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不掩瑜, “凜冬將至:美國削減對外援助,全球民主人權與公衛健康工作面臨危機”
4. 歪腦的原文是:正如論者所說,“這不僅是媒體的哀歌,更是對全球自由事業的一個警鐘”。
所以,用「提到」、「評論」等都不準確。我當時在寫這句話時考慮過用「其社論引述/引用」,但「述」和「用」都是仄音,後句的首字「更」也是仄音,兩個仄音連在一起,語氣稍顯拖沓。
一般來說,這種拖沓在新聞報導中是常見、也不需要糾正的,後面有些長句也是如此。但這句引用是特意單獨拎出來的,末詞「鐘」為重音,而「引」字讀音上挑偏重,正好可以配合「鐘」的重音和整句的句意。這樣讀起來節奏上有斷錯,音韻上有金屬感,起到警示效果。
我自己的行文確實偏半文白,而歪腦的原文「正如論者所說」也是半文白,這麼寫可以配合原文。
至於改用「引其社論」,則語法不對。此句為主從句結構,「其」字領起的是主語從句,「其」代指「歪腦」。如果用「引其社論」,後面的從句就沒有主語,語法冗餘了。
5. 之所以使用「以對外援助佔國民總收入的比例」,是因為其本來就是對於國家對外援助的重要考核指標之一。
經合組織自從1969年起採用了政府发展援助( 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簡稱ODA)這一概念,其被廣泛用於衡量國際援助流量。聯合國也運用的也是ODA。1970年,聯合國通過2626號決議,建議已開發國家應將其國民總收入的 0.7% 用於對開發中國家的官方發展援助(ODA)。
2015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bjective)17.2中也提到,發達國家應該落實以下目標的承諾:對開發中國家的ODA應達到國民總收入(ODA/GNI)的0.7%,對最不發達國家的ODA應達到0.15%至0.20%。
而經合組織對此指標的要求與聯合國一致。在2024年報告中,經合組織在第二段的「Context」一欄就寫到:2024年,發展援助委員會成員國官方發展援助六年來首次下降,與2023年相比實際下降7.1%。官方發展援助總額為2121億美元,占成員國國民總收入(GNI)的0.33%。 只有 4 個國家的官方發展援助占國民財富的比例超過了 0.7% 的目標:丹麥(0.71%)、盧森堡(1.00%)、挪威(1.02%)和瑞典(0.79%)。旁邊的配圖也是2024年各參與國ODA總量,與其佔國民總財富比例的指數排名。
美國作為聯合國核心成員,並沒有對這一目標提過反對(不過也從未達到過這一目標)。既然它是經合組織的創始國之一,我覺得在評估時運用經合組織的常用指標來衡量也是合理的。而我在寫這一段時參考了The Conversation等媒體的報導和一些智庫的研究報告,它們中的大部分也都用到了這個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