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ned post

日常生活是赤脚走路。脚踏实地的行走不可避免地带来消耗、劳累、磨损、创痛,但也给人以安全、尊严、连续性、真实感。
精神生活是蹦跳摸高,随性游动。心和头脑都是陪我一起skip 困苦的好伙伴,虚空中开辟可供逃逸的树屋。
如果沉溺于务虚,就会被吸进光怪陆离黑洞。当终于不得不拔头出来面对现实,格外生出茫然落差;
如果只顾埋头赶路,就会被卷入对道标的追逐竞争,以至麻木如石像泥偶,一具行走的试卷或答案。
——两个阶段我都经历过,或许在未来也会交替波动。每当察觉到感官的触角变钝,我就停一停,摸摸胸口。文娱/亚文化/网路情谊就是我挂在胸前的护身符,凝住心口一点热气不散。

严歌苓被国内封禁后,在柏林成立了自己的出版社“新歌媒体”,出版的第一本作品是她写的《米拉蒂》,讲述80年代下中国知识分子在思想浪潮里的生活与命运。以下是联合文学里她的部分访谈:

“在成立出版社时,我希望首先能把过往被删改的部分加回去,然后是觉得从此以后的写作,就不再受审查了。 现在我到了这个位置,还不能伸开手脚,还要委委屈屈的,不如就不写算了。 我从一个穷学生的身份离开中国,如今衣食无忧,是时候让我用自己的方式过生活。 我想从《米拉蒂》开始,之后再出版《芳华》的未删节版。 这是我在中国出版的最后一本小说。”

“现在,中国政府严格控制了所有的印刷媒体,有很多人受不了就离开了。 不只是写字的,也有拍电影的。 但我觉得这未尝不是一种机会。 就像是当时犹太人没有国家,却以信念形成了一片无形的国土,他们在任何国家都能坚持着相同的信仰,那么国土就一直都在延续。 我们也可以这样想象,我们的文字,我们的写作,可以给予我们一片国土。”

(好想看这本书 :blobcatcry: 从台湾买会不会被扣啊 :blobcatcry:

unitas.me/archives/47764

我适合处理围绕财务、数字和表格的杂务。谈不上喜欢,不排斥,而且敏感度高于周围人平均值。
比如:
从本科自己管钱花钱以来就一直在用app记账,随时能把各类开支拉出清单。
买东西和出去玩基本上怎么省钱都是我在做,往往能把实际花销压到比预算低。
朋友旅游购物花了冤枉钱,到酒店后看小票才发现。她说算了不想出门了,我硬是摁住她休息,自己冲去免税店把差价搞回来。
报税季,室友本该收到T5,银行寄给她的却是另一类表格,小红书上搜关键词结果都是房东收租相关并不适用她的情况。我接过来研究了一下,发现症结是她在银行系统里被登记为非居民,要么是她在国内办GIC 之后没更新过信息,要么是她把resident 理解为有PR卡才算所以选了否。总之后来打电话给银行改过来了。
记账时发现室友负责的网费不太对,核对过往账单,有额外charge,室友才知道逾期付款会产生利息。她不想绑卡,都是手动付,三月bill是和四月的一起付的。协商以后把网费绑了我的卡,以后从我这边自动扣款。
可以预料未来组成(友缘)家庭后我也会自觉承担起这一部分家务!挺好,我愿以此交换少做些实体家务😌

拖延可耻却有用啊,有些问题拖着拖着就消失了……比如拖了很久的两封邮件,想给单位发一封问一下上个月工资只发了几十块是不是发错了,想给公寓发一封催催看两三周都没人上门的拧不紧水龙头的报修(高度怀疑是办公室根本就没登记上)。结果今天银行卡收到正常数目的工资,公寓那边也推出了一个新平台可以直接webform 报修。
那么下面需要解决的几个拖延项目就是:
1.美国remote兼职的面试(是的五分钟的录像我拖了一周了)
2.洗衣服和叠衣服(上次收进来的衣服在我床上堆了好多天了……床单枕套该换了,袜子也穿完一轮了,气温升高衣服该换季了)
3.移民文件主动补充提交
4.摆摊事宜(买齐摊位布置的架子+开箱寄过来的东西拍照发sns营业+申请摊位)
5.和公寓确认室友退租后合同能否改写(目前是我和室友联名,最好是能改成我和新住客which 现在还没影联名,次好是改成只有我。不能改的话问清楚以后彻底退租具体需要签署哪些文件,是否室友也必须到场。)
6.护照更新。(八月末到期,我争取六月开始搞,最迟拖到七月怎么着也得搞完。)
7.其他低优先级任务包括探索一下相机设置、学习导出照片和修图……

朋友讲完这件事后,我们同时说出:

