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air2
我分享一下我个人在国外最艰难的时间段:

读书时期
背景:就读于商学院,课业压力是一回事儿(现在想来课业压力同其它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然而最大的压力对我来说是networking和找第一份实习。

情况:读商科会有许多case study以及teamwork,这时候会面对很严重的文化冲击及个人声音不被听到。最初阶段一度崩溃,感到很无力很被无视。后来就是强行变强硬,但此过程很痛苦,有种打碎自己回炉重炼的感觉。
此外就是找海外第一份实习。作为欧盟以外的人以及在该国没有任何实习履历的情况下,找第一份实习时很绝望,收到无数拒信,以及初期的面试也表现很糟糕,进而形成恶循环:无面试-焦虑-有面试-表现差-绝望...

针对以上情况,我彼时的经验和感受是:
1.强行变开朗变果决:我的情况有些特殊,我是孤独症谱系人士,故对一些高强度社交时常感到不适,但因为实在承受不住小组讨论时自己的声音不被重视的情况,相当于破罐子破摔,硬扭成开朗果决的状态~
2.寻找心理精神支持:向理解自己 与自己有相似经历的朋友倾诉,及时排解负面情绪。
3.耐心&增强钝感:这对找第一份实习又或工作以及面试很重要。初期可能自己投出的所有岗位都石沉大海又或在面试中会遇到很刻薄尖刻的面试官,这时就是要给自己多点时间(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投不断面试)以及无视明显攻击减少自我精神的消耗。

其实从学生身份换到工作居留也是很痛苦的一个过程,需要找到工作,需要找到符合要求的工作,这时其实就像找第一份实习一样,会经历相似的痛苦,还有附加的痛苦就是紧迫感:如果居留到期前还未找到工作怎么办

但因此时已有实习履历,也成熟许多,可能相较于读书时期,有如下好处:
1.不再什么都不懂,具有一定社会经验,也有一定实战经验,同时履历也饱满充实很多。
2.因为前期积累,此阶段可能已有内部推荐,又或前leader的reference,这会使得寻找工作减少不少阻碍。
3.因为前期找实习受挫所积累的耐心韧性和钝感,此时会更加熟练勇敢地主动社交,主动联系校友以及各公司HR,参加各种校友会,为自己创造机会。

其实在国外生活,尤其最初几年会压力很大,类似于不断打怪兽闯关的状态,也很容易焦虑抑郁,故主动学会照顾自己的身心也很重要,这样才可保有足够能量。在一定意义而言,定居国外是一场马拉松,韧劲 钝感 主动创造会很重要。

最后,祝福象友一切顺利,拥有属于自己的安宁状态。

感觉精神在遭遇一场雪崩...想屏蔽所有嘈杂远离几天所有消息但是做不到,根本没有时间,万一休息了回来会带着罪恶感所有崩溃变本加厉。好像一开始就不会有结束,没完没了

ADHD有个叫做waiting mode的情况 就是指你一天要是有一件特别重大的事情 你就啥也干不了了 只能等这件事情发生

之前被大学同学视奸微博举报了,也不知道是谁...今年要出去上学,好怕ta继续搞我,每天都好焦虑...唉。

之前发微博微博被同学视奸举报
真是不能说话了

中国抗议事件外媒报道汇总(欢迎友友补充):

端传媒:【不斷更新】上海抗議民眾要求「放人」,清華學生呼「表達自由、民主法治」
theinitium.com/article/2022112

纽约时报:Protests Erupt in Shanghai and Other Chinese Cities Over Covid Controls
nytimes.com/2022/11/26/world/a

BBC:Covid protests widen in China after Urumqi fire
bbc.com/news/world-asia-637711

CNN: Protests erupt across China in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to Xi Jinping’s zero-Covid policy
edition.cnn.com/2022/11/26/chi

路透社:Shanghai hit by COVID protests as anger spreads across China
reuters.com/world/china/shangh

“但疯狂不是逃避生活苦难的出路吗?这个问题只在理论上站得住脚,因为实际上,对痛苦的人来说,问题只出现在不同的光亮中,或者更确切地说,出现在不同的阴影中。”

Show thread
Show older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