜嘉靖心意最准,在官场浸泡得最久的徐阶用什么解谜呢?拆字。
拆出来的也是一句非常搞笑的 “大明无日”,意思其实就是“你们这帮人都得顺着我!把我当大明朝的太阳!”
也就是说,哪怕真的不顾任何“善”与“真”,仅从“美”的角度去观望,徐高张三人的解谜思路也是随着官场阅历的提升逐步走向粗鄙浅薄,从唐朝诗人的名篇逐渐变成骂街的气话,偏偏最粗鄙的那个才最正确。
而且这段剧情奇妙的地方还在于它戳中了我们很多人心中存在的某种对权力的幻觉。
我们很多人对一些多才多艺的独裁者(比如会多国语言的长者,会写诗的老毛)存在某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他们总是风雅的,聪明的,理智的。更有甚者会因此而推断出“这样的文明人总不至于做出很野蛮的事吧?那些拆迁计生劳教的野蛮一定是底下的人胡作为!”
但实际上这根本经不起检验啊,长者怒斥香港记者根本就是粗鄙爹味到极点,老毛更是直接在诗里写“放屁”,比乾隆皇帝粗鄙出了五十多个张宗昌。
之所以觉得他们风雅文明理智温和,是因为权力不仅决定我们的生死,还在干扰我们的感官。
“海上生明月”和“大明之月”都是我们的意识对权力自动开的美颜,“大明无日”这种粗鄙的答案才是真话。
刘和平先生,真是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