我:他妈的,这种好事怎么从来轮不到我
朋友:天下真是什么怪人都有啊

我: :ablobwoah:

Show thread

看了一下吴啸雷的纪录片也看了一些报道,被威胁的女生的家人果然被国安找上门了…看到吴啸雷给他在税务机关工作的妈发受害者微信截图让她查,他妈回“危害国家的证据要”,他回“我会慢慢给”,他妈回“好”,这种下贱的举报行为说得像“今晚吃什么”一样的平淡聊天真的很惊悚。给妈发完信息后吴还给自己女友发“我家里会找人向国家安全局举报 她会被列为重点关注对象”,我感觉此人完全知道自己的一系列行为会给受害者带来什么并且乐见其成,这事对他本身来说肯定没什么大好处但是他就是把自己作为系统的一部分坚实地融入了进去。之前他在伯克利学生群聊里说“家里人能送你出国读书你就得感恩戴德了还说什么自由”(大意原话不记得了),可以看出来他本人作为一个既得利益中产粉红小留是多么发自内心地拥护并且认同这一切。
纪录片末尾受害者说觉得不能仅仅从微观的角度去看他这个人,而是要看他这个人是怎么形成的;她还说她觉得吴本人也是受害者,这就…说实话中国大陆互联网上“小粉红也是受害者”的观点从很早开始就已经很多人在讨论辩驳,时至今日我只能说可能有一部分确实是的但是像吴这样的人肯定绝对不属于受害者行列,反而他就是过得太舒服了,大坏种一个。

上一条之外,再写两件真实地发生在我身上的职场旧事。我写这个,倒不是想揪旧事不忘,也不在乎曾经稍微刺痛过我的人了。而是想提供一些我希望我自己,在是大学生、实习生、或者职业早期能够读到的东西。它既不是关于进步和升职的职场叙事,也不是什么那种不是心灵鸡汤的职场经验。我是希望讲个很简单的道理:“职场是个随机性事件,有时候,哪怕你受到的批评,它也不是你的错,甚至不关你的事”。

做记者时,有一次我出差去杭州参加一个大公司的群访。

采访完,我编辑突然给我打电话,问我采访情况,我简单汇报两句,她劈头盖脸地一阵批评,说我白跑一趟、说我没有采到有效信息,说我没有问题意识……结论是,以后我出访的采访提纲也要先和她过一遍。她是一个语速很快、说话如连环炮,且性格极其强势的人。我当时非常非常失落和伤心,当时的我全盘接受了她的批评,认为自己是个很糟糕的记者,浪费了一次采访机会,让编辑失望,边哭边赶路回北京。

几个月之后,是我们公司的春节年会。年会上,有一个环节,是播放拍摄编辑记者的日常工作的紧张状态。其中播放的一段工作vlog,就是我编辑。视频的内容,居然就是当时她对我的批评。摄影师镜头视角下,摄影师来到她的工位前,问她一般怎么指导记者工作,然后她拿起手机,想了一秒,就给我打电话。展示出来的内容,完全剪掉了我的回答,而她的“伶牙俐齿”的虎狼之词,甚至被剪辑成了综艺版的、很多刻意戏剧化字幕。

我这才惊悟,这段批评与其说是为了教训我,不如说是为了展示她如何教训人。

看完,大家,哇,可真是“厉害”的编辑呢!那个年会之后,我回家又哭了很久,觉得很委屈。哎,我这个爱哭鬼在那份工作上真的很经常哭。其实那之后,我为那一次采访介怀愧疚很久。如今我认真回想,我的提纲在多大程度上糟糕到匹配她对我的恶语相向?或许当时我是经验不足的记者,但远没有差到那般地步。以及,我才意识到,从那之后,即使我真的有提前给她发我的提纲,但是她也并没有真正的给我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另一件事。

某年我参加博鳌论坛的采访工作,和公司里另一位非常非常出名的前辈记者一起。这位前辈恰好也是我的校友和同门师姐。

在博鳌会场,海南电视台的记者举着麦克风,来采访其他媒体记者,问对海南以及这次会议的感受等等。我当然也不是出头鸟,就往师姐身后躲。但是这位师姐对我说,齐姜,你应该去。这是一个很好的介绍咱们媒体的机会,给咱们公司打打广告(我前供职媒体是付费订阅制,所以)。

当时我把前辈记者都当领导看,让我干啥,我一般都觉得义不容辞,所以我就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师姐也是好意,拍了一张我接受采访的照片,发到工作群里。

