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想社交媒体和网络通讯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绝不是线下社交的替代品反正。

有一个心理学方面的好奇。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掌握一定量的医学知识才能好好生活,例如你要知道喝凉水可能刺激肠胃会拉肚子,你熬夜可能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这类医学常识如果不知道的话很容易在生活中造成方向性的错误。

那么在心理学中,从从业者或者学术研究者的角度来说,有没有哪些知识(或者哪些体系的知识)被认为是常识的、应该被大众广泛熟知的?

再补充一点,医学知识虽然当然是学的越多越好、学多了总没坏处。但是由于学习成本的限制,一个人也许是先天性心脏病,但是ta没有钱、时间、精力去成为一个内科医生,所以一定程度上肯定要把专业判断的权力交给医生。

学习成本的界限,是在越界之后,非从业者对医学知识的学习就会走到“得不偿失”(学习成本太高、收益太小)的地步。对不从业心理学的爱好者来说,这个界限是在哪里?

以及,心理学是“治病”的学科、还是“接近真理”的学科?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的生活中没有症状化的表现、没有“修复”自己的欲望,是不是就不需要心理学?

这几天被困在卧室里
于是像短视频上瘾一样的刷百年酒馆
看的时候很想抽离
但是又觉得本身很有兴趣
看起来持续不停的沉浸
实际上是麻木

读完了韩炳哲的爱欲之死 和朋友聊到去黑话这件事 给书里的第一章第一段做了个简单翻译

我得回归社交媒体一下,我得在比我生活的圈子更大的世界当中找一找自我。

「我喜欢谷歌的这个实验产品: Talk To Books,与书籍对话,输入一个问题,然后它从成千上万本书里搜索相关的段落。这不比谷歌搜索强多了?我试着搜索了一个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books.google.com/talktobooks/

#学习记录

内娱又开始狂转只有一个中国
cnm那可不是吗 有两个中国谁他妈还受得了

自从悟到了我人生几乎所有的苦难都来自“和别人的接触”之后,我终于掌握了直接的解决方案,一不爽我就一个人呆着hhhhh

读了好多交易短文,觉得每一篇都写的好有道理好“大智慧”啊… 想起之前刚接触命理学,就感觉为什么对方对我的命运总能给出超越格局的建议。后来自己也走上了那个台阶才知道,要先有系统的构造,才能完美实现局部的功能。不知道这次的学习要花多久时间能进阶呢,希望快点再快点

Show older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