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为什么这个点还没睡(。) 

还有些其他零零碎碎的细节,就不没完没了叨逼叨了,总之好多内容让我觉得“这不是一种较为独特的性格而是真的有病啊”。并且有好多内容是真的很强烈地感觉到,我只是“能作为一个正常人生活”,但各种冲动的魔鬼一直在我耳朵边上絮絮叨叨(。)
然后想了半天我的“肌肉记忆”算不算“治好了”,又跟一个朋友吐了一会儿槽。友:你这明明是把左手打骨折了然后强迫自己用右手,日子久了以为自己是右撇子罢辽。
就……妈耶。

Show thread

关于我为什么这个点还没睡(。) 

另一部分则是关于情绪处理和自我认知的。有很多我(过去)的特质,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是因为自己人格健全得太晚了的缘故,但是……为什么“耐性差、难以忍受挫折、思考很慢、自我认知形象有误”也是症状啊(。)十几岁的时候我真的花了好多精力来和自己糟糕的情绪和挫折反馈机制搏斗,并且这件事持续了好几年,一直到我大概二十岁以后才逐渐稳定下来。它不是那种,人人都觉得自己可能有点病的“纠正”,而是强烈到让我感觉每天都在左右互搏、最终把自己拆了个七零八落又重新搭起来变成现在的我,这样的程度。之前只是单纯觉得,啊,我没能及时培养起健全的人格耽搁了好多事哦——然后现在跟我说,其实这个人格不“健全”很可能是你脑子里有个东西有点问题,是个人都会很震撼叭(。)
而且客观地说,这个拆了重构的结果不算非常成功。我现在每天都有一种在火山口上过日子的感觉,我搭建了一个非常非常稳定、能够抵抗一般程度岩浆活动的房子——但我怎么知道底下的火山口不会在哪天忽然喷发呢?它仍然是被我自我训练造出来的一套“肌肉记忆”,但也就仅此而已了orz

Show thread

关于我为什么这个点还没睡(。) 

当然只是这些还不足够震撼我到不睡觉一直看资料……
那些明显符合的症状也不是。比如我现在还是会有多动倾向和一些无伤大雅的注意力问题,还有任务进度99%只差收尾之后完全无法控制自己不摸鱼,诸如此类。反正没有一样到了让我觉得日子过不下去的地步,那就应该问题不大——正常来说是这样的。直到我看到某几条其实严格来说我现在没有的症状。
一部分是关于“参与组织型工作、遵守规则、完成任务”的。这是我现在很典型的行为倾向,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它不是我的“天性”,而是我反复训练得出的肌肉记忆。它不是那种“小孩子小时候不懂事,教会了就好”的训练,是无数次学校里挨罚家里挨揍规训出来的,讲道理根本讲不通——也不奇怪那个时候老师会想到小儿多动症头上去。再后来是我想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的愿望覆盖了这些冲动……但即使最后都能好好遵守规则,但私下里确实常常有一个恶魔在耳边低语“摸,都可以摸”(。)并且即使到了现在,我也有时会明知气氛可能有点不大合适,仍然直接把某些话丢出去……那种有话就是想说,要超——努力才能克制自己(现在很多时候会说出口都是因为懒得努力了)的感觉原来不是单纯的“性格”啊(。)

Show thread

关于我为什么这个点还没睡(。) 

它是什么呢?举例来说,我吃东西超级怕腻。比如现在我搬出去住,会每周固定去跟家长吃饭,而我妈是每次做什么复杂的菜色成功之后就喜欢反复做来炫技的类型,结果就是如果同一道菜一个月里重复出现三次,我就会立即进入“球球了我们出去吃吧我不想吃这个了”的状态里。又或者,高中周一到周五都在学校里吃饭,一到周末我妈就会炖汤想让我补补,哪怕炖汤的花样是会更换的,也仍然导致我好几年非常厌恶吃炖汤或者任何长得很像的食物。
(我不大喜欢中原地区的食物也是这个原因,不是不好吃,但是花样太少,来回来去那些个东西,旅途中停留超过两天之后就很难克制自己去找个快餐店换换口味的冲动。)
至于追求刺激……作为一个到北京读书第一年就跑去喝豆汁,并且对世界各地黑暗料理充满兴趣的人,我似乎也没有反驳的理由(。)
当然以上例子都和吃有关,但也有和吃无关的。之前有一年因为自己要看展+反复要接待各路朋友,一个半月里跑了四趟故宫。这件事之后导致我大半年没去过故宫,甚至有新的展览之后,也必须约到人才有力气去这个地方。
乍看之下都是细枝末节的小事,但似乎目前为止没有遇见过类似情形的朋友……

