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周边几个小区的几个上学维权群潜水了一段时间,发现人群之间的差异之大,大到出乎我的意料。

在每天好几百条的的讨论和行动消息中,可以看到有添油加醋的,有煽风点火的,有热血高呼誓要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有心怀鬼胎拿别人当枪使的,也有糊里糊涂就当了枪,还指责别人为什么不开火的。

当然,除了彼此之间的差异,建群的目的首要是维权。
但更多的时候,大家都在山呼海啸的发泄情绪,拿 12345 当出气筒(当然,大家也都知道 12345 完全是和谐社会的安慰剂),并把电话录音发到群里,以显示自己的强硬和某种“忠诚”。
通过几天的观察下来,发现大多人人并没有搞清楚几个政府机关之间互相的协作关系,找到造成此种状况的症结,只是寄希望于一昧的投诉投诉投诉,就可以解决问题。
结果就是一周以来不停的死磕一个小小的执行部门,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并且目测接下来也很难有进展。

有时候我会很想参与其中,但多年的犬儒主义教育又让我在看到群情激奋时止步,生怕没解决问题,反而被扣上“反革命”的帽子,献计不成反蚀把米。

Follow

以前的时候,我还会想,造成人们彼此不同的,会不会是教育和经济地位呢?
但就目前这个事儿来说,完全不是(当然,从大家对周边几个农村村民的集体歧视来看,这一点倒是很一致)。

我家周边维权的这几个小区都是近几年的新楼盘,价格也相差不大。可以粗暴的推断,购买并入住的业主在所谓的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上相差也并不大(学历本科以上 + 收入狗逼中产)。

但就群里的讨论来看,对事情的分析能力和行动能力简直天差地别,到最后只能是其他声音渐渐被湮灭,“热血派”占据主导,一个字,就是“干”。但又畏手畏脚,既要表达愤怒,还要自我审查。

有时候,我甚至会想,到底是文革对社会的冲击过大,以至于给后来的我们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心理刻痕。还是,“文革”压根就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冲动。

· · Web · 0 · 1 · 3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