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关于人的艺术品 让我感到虚无 

@board
半夜思考专业相关的内容陷入很深的虚无之中,想问问有没有象友也有这样的困扰,如果可以聊聊或者分享一下自己解决的方法就更好了。思路和表达都不太清楚,见谅!

我常常会觉得现在世界上大部分所谓的艺术产出,都很同质化,而且绝大部分都围绕人展开,从肉体到精神,每一种类型都已经有太多看起来几乎一样的摹本,就算是没见过的、新鲜的东西,也会在多次观看、理解以后,被归入原本已经搭建起来的关于人的分类体系。

看了很多让我感到相似的描绘人的艺术作品后,我觉得这种艺术似乎失去意义了。我难以从精美的人类画像或者写真当中获得愉悦感,甚至会反过来质疑,为什么似乎除我以外的人都理所当然地能从中获得愉悦、甚至意义感?

我知道几乎一切事物都可以被解构,解构会造成意义的缺失,但是我认为我并没有去解构关于人的艺术。我只是,难以理解,有点像是看了太多一样的东西所以腻味了,但是我也绝不敢说自己真的看了很多,我不谦虚地说我是真的看的很少的。

由此还想到我有时候会非常讨厌人类的各种身份划分,虽然这是为了方便,但是人们不断赋予身份以特殊的意义或者某种固定形象,甚至还有非常多人会对这种固定的身份产生性欲望,这是我一直难以理解的。一切标签,无论是势力众多的主流人群,还是遭受迫害的少数群体,只要归于某种人造的身份划分,就让我觉得有些理解不了这划分的意义(比如性少数群体这一概念的存在,我知道我们确实存在,这种身份认同会带来理解和力量,但是如果本来就没有多数群体的“顺性别异性恋这一群体才是正常的”这种想象,就不会有性少数群体这一概念,那么现在的性少数者也就没有这样的一个身份了,也就不会用某种刻板印象或者具体的定义来解释自己甚至塑造自己)(如果我对性少数群体身份的理解有误请指出)。

再就此延伸下去,我常常觉得人类世界通行的规则都让我难以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善,为什么忠诚是好的品质,为什么外向的人才能过得更好,为什么规则由某些人来定,而其余的人并不关心,为什么大部分人不在乎我在乎的东西,为什么大部分人在乎那些我不在乎的东西,为什么他们总是乐此不疲地从同质化的“美”当中获得快感,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为了这种“美”付出那么多时间和金钱。

以上是我现在能想到的一些困惑,头脑不清楚、表述混乱,看书太少了什么都不懂,非常羞愧和抱歉。我觉得很多困惑应该可以通过读很多书来解开,但是目前我实打实为这些事情困惑着,甚至陷入强烈的虚无感中,希望有象友可以与我讨论一下这种困惑。

