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的成都之旅,算近几年来最难忘的一次旅游。

先是过完年上班突然觉得特别没劲,然后一想这一年浑浑噩噩的就又过去了,除了疫情啥印象深刻的东西也没有。

不如趁着孩子还没开学,赶紧出京玩儿一趟,临时决定不如去成都转一圈。于是着急忙慌的请假、订机票酒店,逃命一般的滚出了家门。

之前其实一直对成都这地方挺抗拒的。一是因为所谓的网红城市嘛,我这种靠互联网吃饭的老狗哔看见「网红」就头大,热闹的社交网络和乌央乌央排队等着拍照的人群,很容易就让我这种线上线上都信息过载的老狗哔身心疲惫;二是因为我本人虽然口味重,但吃辣的实在是不行,光看B站的王刚R做饭,有时候就能辣的浑身燥热。

但走了一趟下来,没想到竟然意外惊喜,虽然日均小两万步,差不多是平时的十倍,但仍然可以算是有孩子以来感觉身心最舒适的一趟出行了。

说是网红城市吧,确实也网红,景点儿里的那人,是真他妈多,卖的全是一水儿「老成都xxx」、「非遗xxx」,确实挺没劲的。

但是除此之外,各种舒适。

首先,对于我这种以食为天的老百姓来说,在成都吃饭真是太棒了。

饭菜做得太香了不说,价格还特实惠;就这么说吧,各种旅游区的网红馆子,一家四口全点招牌菜,吃的都撑到嗓子眼儿了,还剩了一半没吃完,就这么胡吃海塞算下来,好像也没哪顿饭钱超过300块钱。而且,最妙的是,我竟然好像也能吃点儿微辣的了?

相比之下,北京餐饮被规训的真是弱爆了,之前我老觉得北京这么牛逼的地方,想吃啥没有啊。但相比之下,还真是啥都他妈没有了。

在成都的几天,甭管晚上几点睡,我天天都想着得早起换着花样的吃早点,煎蛋面、甜水面、鸡汤面、各种锅盔、各种抄手吃一肚歪。在北五环外的家里,我的选择只能是老家肉饼巨贵且难吃的馄饨和韭菜盒子。

然后不知道是成都人民特有,还是川渝人民共有的,现在特别流行的「松弛感」,当然也可以说是还没被「城市道德」强行规训过的人性。
举个例子,比如我不是一次两次看见:甭管什么地方,有没有交警,开着开着车,大马路上说停就他妈靠边停了,当然,大多数是趁着人少车少迅速接上或放下乘客,关门溜了;但最绝的是有一次我亲眼看见车上窜来一大姐,迅速跑到小摊儿上买了一饼又窜回车里。

有时候我在不好停车的地方打车,或者很难用当地人的坐标系描述自己的位置,还有点担心司机上车就跟我逼逼。之前因为这种事儿我分别在北京上海苏州大战了数次滴滴司机,成都的司机师傅竟然还主动语重心长的嘱咐我别着急。

当然,构成这种松弛感的,还有每天晚上准点儿就关灯的写字楼;招牌上写着 24 小时营业,但晚上不到 9 点就关门的小吃店;天黑了也他妈不回家,围在饭馆门口看电视的老街坊;时不时出现在奶茶店里的小喇嘛;等等等等。

太好了,美好的回忆。

alive.bar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