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ve.bar is part of the decentralized social network powered by Mastodon.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

Server stats:

3.3K
active users

Learn more

To infinity and Beyond

No place to hide
2019/11
Edward Snowden的新书出来的时候卖断了货,我退而求其次在图书馆找到和Snowden合作揭露global surveillance问题的卫报专栏作家Glenn Greenwald的书No place to hide,也很好看。

书一共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了点他自己的背景(人权律师,政法专栏作家),然后说起2012年起被一个神秘人联系,不断要他装PGP加密邮件好与他正式联系。他一直拖拉没当真,就算神秘人几次耐心手把手教他他都没做,直到有天他非常信任的伙伴Laura Poitras要他跟她去香港见一个线人。第二部分是和Snowden见面的香港十日,基本上就是citizenfour的文字记述,只不过加上了更多卫报和nsa扯皮的细节更加紧张。

第三部分特别的长和闷,我看了就睡着看了就睡着,但这部分又一定得看。这是他把有重要意义的NSA文件展示出来,一份份的分析其意义和重要性。看到nsa把如何大规模收集私人通讯当作kpi来讲,真是触目惊心。第四部分着重讲global surveillance对个人隐私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什么。第五部分则斥责了美国媒体向政府屈服,无法执行作为fourth estate的监督功能。整本书其实就是他的长篇深度报道。

有几个印象深刻的地方。第一是卫报美国分部的总编Janine Gibson,2013年她才四十一岁,夹在律师/政府和Greenwald当中,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当时Greenwald在卫报拥有非常大的自由度,基本上除非可能有严重法律责任的文章,他完全不需要经过编辑可以直接发的。这件事兹事体大,他咨询Gibson之后Gibson很快敲定了要他立刻去香港见Snowden,条件是要带上一个资深卫报记者。为此Greenwald和Poitras还吵了一架,最后心不甘情不愿的带上了“卫报的保姆”。事实上最后这位资深记者MacAskill不但与他合作了棱镜的报道,还帮他在卫报总编面前大力保荐,对报道最终能发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Gibson本身也很硬气。卫报的法律顾问基本上的意见是这系列报道可能会给美国卫报带来极大的麻烦,她按照政府要求知会nsa。开头nsa还保持表面上的客气,说需要一个礼拜的时间review,她说我今天就要发我就是按例知会,nsa立刻翻脸骂人,她一个人顶住了。这件事情被律师一拖几天,Greenwald都几乎打算要跟卫报毁约自己搞个网站发了,偏偏卫报总编正在飞去纽约参一脚的路上,最后Gibson在总编缺席的情况下拍板发表了报道。一边是几乎关系到分部存亡的决定,一边是个有个随时可能被华盛顿邮报抢先的大报道,真的需要点魄力。虽然Greenwald在等待过程中对她有些微词,但竟然也没有骂她官僚!对这个力怼美媒的刺儿头来说,我觉得他没有大力怼的人就算得上赞赏了。

第二是他笔下的Snowden。他对Snowden没有大力夸赞,甚至没有带任何私人情绪进去。但我看到的Snowden就是个非常勇敢的人。他几次提到Snowden所有的决定都是深思熟虑过的,从泄漏什么文件到选择在哪个地点(香港)站出来,从自己的行为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什么后果,到在系统里留下多少电子足印让他有时间脱身又不至于祸及同事,他都想得非常清楚透彻。所以Greenwald数次强调,他有足够原因认为Snowden不是出于对民主自由有天真的想法站出来,也不是完全不知轻重拿了一堆绝密档案随便放出来的,他是真正推敲过明白利害才做出的决定,所以对他污名化实不应该。有点意思的是一直到棱镜的报道出去了,Greenwald才忽然想起之前一直试图联系他的神秘人,去邮件说我装好加密邮件了,你有什么想要告诉我的吗。发完邮件照例去找Snowden,Snowden见他就对他一笑,说:你发电邮的那个人就是我呀。他这才明白过来原来从2012年起Snowden就一直试图跟他联系啦!真是对他的报道寄予厚望。

第三是他分析的nsa文件的意义,真的是让人惊恐的total surveillance。数据收集包括了上游的在光缆和基础设施层面的拦截的数据,电话公司isp的数据,还包括了下游的网路服务公司的数据,包括微软(hotmail,skype),google,雅虎,脸书paltalk,youtube,aol和苹果。这些包括meta data和具体内容都可被nsa从后台拿到。虽说理论上要warrant才能看,但warrant的申请几乎没有被驳回过。而xkeyscore这个搜索系统让分析员非常容易的就能调出一个电邮一个名字任何时段在任何realm的相关活动。在飞机上连网都有可能泄漏手机信息。老大哥真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存。

Greenwald对于total surveillance的害处有几点特别好的阐述。我自认不能讲得更好,所以摘抄于此:
What makes a surveillance system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human behavior is the knowledge that ones words and actions are susceptible to monitoring.
监控系统在控制人类行为上的最有效的地方就在于人们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被监视。

Mass surveillance kills dissent in deeper and more important place as well: in the mind, where the individual trains him or herself to think only in line with what is expected and demanded.
当个人被训练到只在规定的范围内谨言慎行的时候、全民监控就在更深层更重要的地方 - 人的思想里 - 完全消灭了异议。

Forgoing privacy in a quest for absolute safety is as harmful to a healthy psyche and life of an individuals it is to a healthy political culture.
为了追求完全的安全而放弃隐私权对社会整体政治文化的健康是极为有害的。

Fearmongering is a favored tactic by authorities precisely because fear so persuasively rationalizes an expansion of power and curtailment of rights.
贩卖恐惧一直是权威机构钟爱的策略,因为恐惧能非常有效的合理化权力的扩张和权益的削减。

他说911后的Patriot Act就是非常好的例子,在用Patriot Act为由处理的案子里(大约1800件),只有15件真正和恐怖主义相关。虽然其他的案件大部分是贩毒案,但这是一个slippery slope。什么时候画线,实在很难说。

最后一件,就是他对媒体被政府绑架甚至同流合污的痛斥。他认为美国大媒体被政府“阉割”,不但没有骨气去做能够监督行政立法司法的“第四权”,还要给nsa通风报信,甚至一起试图污名化他和Snowden。 Fox主持人甚至编排说他要泄漏特工身份以引起公愤。媒体一直被誉为独立于体制外能起到监督作用的无冕之王,我也向往过记者这个职业。但真要我去做,我这种心里不拐弯但又特别惜命的性格,怕不憋屈死。所以记者里真正能够豁出去跟恶势力挑战的特别值得尊重。我印象很深的是Greenwald说他和Snowden见面的前十个小时其实都在拿出做律师盘问证人的看家本领,在各方面衡量他的可信度和他的动机。他的卫报“babysitter”Ewen MacAskill和Snowden见面后也同样盘问了他几小时,就为了验证他的可信度。调查记者们真的很让人敬佩。

这本书断断续续看了三个礼拜,无数次掉到脸上睡着。文字不难,但第三部分政府文件的罗列真是看得我犯困。再就是,nsa做powerpoint的各位,能不能做得再上心点!ppt水平也太潮啦!word art和clip art选得真是,让人看得一言难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