那一瞬间,我编辑就给我打电话,吼着质问我,凭什么代表公司接受采访,我是否申报流程备案等等。我吓坏了,当时感觉接电话的手都麻了,我赶紧说我不知道有这样的流程,是XX师姐记者让我接受采访的,我要不要去试试给电视台的人挽回一下,说不要放我的内容。我太惊恐了,就打开扬声器,向站在我身边的XX师姐求救,说,“XX你帮我给我编辑说一下,我不是故意违反公司规定的。”

XX师姐很好,结过我的手机,立刻给我编辑说,“啊,是我让齐姜接受采访的呀,我在场啊,她讲的挺好啊blah blah,你别那么紧张。”

扬声器还开着,我就僵硬地站在一旁,听见我编辑从电话里对她说(以下是我这辈子想忘都忘不了的原话):“这种新记者你不打压,以后她气焰比你都嚣张。今天接受了电视台采访,以后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不同于我张牙舞爪的网络性格,那时候我在职场中刻意低调,是依从性很高的人,绝不是高调的类型,以至于离职后的我前同事变成我朋友后,惊叹我的第二人格:“omg我一直以为你是很乖的人”。她把“打压”说出来其实也毫无必要,因为当时我对她有种言听计从又怕又崇拜的心情)

这两件事是我那段职业中每每想起都有些不适的小事。但我也要公允地说,那是我珍视的一段职业经历。首先,那家公司仍然是中国少见和稀缺的好媒体、是我自己现在还会付费订阅的媒体。我有很多优秀的同事慷慨地教会我很多事,让我从一个什么都写不好的小菜鸟一度变成稿王(工资太低了我纯粹是为了稿费以及有点恐惧心理驱动)。我现在一些最好的朋友也是当时的同事——但我们友情的起点源自我们的辞职哈哈哈。当然也有很多遗憾,我原本的设想是在那家媒体沉下心来成为像我师姐那样的优秀的记者,但是我没有能做到,只呆了很短暂的时间,成为我内心真正的难以释怀。当然我离开的原因极其复杂,且和这位编辑无关。直到今天,当时写的稿子,尤其是那些写得不好的,仍然在夜深人静时阴魂不散,让我面红耳赤。那位编辑,我依然觉得她是个优秀的记者,也给过我很多启发和指导。远距离地看,她或许也有可取之处,或许她只是不适合做领导或同事。从她的视角上看,上述两件事她当然一定自有她的合理原因,我也不想纠结。回到最初,我为什么进这个组而不是另外的组,报道什么选题跟什么行业,很多安排并不是我的选择,而当时的我也没有能力判断或选择。

职业就是这样的随机,人和人之间也是莫名其妙。是化学反应,还是不经意间丢下的骰子,成败亲疏其实都不受个人掌控。如果我可以穿越回几年前,我只想让我自己放轻松些,我当年的那些紧张真的都毫无必要。

《逆转吉原》玩了个开头就受不了了,全靠拉着亲友吐槽才撑到角色个人线。
评论都说女主傻白甜,剧情女弱男强刻板印象喂屎——说得可太对了👍
可攻略人物全是typical日本牛郎,人均pua带师,挑不出让人想要与之恋上一恋的对象。一个温柔小意伏低做小的都没有!全都给我去上男德进修班去!
作为卖点的世界观是“逆转性别”的女尊社会,结果落到实处每个细节都让人火大:明明女多男少、男的都是鸭子,女的还要服美役取悦鸭子。女主因为不会打扮而感到自卑,自称是“连化妆都不会的粗野女孩”。联想到现实也是如此……追星女一个个盛装打扮去合影互动,追星宅男就毫无外貌压力。
鸭子倒是个个自信得不得了,配得感爆棚,原台词:无法取乐男子的的姑娘,就无法从中意的倾城(鸭子)那里获得小孩的种子……啊啊啊带着你那脏dick给我滚远点!!
不过一个意料之外的收获是……之前我想原创世界观的时候容易钻牛角尖,试图让每个齿轮都以合理的逻辑在合理的位置转动。看到一个还蛮有名气的商业作品如此不在意合理性地乱来,就硬要在所谓逆转世界里搞男尊女卑那一套,让我大开眼界的同时有了一些松绑的参照:不合理也可以,头铁就行……

刚刚看视频学到一个观点
优点和缺点是利他性质的,是社会赋予的,我们只有特点。
例如懒惰,你单纯很懒也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负面影响,但社会不希望每个人都是懒惰的,所以社会会对懒惰的人做出惩罚,例如扣工资之类的,实际上懒惰反而可能是一种需求,暗示了我们身体/脑子也许想要休息一会。

@board
忘记在哪看到的了不过安利一个自助裁剪各类【护照/visa照片】的网页小工具,无需注册,无收费

上传照片他会按照你选的国家和用途给出裁切指示,最后输出照片拿去用就行了 :0b07:

idphoto4you.com/

Show older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