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做听力和阅读的练习册
像在玩网游 打怪升经验 100级就可以飞升成仙
看着PDF的页数刷刷的往下翻就上头
激情学习3小时 一抬头已经8点
小镇做题家对于试卷的征服欲已经刻进DNA了

Runaway boosted

在长毛象上公开自己是女同或双的人比豆瓣多得多,也更活跃,girls help girls 的气氛很浓,我想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LGBTQ在这里更有安全感吧。即使作为直女(目前为止),都会更愿意公开女性身份,更敢以女性化的语言表达或主动参与性别相关问题的讨论,因为不会那么容易被攻击或骚扰了。
其实我自己都惊讶在这里我表达的方式会变得那么“像个女性”了。这么说不是因为我认为“女性气质”是多么有必要,应该让自己因为生理性别是女就具备,而是因为我发现自己对本就具备了的女性特质更少压抑了。好多年前有一个阶段,我在豆瓣甚至连让人知道自己是女性都不敢,因为表现自己的性别特质,太容易招来骚扰和猥琐的窥探,选择中性的ID和头像,不发自己的照片,甚至在谈到性别时的闪烁其词,都是为了降低这个风险。
可能没有人想得到吧,在当年校内网流行的时代,我也曾是那种因为发自己的照片太多招来调侃的人,当然也有过骚扰(可那时往往不明白是骚扰)。所以后来校内网变无聊,选择在豆瓣活跃一点时,才给自己定了隐藏性别的规矩——我并不是一开始就像现在这样容易被人默认是“男性”的,这些改变都是后来逐渐意识到环境的不友好,不断自我保护层层加码,才既主动又被动地变成了这副样子。在一个足够安全的环境里,我想很多在网络里被默认“像男性”的女性,都完全可能自然而然地表现得更有女性气质(何况在线下隐藏自己的女性气质比线上难多了)。
早年通过豆瓣认识而后又线下熟悉起来的朋友中,常有人发出“啊原来你也穿裙子”这类的感慨,我知道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我故意隐藏性别导致的,甚至可能在被人以刻板印象“东哥”公开称呼的那段时间,即使心里不舒服也选择忍耐配合,也是有一种“我被强调像男人可以让我更安全”的心理——对于更安全的需要高于真实的自己被尊重的需要,简单说就类似于“我可以接受被说像男人的这种不符合实际的羞辱,只要不要有人因为我像女人来找我麻烦”……
这一条也可以看成“长毛象对用户的保护性设计”话题的一个延伸(昨天的讨论在这里: douchi.space/@ziwendong/108323 ),想到谈论性别问题,则是因为刚刚友邻@叶眉 的这条广播( douban.com/people/treexlx/stat )。我想对用户之间友好交流提供更多支持的产品设计,其实对于女性或者LGBTQ的保护也会更多,当我们有更多安全感时,更多女性和LGBTQ用户才会被“看见”。这不是我们愿意不愿意低调的问题,而是我们敢不敢不低调,甚至像一些男性一样“高调”。girls help girls 的气氛更浓,也是以这样的安全感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在一个更安全的环境中,我们不仅负面的遭遇减少了,也更有可能得到他人的帮助和鼓励,同时更愿意去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做出更多支持。

现在被封控到什么程度呢
就是tl上有人描述防疫政策
我能立马判断出这个人和我在一个城市
ok,fine
我已然疯了

“真正的悲剧,是所有事情都是合逻辑的,所有人都是正常的,甚至是善良的。事情仍然无可挽回地缓缓滑向溃败,没有赢家,没有幸存者。”

在我看来 这还不是真正的悲剧
真正的悲剧是
所有事情都是不合逻辑的
所有的人都疯了 甚至是丧心病狂
事情无可挽回的快速滑向溃败
没有赢家 没有幸存者

威尔逊先生,你有国家,但是我,或者像我这样的人,母亲是黑奴,我们有什么国家呢?我们又有什么法律呢?我们没有制定法律,也不赞成这些法律——我们和这些法律毫无关系,对我们来说法律只是压垮我们,制服我们。

哈里特·伊丽莎白·比彻《汤姆叔叔的小屋:卑贱者的生活》

在这里 可以在窒息的现实世界里当一个体面人
哪怕是稍纵即逝的

没有一座城市是永恒的 即使是哥谭市 他们被封在一个大盒子里 在盒子里活着 在盒子里购物 在盒子里死去 像个机器人 这就是他们想要的 难怪这座城市疯了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