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为什么我们会不知道要做什么?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简中使用者大多都有政治上的习得性无助。我们对公民抗命的记忆(如有)是天安门,是「钉子户」,是「围观改变中国」然后「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现在所有这些经验都远远地在历史中蒙尘,在当下看来只写满了「此路不通」。
同时新疆的状况如此极端地恶劣,我们也不知道,或者说其实根本没有人知道这一切要如何收场。对未来的预期即便不是极度悲观的,至少也是完全模糊的,因此也无法作为当下行动的指导。
然而并不是一定要有能够做成什么的预期,才可以去做事。在长安街拦坦克的行为,并不会因为最终没拦住,就失去其意义。我自己对当下所做的所有事,都是抱着不问前程的心情。因为如果要问的话,我会没有力气做任何事。
不问前程,专注当下,这是我的态度。抱持着这个态度的话,能做的事情就会变多一些。(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