Show thread

关于我为什么这个点还没睡(。) 

本来几个小时之前就马上要躺下了,但是正好看见WB首页一个朋友说“草我怎么是中度ADHD我不服”,因此心血来潮去搜索了量表。
我是,怎么说呢,一直有一些注意力问题的类型,小时候被老师跟家长诚挚建议“带去看看是不是有小儿多动症吧”的程度——当然最后带没带我不记得了,本来觉得是没有去看过的,但是正在写这条的时候想起一些小时候的细节让我觉得不是太确定了(。)
但总之,我的自我判断是,虽然现在我的注意力水平稍微有点偏低但应该是没问题的。
直到我搜出来量表(。)
小儿多动症的部分,但凡我还能记得的,基本都是中度到高度match的程度——这个倒是很正常,不然老师怎么会诚挚建议带我去看病。真正震撼我到现在的是后面看到的成人ADHD的部分……它甚至不是我看到这条也觉得自己有病,看到那条也觉得自己有病,而是“诶嘿这个我没有,那个我也没有,我就说我……我就说……等等……”这样的意识到问题。
最典型的是“经常追求刺激”和“不能忍受无聊”,我的第一反应是“我中规中矩的耶”,然后意识到它其实并不是那种“我今天就要去极限运动”的意思。

还是来这边bb一下。
其实是从去年年初开始延续的问题啦……就不想总是重复地在WB或者别的什么地方跟人絮叨。
一直以来我都是靠着诗和远方活下来的人,也因此不是很高兴看到所谓“政治性抑郁”的说法。“不快乐就是因为好好的日子不过一天天想得太多”,但是,对于曾经生活中不存在任何小确幸的我来说,有且只有一种自救的方式,就是竭尽全力地向远处眺望。
“远方”能提供的体验永远深刻,我曾经从彼处得到多少欢愉和慰藉,往后某一刻就必定要承受同样多的痛苦,在十几岁的时候我就已经明白了这一点。我唯独没有想到的是我要以何种方式来承受它——“过去获得的知识在某一刻忽然融会贯通”和“过去获得的旧知识与当下获得的新认知得以形成互文”一度是最令我感到快活的两件事,但是从去年年初开始,我却总是在远方的灾难中反复想起这灾难的解释或演绎。
连获得快乐的“方法论”也不能得到宽恕,这个世界也太吝啬啦——偶尔也想要发出这样的感叹。

没头没尾奇怪发言:草莓县这边的朋友们我爱你们——

快乐的事情:买了早开的牡丹品种,赶上停暖气室温偏低,一直在担心花开不好,过完一周之后发现实际已经开了大半了XD

怎么说呢……大约因为我没有做过、并且以后也不会做这种事,所以一看到有人拿着自己客观来说写得并不好的文在人并不多的同人嗑嗑群里“安利一下我自己的文”“给自己的文求一下支持”,就会超级暴躁。
但另一方面最早在群里聊起写作的人里又有我自己一份(尽管那时聊的全都是技术性的问题),某种意义上也是我自找,吐魂。
其实非得要说的话,以前我就会给喜欢的故事写姑且算是质量不错的长评,这一年里给朋友干类似私人编辑的活也不少……但是我九成九确定在群里喊话的人,不会想看我认真的评论,甚至收到那种东西会觉得是被看不起,觉得说这种话的我有什么毛病。
但是…………我们骂自己永远最狠选手,也真的很难违心吹捧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啦…………

Show older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