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看到国内的设计里有一个新的趋势:适老化设计。
适老化设计与残障设计有一定的共同之处,应用场景也并非仅仅是残障人士或者老人。我从以前就还蛮喜欢研究残障类产品,现在的产品不仅仅只是无障碍设计,还有越来越多的智能设计的加入,比如说普通盲人或者是不方便行动的老人关灯需要很费劲,但是现在只要语音控制就可以。所以不仅仅残障人士和老人可以用这样的设计,普通的正常懒人同样也可以使用这样的设计,并且很多人和父母老人一起居住,因此在做室内设计的时候也可以直接一步到位做适老化设计,同时联动智能家居。
但是看了一些目前国内的适老化设计,也有局限之处,那就是太细了。分得太细了。因人而异的设计是好的,然而老人和小孩一样,状态的变化速度是很快的,可能昨天还能自己做饭,明天就只能躺床上了。昨天做的设计可能明天就不适用了,应用场景也太局限了。我以前在做室内设计的时候,会考虑到设计的成长性。设计能不能变化去适应人,而不是人去配合设计呢,我会尽量这样去做。
以厨房为例,以通用的“黄金三角理论”为基准,依据动线设计成为一个开放空间或者半开放性空间,增加家庭互动和凝聚。
❶在这个基础上动线尽量以u型或者半u型为主,利用率最高同时加上减少移动距离。❷地面做无高差,通道宽于轮椅宽度,水槽和灶台操作台下面留一个轮椅宽度的空,方便轮椅和转椅进去(不止残障老人等可以使用,自己可以坐着做饭也很方便)。❸厨房地柜的把手做成可以帮助站立的扶手(扶手可自行移除或者增加)。❹餐桌与台面保持同一高度做一体化,帮助锅直接从台面滑向餐桌。❺接入智能家居和人体感应系统,不需要起身开灯,语音操控智能家电的使用也减少家务量。
以上其实已经可以适用绝大部分人和场景,不过最好还是使用模块化设计,去应对未来不同的变化和需求。
但在寸土寸金的今天,这样的设计牺牲了一部分收纳,只能说还算是奢侈品吧。
@catsama 我在想有多少老人在一把年紀的時候還會裝修房子
@catsama 日本高龄者住宅财团出了一本《老年住宅设计手册》有中文译本 https://twitter.com/gttnnn/status/1362262926258630659 主要是讲日式一户建,也有公寓相关的,非常细致了。在国内能落地多少另当别论。
@catsama 我记得以前上课还被布置过一个专题(可能是老师手里的项目)是给未来老年人社区设计更合理的卫浴,设计的前提是假设有老年公寓,给定面积,提供设计方案。其实现在感觉老年公寓本身有点伪需求,不知道老年公寓有没有出现。最怕的可能是设计成高级疗养院吧…到处都是扶手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