· · Web · 5 · 1 · 8

关于人的艺术品 让我感到虚无 

@Giiiideon @board 似乎除了去纯粹地欣赏大自然,人所创造的“物”的艺术,也是“人”的表达。

关于人的艺术品 让我感到虚无 

@Giiiideon 您好,冒昧了,我想讲一点非常我个人的并不成熟的看法,仅代表我个人。
关于专业内容本身的陷入虚无→我暂且没有,所以无从分享。
艺术产出绝大多数围绕人→毕竟产出艺术的主体是人,所以多多少少都会是以人的眼光去观察、思考的,最终也自然会回归到对人自身的观察与折射。看起来新鲜的载体形式,由于其创作者依然是人,所以最终还是可以归入人的思考。我对艺术上具体的分类并不熟悉,但是我想,最终都可以被归入关于人的分类体系大概也是这个原因,因为创作的主体依然是人,所折射出的依然是人本身的所思所想,最终依然是关于人的。别的我并不了解,但关于故事的创作,我记得有一个相关的理论是故事剧本只有九种类型,任何一个故事都是其中一类、或可能是几类的杂糅,但仍在这九类的范围中。所以如果要分类,想要归入已知的某个体系中,大概都是可以做到的。
难以从相关感到愉悦→如果自身已对其感到怀疑,那么难以从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也是非常理所当然的。
为什么其他人似乎都理所当然地从中获得愉悦甚至意义感→首先是一个可能不太礼貌的回答:如果你已对其本身与自己产生怀疑,那么看其他人似乎都与自己看法相反也是很理所当然的。然后抛开上一句,关于这个问题本身,我想可能也并非所有人都确实如此;很多人可能并不如此,但如果多数人都对这一点表现出来相似的这样的态度反应,那么无法这样的人很多也会出于从众而模仿跟随、或至少不表现出反对意见。其次,这样表述可能不太恰当,但是人确实是需要获得愉悦的,能从这样的东西中获得愉悦甚至意义感的人会这样获得,而无法从中获得愉悦的人多数可能就会少看、转向其他的事物来寻求获得愉悦;这样一来,留下来仍在继续观看的人大概也确实都是认为能从中获得愉悦甚至意义感的人了。
人类身份的划分→诚然,这就是为了方便。而在进行了划分之后,人类为了追求获得认同感、甚至是进而由认同感生出的排他感(比如很典型的种族主义),就会进一步为划分出来的身份赋予特殊意义甚至固定形象,以求来获得自身的认同感甚至优越感。划分本身可能并没有意义,只是为了方便,或者就是为了让人觉得自己更好、而别的什么并不好。
对某种固定身份产生性欲望→我对这个并不了解,无法过多解释,但是有一个也许比较片面的例子。我记得听说过黄黑p站中有一个分类就是红发。而红发作为一种xp或者说一种固定的身份看法,似乎是出于历史上爱尔兰饥荒后大量爱尔兰人涌入美国,进而由多数为红发的爱尔兰人衍生出的一些关于贫穷、轻贱、粗野、“火辣小野猫”之类的印象,然后成为了一种固定的xp。也许一部分是出于类似的情况,由历史与社会因素或是其他什么的导致的,一些人将某些身份与某些标签、印象关联起来,进而可能会对某种固定身份产生性欲望。
人类世界通行的规则→对人类的生存有利,故而会在人类世界通行。比如“美”让人感到愉悦、宁静之类的正向感情感受,而这些正向感情感受让人感到舒服、感到更好;善是不伤害他人甚至对他人给予援助,我们都会更愿意别人是善而非恶的,这样我们自己可以过得更轻松一点、可以更好地生存;忠诚也许一样有利于稳定与安全,忠诚不背叛的人事物能够让得到忠诚的人过得更好更轻松;外向的人能建立更多的人际关系,从而获得更多的来自外界来自他人的支持,而并非只靠自己或仅有的少数支持者;规则由某些人来定而其他人并不关心,这个可以参考中央集权制度自古代以来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关心规则的意识并没有在大众中普及,对于基层的农民而言,只要规则没有压死人,关心规则如何并不如稳定的社会好让他们有田可耕、有日子可活来得实在,而大多数人不被规则压死就不关心规则如何,自然也就导致了规则由某些人来定;在乎的东西不一样,只能说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所处环境造就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看法,你的经历你的境遇你的思考是独一无二的、是大多数人所没有的,所以会有这样在乎的东西不一样的情况;大多数人可能并不在乎美是否同质化,或者说同质化的、“大众的”才正是他们所追求的,他们所需要的正是“主流都认同”的东西,他们从来不会思考是否同质化,所以乐不疲此地从中取得简单的认同与愉悦;大多数人认为这种“美”正是大家所认同的、所以会将此作为追求,并因此而进行大量的投入与花费。
我的看法并不成熟,表述也多有累赘不清晰之处,还望见谅。以及也感谢看完这么长的东西。

关于人的艺术品 让我感到虚无 

@Giiiideon 就我而言,我认同柏拉图的理念,美是永恒的,是谁都可以感受和体验的,这就美的力量。我认为你的困惑好像大部分来自于世界运行的规则,想要冲破固有体例和认知,(这没有对错,有时我也很难爱这个世界)但无论如何,做些什么才会让人感到更加积极,如果你能做到你想要的,我真诚地祝愿你成功

关于人的艺术品 让我感到虚无 

@[email protected]

虚无是所有感受的底色 艺术只是让人更快地直面它

关于人的艺术品 让我感到虚无 

@[email protected] 我是搞艺术的并且以后打算以画画为生,类似的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世界上的艺术形式和流派其实很多很多,而单从绘画上讲“纯粹艺术”(比如抽象绘画是很让人困扰的东西,因为它“没有意义”,它可能只是艺术家本人的发泄,也有可能是艺术家在试图探索图形上数学的和谐——而在普通人的认知中艺术必须是“有意义”的,必须为了什么而存在或者必须要解读出什么文章,在我们这样的功利社会下这个情况更加严重。实际上艺术包括图像可以有无数种它存在的理由。大多数人对真正的“纯粹艺术”有距离感,认为它们是孤僻艺术家或者有钱人闲着没事干玩的游戏,而因为对于艺术哲学缺乏思考所以只能够欣赏你所说的“同质化的东西”。欣赏艺术实际上是很看眼界很看知识储备的一件事情,大多数人不了解艺术史,平时也不会特地去看画看影像作品,所以只能欣赏普世化审美的东西。不用太在意普世的规则和身份划分——因为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并不会像我们一样纠结这些更加复杂的哲学问题,他们只需要一些简单的理论就能好好生活下去而不会抑郁陷入虚无。所以放轻松一点!你可以看一些哲学和艺术类的书籍和文章,从本质思考它们并且不用逼迫自己成为大多数人的一部分。思考问题是很容易陷入虚无的,但是思考本身很有魅力,所以我们需要填充自己思考的漏洞来让自己能够开心地思考,祝你加油!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