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 boosted

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根本不可能让我国跃出中等收入陷阱,也不可能改善贫富差距大、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留给中国的利润空间就是那么个比例,这是限定的,中国已是世界工厂,又加了三十年杠杆,平摊到十四亿人头上也就这样了;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在全球的市场规模短时间内也是限定的数字,纵使中国全抢过来,所有技术工艺一夜之间攻克,想要让人均GDP进入三万美元俱乐部,也需要再多一两个地球的需求才成。制造业产业升级之所以被立作国家战略,我觉得还是“体制人集团”的利益驱动使然,体制人集团指的是权贵资本、官僚资本、国有资本、地方势力加上依附于这些集团的民营资本,这个集团起源自五十年代苏联援华给政府经济计划部门、央企和各地国企以及军工系统带来的工业化基础(其实我感觉毛搞文革本意是要斗这个集团),随着计划转市场、国企改制和房改一步步成型,中国的政策导向型开发、房地产支柱战略、“基建狂魔”路线以及不管八九十年代的国退民进还是近十年的国进民退,都来自于这个集团的利益和内部竞争驱动。产业升级本来就是行业和企业自身需要做的事,对于后发新兴经济体,这个过程更慢,但企业有条件还是会积极去做。政府和国资借助政策手段创造比较优势、加速这个过程本无可厚非,但中国的搞法,其实对产业自发升级是有冲击的,围绕着政策编织起中国结式的利益结,挤压产业自发升级本来要追求的那份利益空间,这些利益流入距离政策近的体制人集团手中,这些人必然为产业升级战略鼓与呼。因此,从来都不是产业升级能帮助中国人在国际产业链条里向上走、共同富裕、住上大豪斯这套逻辑在支撑产业升级的战略,而是体制人集团自己要赚钱的逻辑在支撑。中国大陆这样体量的经济体,想要实现台湾和日韩的人均GDP水平,不可能依靠制造业产业升级,是重要,但起不到太大作用。有潜力起到支柱作用的其实是容易被小看的文化娱乐产业。理论上泛文娱产业有潜力占到中国GDP的30%以上,现在不到5%。文化产业对新技术革命最敏感,对居民收入普惠性最高,消化制造业升级产能的能力最强,但它需要劫富济贫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有稳定保障的业余时间,为人们留出文化娱乐消费的能力、意愿和时间,这是直接拿刀切体制人集团的蛋糕,又需要充分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免于审查的自由以及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上述这些显然全都不存在可能性,5%的可怜占比毕竟不是白来的。尽管主观上绝不希望,个人还是悲观地认为,中国人均GDP占美国人均GDP的比重在数十年内难再有明显进步。

祝水晶宫这傻逼门将带领队伍早日降级!

第一次在国内航班的飞机餐上吃到猪肉

海鸥牛逼!!!!(英超裁判80%都是傻逼)

哈哈 在10000天后整整一年看到这个,像菲比在31岁时想起30岁生日的心情

horrible 

做梦梦到结婚了

看过《小静与爸爸》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neodb.social/tv/season/0a6e7Ca
每一集都跟着大哭。You are so beautiful to me~

「六个人中,我现在最喜欢的是钱德勒,一个永远试图幽默并不断冷场的人。之前一直希望自己能找到一个「中年偶像」,来消减我对成年人近乎天生的厌恶,钱德勒算是一个面向。」哎,RIP

看过《白塔之光》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neodb.social/movie/0KmLDue4UpF
太喜欢了,再次出现了神奇的视听时刻。

Show older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